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工业黑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工业黑化
Remove ads

工业黑化(英語:industrial melanism)是在部分节肢动物中表现出的一种演化效应,这些动物在受到工业污染(包括二氧化硫气体和深色烟煤沉积物)的环境中演化出了深色色素(即黑化现象)。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会杀死覆盖在树干上的地衣,使树皮裸露并被烟灰熏黑变暗。颜色较深的个体因体色与周围被污染的树干等环境颜色更匹配,使它们得以伪装,从而更适应这些区域并受到自然选择的青睐。英国遗传学家伯纳德·凯特威尔英语Bernard Kettlewell对此现象有过深入研究,后来该现象也常被援引作为支持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例证。[2]虽然一些动物学家、神创论者等都质疑过凯特威尔的研究,但后来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支持了凯特威尔的发现。[3]

Thumb
Thumb
左图为正常颜色的双齿贡尺蛾Odontopera bidentata),右图则为黑化后为双齿贡尺蛾,常见于工业革命后受污染的地区。[1]

工业黑化现象在鳞翅目(包括各种蝴蝶和飞蛾)中广泛存在,涉及70多个物种,例如双齿贡尺蛾Odontopera bidentata[1]松针毒蛾(Lymantria monacha)等[4],其中以对桦尺蛾的研究最为深入。研究人员还发现飞蛾中的工业黑化现象伴随着污染的降低而减少,从而进一步证实了该现象是伪装所带来的自然选择的结果。[1]二星瓢虫Adalia bipunctata)中亦有黑化现象,不过该物种拥有的是显眼的警戒色而非伪装用的保护色。在龟头海蛇Emydocephalus annulatus)中同样也能看到类似现象,黑化或有助于这种海蛇通过蜕皮以排出微量元素。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