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支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支謙(約三世紀),恭明,一名,從支婁迦讖之弟子支亮受業的優婆塞(佛教居士),三国佛教著名译经人。

简介

支谦为大月氏人的後裔,其祖先于汉灵帝时歸化於漢。汉献帝末年,京畿兵乱,他随族人逃避兵火来到江南,从事译经。传说他受孙权信任,拜為博士,辅导東宮。後太子孫亮登位(252年),隐居穹隘山,六十岁去世[1]

支謙在東吳二十多年,將《維摩經》、《大般泥洹經》、《瑞應本起》等幾十部佛經由梵文譯成了漢語。從吳黃武元年(222年)到建興中約三十年間搜集了各種原本和譯本,未譯的補譯,已譯的訂正。特別對支讖的重要譯本如《道行般若经》、《首楞严三昧经》等,加以重譯[2]。义从《无量寿》中本起,制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并注《了本生死经》。[3][4]并協助印度僧人維祇難和竺将炎译出《法句經[5]

支谦好学深思,博览经籍,多技艺,通六种语言。从小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因此精通汉文,又从同族学者支亮处习得大乘佛教理论,且同梵典。他对那个时代义理隐晦,文风过分朴素尚质的佛经译本很不满,因此翻译佛经时主张“尚文”和“尚质”要调和。支敏度评价他的翻译︰“属辞析理,文而不越,约而义显,真可谓深入者也。”僧肇认为他的翻译“文胜于质”[6],而有所批評。不過,鸠摩罗什所翻译的《维摩经》,大篇幅沿用了傳世的支谦译本。

Remove ads

翻译作品

支謙的「譯述」豐富,按《出三藏记集》的記載,晉道安的經錄裏就著錄了三十部,僧祐又據《別錄》補充了六部。慧皎《高僧傳》說有四十九部。《歷代三寶記》增加到一百二十九部。《開元釋教錄》記載為八十八部[2]

呂澂稱《歷代三寶記》的記載很多是別生或傳抄的異本,不足爲據,並考訂出於支謙翻譯的現存下列二十九部[7][2]

更多信息 序號, 《出三藏記集》所載 ...

呂澂認為《菩薩本緣經》和《撰集百緣經》,原始記錄出處不明,但從譯文體裁上看無妨視為支謙所譯,而將其列入[7]。不過,有學者從语言学角度分析,認為此二經並非支謙所譯[14][15][16]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