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日本鎌倉時代年號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本鎌倉時代年號列表
Remove ads

日本自第三十六代孝德天皇即位並建元大化起開始使用年号(日语:年号ねんごう Nengō元号げんごう Gengō)為其纪年方式,並在文武天皇於701年5月3日(大寶元年三月二十一日)再度恢復使用年號後,一直持續使用年號至今。日本的年號常取中國古籍中的辭句為典故,而改元的原因除天皇即位外,多數出於迷信及牽強附會。因天皇即位而進行的改元通常在天皇即位翌年進行,但有時候也會因為亂世而不在天皇即位翌年改元。日本自醍醐天皇起開始因「辛酉革命」的緣故在辛酉年進行改元(當時為901年,由昌泰四年改元延喜),並自村上天皇起開始因「甲子革令」的緣故在甲子年進行改元(當時為964年,改元康保)。日本自醍醐天皇起也會因災禍等不祥之事而改元(當時為923年,改元延長)。自平安时代中期(天德應和年間)起,改元之事均載於改元宸記中,而改元的程序也確立為先由大臣上奏年號勘文,然後天皇於選定會議中決定新年號。雖然自鎌倉時代起,日本的政治實權落入武家手中,然而武家政權一般不會干涉朝廷進行改元,直至江户时代幕府方開始插手改元事務。[1]

Thumb
土御門天皇因即位而改元正治

以下列表僅收錄鎌倉時代[註 1]啓用的日本年號。以下列表中,各年號的使用期與典故主要出自小學館出版的《日本大百科全書》,而每個年號的典故都分別附上维基文库的文本連結供參考。

Remove ads

列表

更多信息 年號, 使用期 (西曆年月日) ...
Remove ads

註釋

  1. 1185年4月25日(元曆二年/壽永四年三月二十四日),平氏壇之浦之戰戰敗並滅亡[2][3],故此處取平氏滅亡當年為院政時代的結束時間、鎌倉時代的開始時間[4]。此處亦取1333年(元弘三年)為鎌倉時代的結束時間[4]
  2. 堀河天皇的年號「寬治」也以此句為典故。[6]
  3. 《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作「和」。[8][9]
  4. 《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作「歲」。[8][9]
  5. 近衞天皇的年號「久安」也以此句為典故。[12]
  6. 《日本大百科全書》作「付」。[15]
  7. 《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作「酉」。[21][22]
  8. 《續漢書》作通假字「歷」。[24]
  9. 《日本年號大觀》誤將「貞應」作仲恭天皇之年號。[30]
  10. 後堀河天皇的年號「元仁」和後醍醐天皇的年號「元德」均以《周易·乾》的同一句為典故。[34][35]
  11. 《日本年號大觀》在「先帝」二字後多出「之」字、將「以奉」作「承」[38],另《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在「皇天」二字後缺「之」字[39][38]
  12. 後光明天皇的年號「慶安」也以此句為典故。[41]
  13. 《魏書》實際文本未見此句。[43]
  14. 《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缺「長」字。[45][46]
  15. 《日本大百科全書》誤作《尚書》本文所出[48],《日本年號大觀》則特別註明《尚書》本文不見此句,並同時列出《尚書注》對應文本[46]
  16. 《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作「曆」。[50][51]
  17. 《日本大百科全書》誤作另一疏義《尚書正義》[60],《日本年號大觀》則僅作《書義》[61]
  18. 《宋書》實際文本未見此句。[64]
  19. 《日本年號大觀》誤作「二年」。[71]
  20. 《日本年號大觀》將「大」作通假字「太」、缺「也」字。[76]
  21. 《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作「閼治」。[78][76]
  22. 《日本大百科全書》作「揆」。[80]
  23. 《日本年號大觀》缺「之」字[83],另《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將「學」作「為」[84][83]
  24. 《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作《太宗實錄[85][83],《冊府元龜》本亦多採《唐實錄》之文[86]
  25. 《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作「利」。[88][83]
  26. 《日本年號大觀》作「此五行者是以正身安國矣」[92],《日本年號全書》(日本の元号がわかる事典 Nihon no gengō ga wakaru jiten)未附引文[93]
  27. 《日本年號大觀》稱菅原在嗣上奏的年號勘文典出《孔子家語》,《日本年號全書》(日本の元号がわかる事典 Nihon no gengō ga wakaru jiten)從之[93]。《日本大百科全書》則稱菅原在嗣上奏的年號勘文典出《周书》,引文為「居正安其身」[95],《日本國語大辭典》從之,惟其引文為「君正安其身」[96];《周書》實際文本均未見此兩句[97]
  28. 《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作「合」。[99][100]
  29. 後二條天皇的年號「嘉元」和後醍醐天皇的年號「元弘」均以《藝文類聚·天部上·星》所引的同一句《賀老人星表》引文為典故。[99][102]
  30. 《日本年號大觀》誤作同卷《大禹謨》之注,並特別註明《大禹謨》之注不見此句,且同時列出《皋陶謨》之注對應文本。[103]
  31. 《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缺首個或第二個「德」字(兩個「德」字相鄰)。[105][103]
  32. 《日本大百科全書》誤作同列傳中之〈馬武傳〉。[107]
  33. 《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將《舊唐書》作《唐紀》或《唐記》、將「政」作「正」。[111][112]
  34. 《梁書》實際文本未見此句。[113]
  35. 《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誤作《唐書》。[115][116]
  36. 《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作「元」。[120][116]
  37. 《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作「曆」。[122][123]
  38. 《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缺「者」字、將「體性」作「元德」、將「生養」作「始生」。[35][123]
  39. 镰仓幕府單方面廢除後醍醐天皇,並擁立持明院統系的光嚴天皇擔任北朝的首任天皇[125]。光嚴天皇在1332年5月23日(元弘二年四月二十八日)改元正慶[126],惟該年號在1333年7月7日(正慶二年/元弘三年五月二十五日)因其被後醍醐天皇廢位而被一同廢除[127][128]
  40. 《日本年號大觀》誤作「十八日」。[129]
  41. 《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缺「見」字、將「祐」作「裕」、將「隆」作「降」、將「含」作「合」。[130][129]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參考書籍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