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拉斐尔
文藝復興義大利畫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拉斐洛·桑齊奧·達·烏爾比諾[a](義大利語: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意為「烏爾比諾的拉斐洛」,1483年3月28日或4月6日—1520年4月6日[2][b]),通稱拉斐爾(拉丁語:Raphael),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與建築師,與李奧納多·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並稱「文藝復興三傑」[4][5]。他的作品因其清晰的形式、流暢的構圖以及對新柏拉圖主義人類宏偉理想的視覺呈現而備受讚譽。[6]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3年6月3日) |
他的父親喬瓦尼·桑蒂是烏爾比諾統治者的宮廷畫家。拉斐爾十一歲時,父親過世,從那時起,拉斐爾似乎就參與了家族工坊的管理。他可能在彼得羅·佩魯吉諾的工作室接受過培訓,到1500年,他已被描述為訓練有素的「大師」。他曾在義大利北部的幾個城市工作,直到1508年應教宗儒略二世的邀請前往羅馬,參與梵蒂岡宗座宮的建設。他在那裡和羅馬其他地方獲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委託,並開始從事建築師的工作。拉斐爾於1520年高燒猝逝於羅馬,終年37歲,葬於萬神殿。
拉斐爾的藝術創作非常的多,也經營一個非常大的工作室,儘管雖然37歲便英年早逝,但仍留下了大量作品。除了他早期在羅馬的期間外,很多他的畫都是由他畫草稿,再由工作室完成,這對畫的品質有相當的影響。他在生前相當有影響力,不過在羅馬以外的地方,他的作品主要因為協作版畫而出名。他的藝術生涯自然分為三個階段和三種風格,同時期的藝術家喬爾喬·瓦薩里描述了拉斐爾的一生:早年在翁布里亞生活;隨後約四年(1504年-1508年)在佛羅倫斯汲取了那裡的藝術傳統;最後在羅馬度過忙碌而輝煌的十二年,為兩任教皇及其親信工作。[7]
他的著名宗教畫「聖母系列」將宗教的虔誠和非宗教的美貌有機地融為一體;他的畫即使是《聖喬治大戰惡龍》的場面看起來也是平靜安詳的。同時也創作出許多著名的肖像如《良十世像》。他的許多作品都收藏於梵蒂岡宮,其中繪有壁畫的拉斐爾房間是他職業生涯的經典之作,也是規模最大的作品。他在宗座宮機要室的《雅典學院》,將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基督教和異教,統統融合在一起,創造出和諧的場面。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畫作一樣。


拉斐爾死後,他在藝術界對手的米開朗基羅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直到18世紀及19世紀,拉斐爾寧靜和諧風格的作品才再度受到重視。受藝術史學家約翰·約阿希姆·溫克爾曼的影響,他的作品對新古典主義繪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Remove ads
生平
出生於義大利東北威尼斯和羅馬之间馬爾凱大區的一个小镇烏爾比諾,父親是公爵的宮廷畫家。拉斐爾在父親的感染下,拉斐爾年幼時就對繪畫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拉斐爾的母親於1491年去世,當時他八歲,1494年8月1日,他再婚的父親也去世了。拉斐爾十一歲時成為孤兒,他的正式監護人是他唯一的叔叔,後者後來與繼母捲入了法律訴訟。拉斐爾失業期間可能一直與繼母住在一起。瓦薩里認為拉斐爾展現了才華,並稱他「給予父親極大的幫助」。[8] 一幅他青少年時期的自畫像展現了他的早熟。[9] 他父親的工作室繼續運營,拉斐爾很可能和他的繼母一起,從很小的時候就參與了工作室的管理。在烏爾比諾,他接觸到了前宮廷畫家保羅·烏切洛(卒於1475年)和盧卡·西諾萊利的作品,後者一直居住在附近的卡斯特洛城,直到1498年。[10]
據瓦薩里記載,拉斐爾的父親「不顧母親的反對」[c],將他送到翁布里亞大師彼得羅·佩魯吉諾的畫室當學徒。關於拉斐爾學徒經歷的記載只有瓦薩里和另一學者[12]提供,而且存在爭議,因為八歲開始學徒生涯太早了。另一種理論認為,拉斐爾至少接受過提摩泰奧·維蒂的一些訓練,維蒂從1495年起擔任烏爾比諾的宮廷畫家。[13]大多數現代歷史學家都認為,拉斐爾至少從1500年左右開始擔任佩魯吉諾的助手;佩魯吉諾對拉斐爾早期作品的影響顯而易見:「或許沒有哪位天才學生能像拉斐爾一樣,從老師那裡汲取如此多的養分」,沃爾夫林說道。[14]瓦薩里寫道,當時很難區分這兩位藝術家的創作手法,但許多現代藝術史學家聲稱,他們在這方面做得更好,能夠在佩魯吉諾或其工作室的某些作品中發現拉斐爾的痕跡。除了風格上的相似性之外,他們的技巧也非常相似;例如,他們都使用油性清漆介質,在陰影和深色衣物上厚厚地塗抹顏料,而在描繪肉體的區域則塗抹得非常薄。清漆中樹脂含量過高,常常會導致兩位大師作品中的顏料區域開裂。 [15]佩魯吉諾的工作室在佩魯賈和佛羅倫斯都很活躍,可能有兩個永久的工作室分部。[16]拉斐爾在1500年12月被譽為「大師」,這意味著他受過全面的訓練。[17]
他有記錄的第一件作品是為卡斯特洛城的托倫蒂諾的聖尼古拉創作的《巴倫奇祭壇畫》,卡斯特洛城位於佩魯賈和烏爾比諾之間。[18]曾為其父親工作的埃萬傑利斯塔·達·皮安·迪·梅萊託也在委託名單中。該畫於 1500 年委託創作,1501 年完工;現在只剩下一些剖面圖和一張準備圖。[d]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他為那裡的其他教堂創作了作品,包括《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約 1503 年)和《聖母的婚禮》(1504 年),此作品甚至超越了佩魯吉諾,不論是構圖或形象塑造也有創新。尤其是作品中聖母瑪利亞及其丈夫聖若瑟的端莊、文雅、畫面之平衡和背景描繪,均为罕見的作品。他也為佩魯賈創作了作品,例如《聖母戴冠》。他很可能也在此期間訪問了佛羅倫斯。[19]這些都是大型作品,有些是濕壁畫,拉斐爾以佩魯吉諾略帶靜態的風格組織他的作品。在烏爾比諾的這些年來,他還畫了許多小巧精緻的櫥櫃畫,可能主要為烏爾比諾宮廷的鑑賞家創作,例如《三美神》和《聖米迦勒》,他也開始畫聖母像和肖像畫。[20]1502 年,應佩魯吉諾的另一名學生平圖里喬的邀請,他去了錫耶納,幫忙繪製漫畫,很可能還負責設計,用於錫耶納主教座堂皮科洛米尼圖書館的一系列壁畫。平圖里喬「是拉斐爾的朋友,知道他是一位最優秀的繪圖員」。[21] 顯然,即使在職業生涯的早期階段,他就已經很搶手了。[22]
Remove ads

拉斐爾出生於義大利中部馬爾凱大區烏爾比諾,這座小城雖小,卻在藝術上意義非凡。[23]他的父親喬瓦尼·桑蒂是烏爾比諾公爵的宮廷畫家。費德里科·達·蒙特費爾特羅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傭兵隊長,被教宗思道四世封為烏爾比諾公爵,烏爾比諾是教宗国的一部分,公爵在拉斐爾出生前一年去世。費德里科的宮廷重心在於文學而非藝術,但喬瓦尼·桑蒂不僅是畫家,也是一位詩人,他曾寫過一部關於費德里科生平的押韻編年史,並為類似假面劇的宮廷娛樂活動撰寫文本和製作裝飾。他寫給費德里科的詩表明他渴望展現對義大利北部最先進畫家以及早期尼德蘭藝術家的關注。在規模很小的烏爾比諾宮廷中,他可能比大多數宮廷畫家更融入統治家族的核心圈。[24]
費德里科的兒子圭多巴爾多·達·蒙特費爾特羅繼承了費德里科的爵位,他娶了曼托瓦統治者之女伊莉莎白·貢扎加為妻。曼托瓦是義大利在音樂和視覺藝術領域最輝煌的小型宮廷。在他們的統治下,宮廷繼續成為文學文化的中心。在這個小宮廷的圈子裡長大,拉斐爾養成了瓦薩里所強調的優秀禮儀和社交技巧。[25]烏爾比諾的宮廷生活就因巴爾達薩雷·卡斯蒂廖內在其1528年出版的經典著作《廷臣論》中的描述而成為意大利人文主義宮廷美德的典範。卡斯蒂廖內於1504年搬到烏爾比諾,當時拉斐爾已不再住在那裡,但經常來訪,兩人成為了好朋友。拉斐爾與宮廷其他常客關係密切:皮耶特羅·班波和貝爾納多·多維齊,兩人後來都成為紅衣主教,當時都已是知名作家,並在拉斐爾在羅馬期間也在那裡。拉斐爾一生都輕鬆地與上流社會交往,這也是他事業輕鬆自在的幾個因素之一。然而,他並未接受過完整的人文教育;他能否輕鬆閱讀拉丁語尚不清楚。[26]
1504年時,拉斐爾居留在佛羅倫斯,他受當地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義思想所影響,同時亦學習李奧納多·達文西的構圖和米開朗基羅的人體表現和風格,使他的風格日漸成熟,從而迅速和兩人齊名。
他所繪畫的聖母畫像都以母性的溫柔以及青春健美,体现了人文主義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安西帝聖母》、《草地上的聖母》和《佛利諾的聖母》。1513年-1514年年繪畫的大型油画《西斯廷聖母》,由聖母和聖徒组成的三角形構圖,莊重均衡,聖母和耶穌表現了母爱的伟大。另外,《椅上聖母子》、《阿爾巴聖母》都是他完美無瑕的作品,與米開朗基羅的作品有強烈的對稱效果。
1508年,他被教宗儒略二世邀請繪畫梵蒂岡壁畫,其中位於簽字廳的壁画最傑出。这些壁画分别代表了神學、哲學、詩學和法學這四個人类精神活动,作品表現與建築裝飾的充分和諧,莊重顯明、豐富多彩。他在這段期間的重要作品還包括《埃利奥多罗被逐出神殿》、《波爾申納的彌撒》、《波尔戈的火警》、《加拉泰亚的凯旋》等。他在23歲時繪畫自畫像及《西斯廷聖母》。而代表作是描绘一位学者的《卡斯蒂廖内像》和描绘一位女郎的《披紗女子像》。在1520年的春天,已患重病的他仍在繪畫《耶稣显圣容》,最後因他逝世而未能完成。
Remove ads
影響
拉斐爾的古典西洋繪畫對後世畫家造成很大的影響。代表作《雅典學院》是裝飾在梵蒂岡教宗居室创作的大型壁畫。而他的建築風格也在此画中得以表現,特別是室內優美裝飾,給予後世很大的影響。另外,拉斐爾的「秀美」畫風,人物清秀,场景祥和,加上他將宗教的虔誠和非宗教的美貌有機地融為一體,將基督教和異教,统统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和谐的场面。
私生活及死因

当时拉斐尔住在博尔戈,Bramante设计的恢弘宫殿中,拉斐尔一生未婚,但在1514年与Maria Bibbiena(美蒂奇樞機Bibbiena的侄女)订婚过。似乎拉斐尔是被身為友人的红衣主教说媒,因此对此事他也没什么热情,直到Maria Bibbiena在1520年去世也没成婚。[27]据说他有许多绯闻,但在罗马的生活中,“La Fornarina”始终占据着永恒的位置,Margarita Luti——这位来自锡耶的罗马Governo Vecchio大街面包房主Francesco Luti的女儿。[註 1]拉斐尔被教宗称为贴身男仆,这也给予他宫廷中的地位及其额外收入,也获得教宗赐予的黃金马刺骑士勋章。乔尔乔·瓦萨里声称,拉斐尔为当选樞機的雄心所迷惑,也有可能是受当时的教宗良十世怂恿,也许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他推迟婚约的原因。[27]
据Vasari所说,拉斐尔在耶稣受难日(1520年4月6日,很可能也是他37岁生日)的猝逝,是与Luti的过度纵欲导致,之后他发了高烧,却没告诉医生此事。医生的错误治疗致使其死亡。[註 2]瓦萨里也认为拉斐尔生于耶稣受难节,但耶稣受难节在他出生的1483年是3月28日。[註 3]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拉斐尔病後只活了15天,他十分平静地接受了最后的仪式并安排了后事。画家委托忠诚的仆人Baviera,给情妇留下了足够的钱,并把画室里的大部分物品给了Giulio Romano与Penni。按照拉斐尔的要求,他葬于万神殿。[30]
拉斐尔的葬礼十分隆重,有许多人参加。在他的大理石墓碑上,皮埃特羅·本博写下了墓志铭:“Ille hic est Raffael, timuit quo sospite vinci, rerum magna parens et moriente mori.”(拉丁语),意为“拉斐尔在此处安息。在他生前,大自然感到了败北的恐惧;而当他一旦溘然长逝,大自然又唯恐他死去。”
Remove ads
作品
-
《圣母子》(The small Cowper Madonna),1505年,收藏於美國國家美術館
-
《聖喬治大戰惡龍》(Saint George and the Dragon),1506年,收藏於美國國家美術館
-
《阿爾巴聖母》(The Alba Madonna),1510年,收藏於美國國家美術館
-
《寓言》(Allegory(Vision of a Knight)),1504年,收藏於英國國家美術館
-
《被釘在十字架的基督》(The Mond Crucifixion),1503年,收藏於英國國家美術館
-
《佛利諾的聖母》(The Madonna of Foligno),1511年-1512年,收藏於梵蒂岡美術館
-
《安西帝聖母》(The Ansidei Madonna),1505年,收藏於英國國家美術館
-
《亞歷山大的聖凱瑟琳》(Saint Catherine of Alexandria),1507年-1508年,收藏於英國國家美術館
-
《粉紅色的聖母》(The Madonna of the Pinks),1507年-1508年,收藏於英國國家美術館
-
《帕納蘇斯山》(The Parnassus),1511年,收藏於梵蒂岡宮簽字大廳
Remove ads
註釋
註釋
參考文獻
擴展閲讀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