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明愛醫院

香港深水埗區政府醫院和天主教醫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明愛醫院map
Remove ads

明愛醫院(英語:Caritas Medical Centre醫院管理局內部代碼:CMC)於1964年由香港明愛創立,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區長沙灣永康街111號,於1991年移交醫院管理局,隸屬九龍西聯網,由天主教明愛成立的一所慈善性質的全科醫院,共有病床1,172張,為九龍西北部居民提供24小時急症服務以及全面的急性醫療服務、伸延服務、門診及外展醫療服務。明愛醫院於2008年重開護士學校。

事实速览 明愛醫院 Caritas Medical Centre, 基本信息 ...
Remove ads

歷史

明愛醫院原址是新圍村集輝村福華村木屋區[1]於1960年代陸續因發生多次大火被清拆。明愛醫院成立於1964年,乃深水埗區內唯一的公立急症全科醫院,但直至1966年才命名為明愛醫院,並於該年12月20日開設門診部[2]。其後政府於1976年向明愛醫院提供1410萬港元資助,以興建有600張病床的新翼,當時預計在1978年初啟用[3]。為提升醫院的設施及醫療設備,以應付不斷上升的需求,政府先後撥款共25億元以推展醫院的兩期重建計劃。第一期重建工程中所興建的新急症大樓懷信樓已於2002年落成啟用。

重建發展

為了應付市民對醫療服務不斷提高的需求,明愛醫院進行重建及翻新工程,其中1999年重建第一期,即「懷信樓」已於2002年9月落成啟用,而鄰近的「懷愛樓」亦已完成翻新工程。

第二期重建計劃主要由香港政府資助,耗資12億港元,分兩階段進行,需拆卸「懷明樓」、「懷安樓」、「懷德樓」及「懷仁樓」等4幢大樓,興建一座日間醫護/康復大樓、復康花園及改善醫院出入口,其中日間醫護/康復大樓的建築面積將達54,500平方米,新增設施包括專為關節骨折以及中風康復而設立的水療室,以及為肌腱或腦部創傷病人度身訂造的物理治療儀器[4],以滿足當局居民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2009年7月簽署地基合約[5]。「懷明樓」已於2011年拆卸,2013年4月11日平頂[6],2014年重新啟用,開幕儀式則延遲至2016年3月3日才舉辦[7]

明愛醫院在醫院管理局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內,有計劃進行擴建工程,並增設500張病床[8]

Remove ads

建築設施

明愛醫院由7幢大樓組成,分別是「懷明樓」、「懷愛樓」、「懷仁樓」(已拆卸)、「懷義樓」、「懷德樓」(已拆卸)、「懷信樓」及「懷安樓」(已拆卸)。明愛醫院設於7號幹線呈祥道對落的山坡上,呈祥道連接受電閘管制的私家路永德路(往荔景方向的14A出口),只供救護車及其他有特別需要的車輛進出明愛醫院。

在永康街近廣成街處,設有稱為「文迪尼塔」的升降機塔,由教宗保祿六世捐助,於1967年揭幕。「文迪尼塔」已於2009年拆卸,原地重建的新升降機樓於2010年4月啟用。

陽光之家

明愛醫院設有名為「陽光之家」全港規模最大的兒童發展復康部,讓16歲以下嚴重弱智兒童在家居的環境下成長和接受教育及治療。

明愛醫院「懷義樓」於1964年建成,原本為治療傳染病的大樓,其後改用作16歲及以下嚴重弱智兒童的院舍,毗連提供特殊教育服務的樂仁學校。「懷義樓」在1993年曾進行翻新工程,住宿部分佔4層,每層有4間宿舍,佈置成家居的模樣,讓兒童獲得家庭般的舒適和照顧。

醫院管治委員會

主席
  • 張力正 教授
當然成員
  • 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或其代表
  • 屈銘伸 醫生(醫院行政總監)
成員

服務範圍

聖嘉祿小堂

事实速览 聖嘉祿小堂, 國家/地區 ...

聖嘉祿小堂(英語:St. Charles Chapel),位於深水埗永康街111號(明愛醫院懷明樓地下)。屬於長沙灣聖老楞佐堂區

彌撒及禮儀時間

  • 提前主日彌撒:4:00(粵語)
  • 主日彌撒:5:00(粵語)
  • 明供聖體:每月首星期五早上10時到下午4時

國際認證

明愛醫院於2010年11月4日通過澳洲醫療服務標準委員會(ACHS)認證評核,取得為期四年的認證。[9]

交通服務

更多信息 交通路線列表 ...
Remove ads

圖集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