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本地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地泡
Remove ads

本地泡本地腔[3]銀河系獵戶臂中的星際物質(ISM)。它包含最近的恆星和棕矮星本地星際雲(我們的太陽系也在其中)、鄰近的G雲大熊座移動星群(距離地球最近的移動星群)、和畢宿星團(最近的疏散星團)。以中性原子密度約0.05/cm3定義的直徑至少橫跨300光年,這是銀河系中星際物質密度平均值(0.5原子/cm3)的十分之一,或本地星際雲(0.3原子/cm3)的六分之一[可疑][4]

事实速览 星云, 觀測資料 ...
Thumb
太陽附近空間的模型:本地泡(灰色),分子雲(洋紅色),環I氣泡(青色)。

本地泡異常稀薄的氣體是過去1,000萬年至2,000萬年內的超新星爆炸造成的結果。這些氣體仍保持在激發態,輻射的能量在X射線的波段[5][6]。在雙子座脈衝星傑敏卡,曾經被認為是形成本地泡的超新星殘骸,但現在認為昴宿星團移動星群的次級團B1中的多顆超新星才是要負責的天體[7],造成殘餘的超級外殼 [8]

Remove ads

描述

Thumb
此圖顯示太陽位於本地星際雲的邊緣,距離約4光年的南門二(半人馬座α)在鄰近的G雲複合體中。

在過去的500萬至1,000萬年裡,太陽系一直在穿越目前被本地泡所在的地區[5]。它目前的位置在氣泡內密度較大的次要區域,本地星際雲(LIC)。LIC在本地泡和環I氣泡相遇的地方形成。LIC中的氣體密度約為每立方釐米0.3個原子。

本地泡不是球形的,且在銀河平面中似乎更窄,變得有點蛋形或橢圓形,並且可能在銀河平面上方和下方變寬,形狀像沙漏一樣。它毗鄰其它密度較低的星際物質(ISM)氣泡,特別是環I氣泡。環I氣泡在天蠍-人馬星協中,由距離太陽約500光年的超新星和恆星風清出、加熱和維繫。環I氣泡包含恆星心宿二(天蠍座α),顯示在圖的右上角。幾個通道將本地泡的空腔與環I氣泡連接起來,被稱為"豺狼座通道"[9]。與本地泡相鄰的其它氣泡是環II氣泡環III氣泡

在2019年,研究人員在南極洲發現了星際鐵,它們與本地星際雲有關,這可能與本地泡的形成有關[10]

Remove ads

觀測

Thumb
獵戶臂上的特寫,在本地泡周圍有主要的星協(黃色),星雲(紅色)和暗星雲灰色)。

2003年2月發射,一直活躍到2008年4月,一顆名為宇宙熱星際電漿光譜儀英语CHIPS (satellite)小型太空天文臺,檢查了本地泡內的熱氣體[11]。本地泡也是極紫外探測器任務(1992-2001)感興趣的區域,該任務檢查了氣泡內的熱極紫外線(EUV)來源。氣泡邊緣以外的來源被識別出來,但被更密集的星際介質衰減。在2019年,使用對瀰漫星際帶的觀測,報告了本地泡的第一個立體星圖[12]

對恆星形成的影響

2022年1月,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發現,觀測和建模已經確定氣泡膨脹的表面作用,已經收集了氣體和碎片,並負責所有年輕恆星的形成[13]

圖集

Thumb
藝術家對本地泡(包含太陽軍市一(大犬座β))和環I氣泡(包含心宿二)的概念。
Thumb
表面有7個恆星形成區分子雲的本地泡,其平均半徑約為500光年[14][15]
Thumb
隨著氣泡的膨脹,它會掃除星際氣體和塵埃。這些氣體和塵埃在其表面,而不是內部,坍縮形成新的恆星。我們的太陽大約在500萬年前進入了本地泡[14][15]
Thumb
銀河平面中的本地恆星(點擊旋轉)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進階讀物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