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春秋經傳集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春秋經傳集解》是由晉人杜預所著,為清人十三經注疏之一部分,唐代《春秋正義》之根據。此本的重要性在於:首次將《春秋》與《左傳》以時間(年)加以裁切,成為經傳注合行本,可能影響到《公羊傳》與《穀梁傳》的經傳合寫與合刊,對於日後《春秋》類文獻的體例發生重要作用。

隋朝人刘炫作《杜解规过》,指出杜预《左传集解》失误之处有一百五十余条。但此书久不传,今僅散见孔颖达《正义》中。

唐代唐太宗詔令孔穎達與諸儒共參議,貞觀十六年撰成《春秋正義》60卷,此書係根據杜預的注解。

清儒對《春秋經傳集解》杜注大加批評。[1]顾炎武作《左传杜解补正》三卷首開批杜前例。洪亮吉不满西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认为于训诂地理之学殊疏,其望文生义不臻古训者十居五六”[2]顾栋高作《春秋大事表》五十卷,对杜注進行全面的补正,甚至列出:“杜氏论礼之误”、“杜氏地理之误”、“杜氏时日之误”、“杜氏称名之误”等章目。劉文淇則以為《十三经注疏》,已是“上下割裂,前后矛盾”。刘文淇受沈钦韩、洪亮吉、惠栋等人的影响,贬斥杜预,力求回復賈逵服虔郑玄三家之注。刘文淇有志於重寫注疏,但他的《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仅写到襄公五年。

Remove ads

注釋

Loading content...

參考資料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