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建文

明朝年号(1399—1402)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建文(1399年—1402年)为中國明朝第二个皇帝朱允炆的年号,共四年。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成功后不承认建文年号,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1]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下詔恢復建文年號。[2]

事实速览 建文, 政權 ...

改元

  •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日,明太祖駕崩;閏五月十六日,明惠宗繼位,有詔明年改元建文。[3][4]
  • 建文四年——六月十七日,明成祖繼位;六月十八日,有詔以今年為洪武三十五年,明年改元永樂。[1][5]

明成祖革除建文年号争议

明成祖朱棣是否曾“革除”建文年号,明清多数私家野史认为是确定无疑的,但也有不少著名学者如王世贞顾炎武潘柽章等持否定态度,顾炎武曾撰《革除辨》一文,明确否定朱棣“革除”建文年号的说法,影响巨大[6]。由于明成祖没有明诏宣布革除建文年号,现今一些学者认为革除年号不是朱棣的本意,而只是臣下所为;也有人认为明成祖通过重修《太祖实录》和修纂《奉天靖难记》对建文朝历史肆意篡改,实际上相当于革除了建文年号,只是又不愿亲自公开实施而承担历史责任[7]。清初孔尚任藏有出自内府的《燕王靖难札付》五幅,其中《大明燕王令旨》落款时间为“建文元年十二月初二日”,复用墨涂抹建文等字,另书洪武三十二年;《燕王令旨》落款时间写作“庚辰年九月十一日”,再后又有书札落款为“洪武三十四年闰三月”。此札付精确揭示了朱棣靖难起兵去除建文年号的详细经过:建文元年靖难之役起兵初期,朱棣还尊奉建文年号;建文二年,朱棣开始不使用建文年号,改用干支庚辰纪年;建文三年,朱棣去除建文年号,用洪武纪年,并追改建文年号。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六月庚午日,朱棣即位第二天,“命五府六部,一应建文中所改易洪武政令格条悉复旧制,遂仍以洪武纪年,今年称洪武三十五年”,明确宣布使用洪武年号,杨永康认为朱棣同时也革除了建文年号,这是对建文三年就已事实上“去除”建文年号行为的正式认可和合法继承。建文三年时的朱棣仍自称“燕王”,尚没有能“革除”年号的名分,朱棣即位后,正式通过“革除”加以确认,确立继统的合法性,而恢复“洪武”年号,则彰示朱棣皇位得自朱元璋。宣德年间修成的《太宗实录》前九卷收录有《奉天靖难事迹》,即《奉天靖难记》的修改版本,当中使用建文一年、二年、三年、四年、洪武三十五年的纪年方式,这是因为宣德朝的政治背景已发生变化,史臣认为“革除”建文年号透露出来的“篡夺”之意太过明显,纂修《太宗实录》时创造出这种方式取代实际使用的洪武纪年,对朱棣“革除”史实有意曲笔隐晦,给后人的认识造成混乱。受《太宗实录》误导,万历朝臣在恢复建文年号的政治活动中,就明确否定了朱棣曾经“革除”建文年号一事[6]

Remove ads

大事记

重要人物

纪年对照表

更多信息 西元, 干支 ...
Remove ads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參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