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抹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抹茶(日语:抹茶)是由遮蔭生長的茶葉所製作綠茶加工後的粉末狀茶品[1][2][3]。遮蔭生長使其顏色呈淡綠色,且有濃厚的鮮味[4][5]。通常為沖泡熱水後飲用,也常用於製作糕點、甜點製品。
此條目已被提出存廢討論。請前往此處就该条目是否应该被删除进行讨论。? |
![]() |
![]() | 此條目可参照日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

历史
抹茶起源于中国的隋朝,在唐朝、宋朝达到顶峰,特别在宋朝,已经有了完整的寺院抹茶茶道(點茶)。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明朝以来,中国开始流行用茶叶泡汤弃渣的喝法,點茶便告失传,传统茶磨也随之绝迹。九世纪末(日本的平安中期)抹茶随日本遣唐使进入日本,點茶被日本人民所接受并推崇,发展成为今天的日本茶道。[6][7]
制作

抹茶的原料是一种没有经过揉捻的小茶片,在日本,由于多年的改良,绿茶已经很少有苦涩的味道了,而经过覆盖蒸青的绿茶幾乎没有苦涩味。在绿茶采摘前的20至30天,在绿茶上用毛竹,铁丝搭起棚架,然后盖上稻草簾子,四周也用草簾子遮挡得不透阳光,遮光率达到98%以上,这样栽培的绿茶更加不苦,更加翠绿。 采摘来的生叶当天蒸青(用蒸氣殺青),然后不经过揉捻,直接进入烘焙炉烘干,这样的大片乾茶葉称为「荒茶」。然后荒茶进入冷库,在攝氏零下的溫度做保存,以提高葡萄糖成分,更加甘甜。
荒茶在使用前从冷库中取出,恢复到常温后进行加工,经过切割,筛选等多道工序后,成为0.3厘米见方的小块,成为碾茶。碾茶用天然的石磨碾磨成微粉状称作抹茶。茶磨是传统用于粉碎茶叶的设备,虽然现代也有用气流粉碎机或球磨机粉碎的,细度均达不到石磨的细度。并且,石磨奇特的温度是抹茶的最后一道提香工序,经过石磨碾磨的抹茶,带有海苔和粽叶的香味。用其他方法粉碎的粉末状绿茶,被称为绿茶粉,或者粉末绿茶。由于细度、香气、颜色的不同,其价格和用途也完全不同。
Remove ads
饮用
抹茶的直饮一般是按照中国原始的鬥茶的方式饮用,有一些独特的方法,后来在日本被发展成日本茶道,形成更加严格复杂的规则。
基本的方法是:
- 温碗
- 先把茶碗连同茶筅一起用开水烫过。
- 调膏
- 碗里放入2克抹茶,先加入少量(幾毫升)的水,把抹茶调成浆糊状,这样可以防止十分细腻的抹茶产生抱团的现象。
- 点茶
- 再加入約60毫升的水,用茶筅按照川字形(也描述為M字形或W字形)的轨迹贴着碗底前后刷搅,使之拌入大量的空气,形成浓厚的泡沫。
“碧云引風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这是唐代诗人卢仝对抹茶的赞美。说了抹茶上面的泡沫的形状和颜色,一级泡沫的浓厚,不易被风吹散。日本茶道把比较浓厚的抹茶(4克抹茶加入60毫升的水)称为「浓茶」,把比较少的抹茶(2克抹茶加入60毫升的水)称为「薄茶」。
-
抹茶冰淇淋
-
抹茶蛋糕
-
抹茶壽司
衍生
- 宇治金時(冰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