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恐怖寫實主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恐怖寫實主義(英語:Horror Realism)是一種發端於中國並遍及東亞各國的敘事文學傳統,這類作者往往透過創作恐怖故事,批判政治、社會、人性的各種問題。2019年台灣小說家林秀赫在小說《儚:恐怖成語故事》後記,首次提出中國及東亞的小說創作存在一個恐怖寫實主義的傳統。[1]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0年3月17日) |
歷史與理論
自中國古今小說之祖《汲塚瑣語》開始,之後的魏晉志怪小說、唐傳奇、宋元明筆記小說,清代的《聊齋誌異》、《閱微草堂筆記》,以及東亞各國的恐怖故事集,這些作品都在恐怖之中寄寓作者的理念,深刻反應當時的社會問題。[2]
- 冥報說
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劉苑如在考察六朝志怪小說之後,認為這些故事具有「導異為常」的模式:「「形見」的目的則是藉由鬼道解決人生未決的問題,而將主題意識扣上「報」這個本土心理中人際關係的基本課題。換言之,鬼怪的「形見」正是以違常、異常形式,解決人世間的諸多不平與不公,報怨、報仇或報恩,或解釋亂世中的福報與果報;其終極目的都是想要藉此「導異為常」,以期回歸於超乎現世之終極「秩序」與「常道」。此一模式不僅在敘事文學中形成一種怪誕文學的審美趣味,也成為此後鬼怪文化的模型。」[3]
- 孤憤說
蒲松齡在《聊齋誌異》自誌中稱其書為「孤憤之書」。[4]學者黃麗卿認為蒲松齡:「藉由小說人物所轉化的核心價值,試圖來回應官場、科舉、人倫、風俗等現實社會種種的困境,進而要側重的是,唯有喚醒人的「真性情」,才能真正化解現實環境中的種種弊端,如扭曲、慘刻與沉墮等問題。」[5]
代表作品
注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