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恆河豚

产自南亚的一种淡水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恆河豚
Remove ads

恆河豚學名Platanista gangetica)又称南亚河豚盲河豚側遊江豚[9],是一种产自南亚淡水鯨恒河豚属Platanista)的唯一物种,也是恆河豚科的唯一現生種。分为两个亞種指名亞種恒布河豚 P. g. gangetica)主要生活在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分布范围涵盖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據信現存3500頭以上[10];印度河亞種(印度河豚 P. g. minor)仅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河,估計現存約1200–1800頭[11][12][13]。1970年代以来,這兩個亞種被劃為各自独立的物種[14],後根據分子遺傳學研究,在1998年被重新歸為恆河豚的兩個亞種[15]

事实速览 保护状况, 科学分类 ...

遺傳學分析表明,恒河豚是現代齒鯨中位於演化树基底的早期支系[16],但已确认的最早恆河豚化石仅有1.2万年历史[1]白鱀豚亚河豚等其他淡水豚曾被視為恆河豚的近親,而遺傳學研究顯示牠們之間的演化關係十分疏遠,各自隶属不同的[16],这意味着恆河豚是一個相當孤立的珍貴孑遺物種

2021年2月5日,中國政府發布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將恆河豚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7],然而,布拉馬普特拉河上游(中國境內稱雅鲁藏布江)的恆河豚分布區位於藏南地带,該地實際為印度所控制。

Remove ads

英文俗稱

  • 恆河豚:South Asian River Dolphin,Blind River Dolphin,Side-swimming Dolphin
    • 恆布河豚:Gangetic Dolphin,Ganges Susu,Shushuk
    • 印度河豚:Bhulan,Indus river dolphin,Indus Dolphin,Indus blind dolphin

下属分类

恒河豚科包括以下属:

  • Araeodelphis Kellog, 1957
    • Araeodelphis natator Kellogg, 1957
  • 梅赫林亚河豚属 Meherrinia Geisler, Godfrey & Lambert, 2012
  • Pachyacanthus Brandt, 1871
    • Pachyacanthus suessii (Brandt, 1871)
  • 佩巴斯河豚属 Pebanista
    • 亚库鲁纳佩巴斯河豚 Pebanista yacuruna Benites-Palomino, Aguirre-Fernández, Baby, Ochoa, Altamirano, Flynn, Sánchez-Villagra, Tejada, de Muizon & Salas-Gismondi, 2024[18]
  • 恒河豚属 Platanista Wagler, 1830
  • 盖豚属 Pomatodelphis Allen, 1921
    • Pomatodelphis inaequalis Allen, 1921
  • Pontoplanodes Ameghino, 1891
  • 前盖豚属 Prepomatodelphis Barnes, 2002
  • 札哈豚属 Zarhachis Cope, 1868
Remove ads

分類簡史

恆河豚是由两位互不相關的作者 Lebeck 和 Roxburgh 在1801年描述的[4][5],至於誰描述在先,現已無從考證[19]。一直到1970年代,恆河豚都被認為只有一種,分為恆河族群與印度河族群,這兩個族群的地理分布相互隔絕,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都未杂交过。学界根據牠們頭骨結構、脊椎骨與脂質構造的不同,在1970年代早期宣布這兩個族群是不同的物種[14]。現代基因测序技术对这一分类提出了质疑[20],在1998年時又恢复为1970年以前的分類方式,即認為恆河與印度河的恆河豚族群并非兩個不同的物種,而是同一物种下的兩個亞種[15]。2021年的研究發現了這兩個族群顯著的遺傳差異和頭骨結構的重大差異,結論這兩個是不同的物種。[21]

线粒体 DNA分析表明,这两个物种约在55万年前从一个共同祖先分化而来,该祖先被认为是一种海生的恒河豚类,生活在中新世中期海平面上升期间的南亚近岸海域[20]


形態特征

恆河豚體呈棕灰色,背鰭小而呈三角形,鰭肢和尾鰭較大。具有狹長的嘴喙,即使在嘴未張開的情況下,也可看到明顯的牙齒生長在上下顎。年幼的恆河豚牙齒約有一英吋長,而且是窄且彎曲的。但隨著年齡增長,牙齒變得平坦且方正。

成年后身體全長1.5–2.5米,重70–90千克[9],雌性大於雄性。兩性異形顯示在恆河豚身長達到1.5米後,雖然此時雄恆河豚的嘴喙已停止生長,但雌恆河豚的嘴喙仍會繼續生長,最後達到約20厘米長。

生態行為

恆河豚通常獨居或組成鬆散的小群活動,牠們並不會組成嚴密且有明顯互動的群體。它們的日常活動依賴回聲定位功能,以小型魚類為主食。因眼內缺少晶狀體,所以幾乎等同於失明,僅能感受到光的強度和方向。

恆河豚的孕期約9–10個月,幼豚可在一月到五月間觀察到,而且不會停留在母豚身邊超過數月。目前已知壽命最長的恆河豚是一頭28歲的雄豚,身長為1.99米[22]

種群現狀

恆河豚分布在巴基斯坦印度河,以及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境內的梅克納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戈爾諾普利河等河流。恆河豚在印度的超戒寺恆河豚保護區英语Vikramshila Gangetic Dolphin Sanctuary附近與孟加拉南部的 Sangu 河數量較多,僅有非常少的個體(可能只有20頭)生活在尼泊爾的卡克拉河中。

印度河亞種(以下稱印度河豚)的活體總數目前未知,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至少有幾百頭,也許多達上千頭。19世紀時,在印度河的河口到喜馬拉雅山之間,以及象泉河拉維河傑納布河傑赫勒姆河這些支流都能發現它們。目前印度河豚只棲息在印度河長約1000公里的河道中,被人類的灌溉設施分成五個族群,約有99% 的個體出現在690公里的河道內,這顯示在1870年代以來印度河豚的分布範圍縮小了80%。

目前有三個較大的恆河豚族群,分別位於 Chashma 與 Taunsa 水壩之間(84頭,密度0.28頭/公里)、Taunsa 與 Guddu 水壩之間(259頭,密度0.74頭/公里)以及 Guddu 與 Sukkur 水壩之間(602頭,密度3.6頭/公里)。

人類對河流系統的開發利用,給恆河豚的兩個亞種都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魚網會導致牠們被纏住,造成局部地區的種群數量減少。每年仍有一些恆河豚被獵捕,牠們的油與肉被當作塗敷的藥劑與捕捉鯰魚的餌。引河水灌溉農田降低了恆河豚棲息範圍內的河流水位,工業與農業用的化學藥品排放到水中也可能會使其數量下降。最重要的問題可能是在許多河流中總共建造了超過50座水壩,導致恆河豚族群被分離與基因庫的減少。目前印度河亞種有三個族群,如保育得當被認為可以長期倖存下去。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延伸阅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