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拓跋氏
姓氏梅雅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拓跋氏,又作拓拔、托跋、禿髮,古代鮮卑氏族之一,為拓跋部的族長,拓跋部部落大人的家系多屬於此氏族。拓跋部建立了包括北魏在內的許多拓跋國家。在北魏時,採取漢化政策,改姓元,西魏時期一度恢復拓跋姓,唐朝之後拓跋氏族逐漸漢化,被融入漢人之中。
姓氏 | |
拓跋 | |
《百家姓》第454位 | |
62: | 漆雕乐正 壤驷公良 |
63: | 拓跋夹谷 宰父穀梁 |
64: | 晋楚闫法 汝鄢涂钦 |
Remove ads
歷史
鮮卑舊有的氏族,分為三十六部與九十大姓,在拓跋毛時,拓跋氏與三十六部結盟,形成拓跋部,消滅了其餘九十大姓。拓跋氏成為族長,也因此成為北魏王族的開始。拓跋詰汾時,其長子禿髮匹孤成為河西鮮卑首領,其拓跋力微則繼續為部落首領。因此分支出秃髮氏一支,秃髮與拓跋,可能是同音異譯[1]。
唐朝皇室認為,其祖先李虎出身南北朝大族隴西李氏,為老子李耳後代,因此以老子后裔自居的唐朝皇室于佛道之争时偏袒道教[2][3][4]。和尚法琳宣称李唐皇室为拓跋氏之后[5]。由此触怒皇室,被流放益州而死[6]。劉盼遂[7]與王桐齡[8]認為李淵家族應為拓跋氏後裔,但遭陳寅恪驳斥。劉盼遂之後取消了自己的观点[9]。
一般认为突厥用桃花石稱中國,來源即「拓跋」一词。戈登指出,拓跋应该对应准蒙古语系词汇taγβač。其中βač(跋)是借词,对应印度语支pati,意思为“主人”[10]。另有理论认为汉文中的“拓跋”与后突厥碑文上的Tabγač(𐱃𐰉𐰍𐰲,音:桃花石)并无关系,据李盖提和林安庆的研究,拓跋实质上为两个阿尔泰语系词汇所组成,即tog(拓)和beg(跋,即贝伊,或借自中古汉语爵位“伯”[註 1]),tog有尘土、泥土之意,beg为氏族和部落首领,两者皆为后世突厥的官号。这两种理论都与北魏官方史书《魏书》中的“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的解释相符。[11][12]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