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腔齒犀屬

犀科的一属哺乳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腔齒犀屬
Remove ads

腔齒犀屬學名Coelodonta,发音:/kilˈdɒntə/,來自希臘語的 κοιλία/koilía 及 οδούς/odoús,意思為「中空的牙齒」,得名自牠們臼齒上較深的溝槽),又稱披毛犀屬,為已滅絕的犀牛,生存於370萬年至1萬年前上新世更新世時期的歐亞大陸。腔齒犀屬最古老的物種為西藏披毛犀英语Coelodonta thibetana,生存於上新世時期的西藏,至更新世時期時開始擴散至整個歐亞大陸上。其中最著名的物種為模式種披毛犀,於更新世時期遍布整個北歐亞大陸。

事实速览 科学分类, 模式種 ...
Remove ads

Thumb
腔齒犀屬各物種的顱骨比較,分別為:泥河灣披毛犀(上)、托洛戈伊披毛犀(中)及披毛犀(下)

根據鄧濤教授等人於2011年所出版的論文,目前腔齒犀屬下包含4個物種,分別為:

  • 西藏披毛犀英语Coelodonta thibetana C. thibetana Deng, et al., 2011:最古老的腔齒犀屬物種,生存於上新世時期的青藏高原[1]
  • 泥河灣披毛犀 C. nihowanensis Chow, 1978:生存於更新世早期中國北方的腔齒犀屬物種[1]
  • 托洛戈伊披毛犀英语Coelodonta tologoijensis C. tologoijensis Beliajeva, 1966:最早發現於約200萬年前的中國北方,於470,000年前更新世中期時散佈至歐洲,可能是披毛犀的直系先祖[2]
  • 披毛犀 C. antiquitatis Blumenbach, 1799 :為腔齒犀屬的模式種,生存於更新世晚期歐亞大陸北方的平原上,是本屬最後存活的物種。
Remove ads

支序分類學

Thumb
腔齒犀屬化石肩胛骨肱骨

除了發表西藏披毛犀英语Coelodonta thibetana外,鄧濤教授也提出了腔齒犀屬與其他犀科物種之間的親緣關係分支圖,包含5個現存種及13個滅絕種。其中,腔齒犀屬與莫克犀屬英语Stephanorhinus姐妹群[1]。2019年,一份根據發現於178萬年前喬治亞的莫克犀屬未命名種牙齒蛋白質體研究顯示,莫克犀屬可能為並系群[3],之後的DNA分析也證實了腔齒犀屬與莫克犀之間為近親,兩者約於550萬年前分家。現存犀牛中與牠們親緣關係最近的物種為蘇門答臘犀牛[4]

分支圖係根據於劉山林等人於2021年所發表的研究[4]

犀科
板齒犀亞科

西伯利亞板齒犀 Elasmotherium sibiricum

Elasmotheriinae
犀亞科

黑犀 Diceros bicornis

白犀 Ceratotherium simum

印度犀 Rhinoceros unicornis

爪哇犀 Rhinoceros sondaicus

蘇門答臘犀 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披毛犀 Coelodonta antiquitatis

莫克犀英语Merck's rhinoceros Stephanorhinus kirchbergensis

Rhinocerotinae
Rhinocerotidae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