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拉萨市
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和一个地级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拉萨(藏語:ལྷ་ས་,威利转写:lha-sa,藏语拼音:Lhasa;國際音標:/l̥ásə/ 或 /l̥ɜ́ːsə/),唐代譯作逻些、邏逤、邏娑、惹萨,为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城区海拔3,663.5米,拉萨河流经此,在南郊注入雅鲁藏布江。市人民政府駐城关区江苏大道69号。
拉萨历来是西藏全区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1960年正式设市,1982年又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拉萨城市边界大致对应雅鲁藏布江的主要支流拉萨河流域。它位于拉萨地体上,在大约5000万年前印度大陆与亚洲相撞并推高喜马拉雅山脉之前,拉萨地体是最后一个附着在欧亚板块上的地壳单元。地形高,包含复杂的断层模式,构造活跃。夏天气候温暖,冬天阳光明媚时气温会升至零度以上,降雨大部分在夏天。高地和北部草原用于放牧牦牛、绵羊和山羊,而河谷则以大麦、小麦和蔬菜等作物支持农业。野生动物并不丰富,但包括罕见的雪豹和黑颈鹤。采矿造成了一些环境问题。
Remove ads
歷史

早在公元一世紀,已經有於拉薩地區的歷史紀錄,青藏高原點綴各種各樣的藏族部落,藏語歷史書稱此為「12小國」或「40小國」。 西藏史书记载,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松赞干布(在位期间:629—650年)平定吐蕃内乱,正式统一西藏,建立了吐蕃王国,并迁都至拉萨。中古漢語音譯拉薩為邏些城(中古汉语拟音:/lɑ sɑ/)。

公元641年,已經征服整個西藏地區的松贊干布,迎娶了唐朝的文成公主。之前他还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文成公主參與松贊干布的豪華寺院建設,传说中文成公主选定一个湖为寺院的地点,并用山羊背土填湖。尺尊公主带来的不動金剛佛像(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被安放于此。此寺為現在的大昭寺。寺成為王國的象徵並且初命名拉薩,意為藏語「神聖的土地」。另说藏語中稱“山羊”為“惹”,稱“土”為“薩”,拉薩因为山羊背土填湖而得名[3]。文成公主所携带的覺臥佛像(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安放在另建的小昭寺。后来唐朝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後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又移到大昭寺,而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移到小昭寺。
不管這是不是真實的,在15世紀前拉薩以宗喀巴為主的三大格魯派寺院的建立和進入興盛。在西藏受戒的佛教徒建造了三座比丘寺院: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教派的學術性成就和政治專門最終再一次讓拉薩進入西藏的中心舞台。

第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1617年-1682年)征服全西藏並把他的行政中心移動到拉薩。拉薩成了西藏的宗教和政治中心。在1645年開始在紅山重建布達拉宮。1648年,布達拉宮的下半部——坡唐卡布(白宮)完成。當時的達賴喇嘛把布達拉宮作為冬季宮殿。在1690年到1694年間,布達拉宮的上半部——坡唐马布(紅宮)完成。布達拉宮名字可能來自菩薩觀音神話中的居所普陀山(布達拉卡山)。大昭寺的周边建筑在此時也大大扩建。雖然大昭寺的一些木雕、木楣建于之前的七世紀,但现存的拉萨的古建筑,包括布達拉宮、大昭寺、旧城的一些寺院建筑,都是在拉薩的第二次興盛期间建造的。

在20世紀的上半,荣赫鹏、亞歷山大·大衛-內爾和海因里希·哈勒等幾名西方的探險者成功地旅行到达拉薩。拉薩当时是西藏佛教的中心,並且約一半的人口是僧侶。拉薩的人口在1951年估計為25,000人,另外在这个地區的寺院里的还有大約15,000個僧侶。
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拉萨地区区划不变。1951年10月,中共拉萨工委成立。1954年,雪列空(又称卫基)管辖26个宗、谿:尼木宗、曲水宗、羊巴敬宗(治今当雄县羊八井镇)、堆龙德庆宗、撒拉宗、林周宗、墨竹工卡宗、朗塘宗、喀则宗、德庆宗、东噶宗、达孜宗等12宗和札什谿、协仲谿、洛麦谿、楠木甲岗谿、楠木谿、聂当谿、仲堆谿、昌谷谿、陇巴谿、朗如谿、蔡谿、札谿、麻江谿、乃乌谿等14个谿。保留朗孜厦列空、 雪列空。1956年4月,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1956年8月,中共拉萨工委改为中共西藏工委拉萨分工委。自治区筹委会设立拉萨基巧级办事处,为自治区筹委会派出机构。1956年9月,拉萨基巧级办事处下设堆龙德庆宗级办事处,1956年11月,设立墨竹工卡、东嘎2个宗级办事处。雪列空(又称卫基)、朗孜厦列空继续存在,雪列空(又称卫基)下辖林周宗、达孜宗、德庆宗、墨竹工卡宗、曲水宗、堆龙德庆宗、东嘎宗等7宗以及撒拉谿、朗塘谿、卡孜谿、羊八井谿、蚌堆谿、南木谿、协仲谿、聂当谿、尼木门喀谿、麻江谿、列乌谿、折布林谿、洛麦谿、朗如谿、蔡谿、曲隆谿、札什谿、札谿、隆巴谿、昌谷谿、南木岗谿等21个谿。1957年8月,因机构收缩,撤销堆龙德庆、墨竹工卡、东嘎3个宗级办事处。1957年10月,撤销中共西藏工委拉萨分工委。
1959年3月拉萨事件后,很多藏人离开拉萨,包括在1959年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從其居住的布達拉宮流亡至印度達蘭薩拉。
1959年7月,中共西藏工委、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决定将拉萨地区的28个宗、谿调整为4个城区、2个郊区和8个县。1959年9月,拉萨市军管会根据中共西藏工委决定,建立曲水、尼木、堆龙德庆、当雄、达孜、墨竹工卡、林周(驻卡孜,不久迁驻松盘)、旁多8县和东城区、南城区、西城区、北城区、东郊区、西郊区6区人民政府,受拉萨军管会领导。1959年10月,自治区筹委会决定:撤销拉萨军管会、拉萨基巧级办事处,成立拉萨市,隶属西藏自治区筹委会。
1960年1月,国务院追认批准:撤销林周宗和旁多、撒拉、朗塘、卡孜4谿,合并设立林周县(驻松盘)、旁多县(驻旁多);撤销当雄、羊八井、宁中、纳木湖4谿,合并设立当雄县;撤销达孜、德庆两宗和蚌堆谿,合并设立达孜县;撤销墨竹工卡宗,设立墨竹工卡县;撤销曲水宗和色、南木、协仲、聂当4谿,合并设立曲水县;撤销尼木门喀、麻江两谿,合并设立尼木县;撤销堆龙德庆、东嘎两宗和列乌谿,合并设立堆龙德庆县;撤销折布林、洛麦、朗如、蔡、曲隆、札什、白仓、达波错斯、这木曲柯尔9谿,与城区合并设立拉萨市(地级),并管辖林周、当雄、达孜、曲水、墨竹工卡、尼木、堆龙德庆、旁多8个县。1960年1月,拉萨市政府成立。1960年2月,经西藏工委批准,撤销西郊区,所辖当巴乡划归西城区,其余辖区并入堆龙德庆县。1960年4月,撤销东郊区,其辖区分别并入东城、南城、北城3区和达孜县;拉萨市辖林周、当雄、达孜、曲水等8县和东城、北城、南城、西城4区。1960年10月,经自治区筹委会批准,将林周县南部划出,增设拉萨市澎波区,驻甘丹曲果。拉萨市辖8县5区。1961年4月,经中共西藏工委批准,撤销拉萨市东城、南城、西城、北城4区,合并成立城关区。拉萨市辖2区、8县。1962年8月,经自治区筹委会批准,撤销旁多县,并入林周县(国务院1962年10月批准)。拉萨市辖2区、7县。1964年5月,经自治区筹委会批准,撤销拉萨市澎波区,并入林周县。1964年7月,中共西藏工委决定撤销林芝地区,并将原林芝地区的林芝、工布江达、米林(含雪巴)、墨脱4县划归拉萨市管辖;将拉萨市所辖墨竹工卡县的巴嘎、德龙(一译色日荣)2区(10个乡)划归嘉黎县(国务院7月批准)。拉萨市辖1区、11个县。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拉萨市成为首府。[4]

1968年9月,成立拉萨市革命委员会,取代市人民委员会,市革命委员会下设12个县(区)革命委员会。1972年10月,鉴于林周县境南部卡孜区已划归澎波农场(县级,1960年设立,驻甘丹曲果,初属自治区筹委会农牧处,1964年移交西藏军区生产部,1965年扩容,为西藏最大农场),典中、撤当2区已划归林周农场(县级,1966年设立,位于今强嘎乡,隶属西藏军区生产部领导),林周县实辖区仅北部(原旁多谿、旁多县辖区),驻地由松盘(宗雪村)迁至旁多。
1983年10月,国务院批准恢复林芝地区。筹建期间暂驻拉萨市。1986年2月,林芝地区正式恢复。1988年,鉴于澎波农场、林周农场已撤销,林周县驻地由旁多乡旁多村迁至甘丹曲果。
截至2000年代初,拉萨人口約255,000人。
Remove ads
地理


拉萨市位于西藏中南部,东西长约277公里,南北宽约202公里,东与林芝地区相连,西与日喀则市交界,南与山南市接壤,北与那曲市毗邻,面积2.96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663.5米,年日照时间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世界文化遗产1处3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5处。[5]
拉薩海拔3663.5米,位於一個四面環山的小盆地,是青藏高原的中心。周圍山地達5000米,一條雅魯藏布江的支流——拉萨河(又称“吉曲”)貫穿該市,已知藏語稱拉薩河為「蓝色欢乐之波」[6]。它貫穿念青唐古拉山的雪域高峰和峽谷,延伸315公里。此河在曲水流入雅魯藏布江,形成大面積景觀。

拉薩地勢平坦且天氣溫和,日均溫攝氏8度,冬夏舒適。它享有每年3,000小時、125天的陽光,比中国其他大多數城市多,所以有時被稱為「日光城」,紫外線強烈的時候需要配戴墨鏡以防止眼睛病變,但這樣的天然環境也適合光伏產業的應用。
拉薩年均降水量500毫米。下雨主要在7-9月。在夏天雨季和秋季被認為一年最佳的季節,特別的是下雨多在夜間,在白天大多是晴日。
Remove ads
政治
此外,拉萨市另设立以下行政管理区:国家级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柳梧新区。
Remove ads
人口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867,891人[17]。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59,42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08,468人,增长55.14%,年平均增长率为4.49%。其中,男性人口为470,353人,占总人口的54.19%;女性人口为397,538人,占总人口的45.81%。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18.32。0-14岁的人口为143,069人,占总人口的16.48%;15-59岁的人口为651,141人,占总人口的75.03%;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3,681人,占总人口的8.49%,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8,170人,占总人口的5.55%。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05,511人,占总人口的69.7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62,380人,占总人口的30.23%。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33,082人,占26.86%;藏族人口为608,856人,占70.15%;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25,953人,占2.9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112,017人,增长92.53%,占总人口比例增加5.22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96,451人,增长44.82%,占总人口比例下降5.22个百分点。其中,藏族人口增加179,752人,增长41.89%,占总人口比例下降6.55个百分点。


根據2000年的人口普查,拉薩市在2000年11月的各民族人口如下:
成員包括現役人民解放軍。
資料來源: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2000年人口普查中国民族人口资料》[19]
西藏流亡政府和其他西藏團體表示,如果把未包括在官方统计中的外來移民和解放軍駐軍计算在总人口中,藏族人口數和藏人區的面積在拉薩都已變成少數,經濟命脈也被中国内地移民壟斷。[20][21]
由於過去十年經濟部分自由化,政府鼓勵發展產業。當數千名來自中國内地的漢族人在區內落戶,在拉薩的投資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Remove ads
經濟

2018年拉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40.78亿元,比上年增长9.3%,占全区总量的36.6%;2018年三次产业比重依次为3.4%、42.5%、5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39亿元,增长14.2%,占全区总量的49.4%。
特色經濟與產業競爭力正在新時代的拉薩的快速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处于維持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和谐的考量,当地政府把旅遊和服務業作为兩個重点的未來發展战略。
拉薩的農牧業水平较高。在拉薩人們主要種植青稞、小麥、油菜。诸如水利、地熱能、太陽能和各種礦產等資源蕴藏量巨大。
拉萨電力普及。在紡織、皮革、塑料、火柴和织毯等产业中,傳統的方法和機械化的工艺并存。民族手工業生產近年来有了很大進展,近年来西藏拉薩地毯廠生產的地毯有很好的銷路。
与此同時污染嚴重的夕陽產業將淡出,拉萨希望建立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地方政府正在議程處理如水土流失、酸化、植被損失等環境問題。
凭借迷人的布達拉宮、壯觀的喜馬拉雅山景觀,以及許多中亞本土野生高海拔動植物发展起来的旅遊業为拉萨带来了大量商机。許多拉薩郊区的農民仍然从事傳統的農牧業。拉薩也是西藏从古至今的交易网絡樞紐。过去多年來,化工厂和汽車廠在此地經營,因為拉萨地處偏僻,对环境污染方面的限制不严格。不過近年來這种情况已經改變。
这里附近有銅、鉛、鋅等礦藏,中國政府正在尝试使用不污染环境的新方法開採这些礦產,以及開採当地的地熱。央企在藏最大投资项目甲玛铜多金属矿2010年7月正式投产。[22]驱龙铜矿是中国第一大铜矿床。[23][24]
Remove ads
文化
拉萨有许多古迹遗址,布达拉宫、大昭寺、色拉寺、浙丰寺、哲蚌寺和罗布林卡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拉萨市有三个以藏傳佛教中最神聖的大昭寺的覺臥佛像(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转经路,许多虔诚的信徒为了得到精神寄托沿着这些转经路磕长头。这三个同心圆中,最中心的是绕着大昭寺大殿的转经回廊——廊廓。中间的转经线路——八廓(帕廓)穿过旧城,环绕大昭寺及其周边建築物。外層的林廓经过布达拉宫,包圍整個傳統的拉薩城。由於主要干道北京路的兴建,朝聖者现在不常使用林廓。每年8月会欢度雪頓節,这是自七世紀起為西藏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
位于拉萨市的广播电视机构有西藏广播电视台等。拉萨人民广播电台是拉萨唯一的市级广播电台[25],也是中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广播电台。
旅游

2018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2337.2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17.4%。其中:国内游客2312.49万人次,增长17.4%;入境游客24.72万人次,增长17.1%。全年旅游总收入348.68亿元,增长23.3%;旅游外汇收入15387.05万美元,增长23%[2]。
交通


拉萨贡嘎国际机场位于山南市贡嘎县,于1966年11月23日投入运营,在城南方約直线距离50公里,与拉萨市区间有高速公路連接。[26]
拉萨公車由拉萨公交集团负责运营,目前共有30条线路,车辆400余辆,采用无人售票制,投币一元,可办理公交IC卡,或使用带闪付功能的银联卡以及手机云闪付刷卡购票。[28][29]
拉萨出租车从2002年起,市内统一上车¥10,但从2014年5月10日开始调整收费,起步价3公里内¥10,3公里后每公里加¥2,等候6分钟后每4分钟收¥1,单程行驶8-11公里,每公里调整为¥3,行驶单程11公里以上,调整为每500米¥1。收费标准按照四舍五入收取,以¥1为结算单位。[30]
有鉴于截至2010年12月14日,拉萨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11万辆。拉萨城区一些交通要道出现了车辆拥堵现象。为此,拉萨计划建设有轨电车,其中的1号线于2014年通过初审[31]。
娛樂
拉薩有少量面向遊客的酒吧,如北京路上的冈拉梅朵。在拉萨有一些叫做“郎玛厅”的夜总会,那里的表演包括英、漢、藏、尼泊爾語歌曲的演唱和藏族舞蹈等。[32]
班克蓋亞發行過一張電子音樂光碟《到拉薩的末班車》。中國摇滚乐手郑钧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錄名為《回到拉薩》是一曲充滿急速轉變藏族影響和地位的經典之作。拉薩也被一個超級任天堂在1995年發表的角色扮演遊戲《天地創造》中被引用。奥地利登山家海因里希·哈勒在1940年代拉薩生活,并据此故事写作了长篇小说《西藏七年 (书籍)》,1997年布萊德·彼特、大衛·休利斯主演了同名電影。[33]
对外交流
尼泊尔驻拉萨总领事馆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