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朱温

後梁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朱温
Remove ads

梁太祖朱温(852年12月5日—912年7月18日),宋州砀山(今安徽省砀山县)人,五代時期後梁開國皇帝。本名朱温(小名朱三),唐僖宗赐名朱全忠,称帝后改名朱晃。唐末先从黄巢起事,后降唐,任节度使。907年废唐哀帝自立,建国号“梁”(史称后梁[2]),为五代十国之始。912年為其子朱友珪所弑,享年五十九。

事实速览 梁太祖, 後梁皇帝 ...
Remove ads

早年经历

朱温生于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12月5日),籍贯宋州砀山(今安徽省砀山县)。其父朱誠在乡间设塾讲授《五经》,时人称之为“朱五经”;母王氏。朱温为家中第三子,上有兄朱全昱朱存,另有一妹,嫁于下邑人袁敬初。朱温少孤,父早卒,母携三子寄居徐州萧县富户刘崇之家。长兄朱全昱务农以供家计,朱温与次兄朱存性尚勇悍,不事稼穑。[3]

唐末关东连年灾荒,流民盗贼蜂起。乾符二年(875年),黄巢在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起兵。乾符四年(877年),黄巢军转战宋州,朱温与次兄朱存加入其军,随军南征岭南,朱存战死[4]。朱温以作战勇敢、用兵果断著称,屡建战功,渐成黄巢军中重要将领。

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黄巢军攻陷唐都长安,唐僖宗李儇被宦官护送逃往成都。黄巢命朱温驻守东渭桥,后又遣其招抚夏州节度使诸葛爽,朱温成功说降,颇得黄巢信任。中和元年(881年),黄巢建立大齐政权,以朱温为东南面行营先锋使,命其攻取同州(今陕西大荔),朱温拔城有功,遂任同州防御使,负责东面防务。[5]

之前,河中节度使王重榮投降黄巢[6],后因黄巢军对其过度征敛而反叛[7]。朱温奉命率军讨伐,却为王重荣所败[8],无法渡过黄河进入河中。其后,唐朝各路勤王军在长安周边形成半圆形防线,控制了通往京师北部和西部的要道,切断了黄巢在京畿地区的补给。西北被重兵围堵,南面又有秦岭阻隔,加之河中要地未能攻下,黄巢军的形势愈发险峻[9]

Remove ads

投降唐廷

朱温在与王重荣对峙期间请求黄巢支援,却被拒绝,因而意识到黄巢军势日衰。中和二年(882年),他杀监军严实,率部投降王重荣[10]。唐僖宗得其降表,嘉其反正,授右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并赐名“全忠”。[11]

中和三年(883年),朱全忠升任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12],镇守汴州(今河南开封),自七月入镇后即以汴州为根据地进行势力扩张[13],加东北面都招讨使[14]。其时黄巢率军东进至陈州(今河南淮阳),亲自围攻[15]长达三百余日(中和三年六月至翌年四月),久攻不下[16]。中和四年(884年)五月,连日暴雨成灾,黄巢营寨被水淹没,军心动摇。黄巢遂率部北撤,企图夺取汴州。[17]

朱全忠急召沙陀首领李克用出兵援助[18]。李克用率军追击至中牟北王满渡,乘黄巢军渡河之际发动突袭取得大捷[19]。此次战败使黄巢军内部瓦解,其将尚让率万余人向武宁节度使时溥投降,李傥、葛从周、张归霸等先后向朱全忠投降[20]。此前朱全忠在瓦子寨一战中亦收降李唐宾、王虔裕[21],并乘势攻取亳州,朱全忠的军事实力迅速上升。

黄巢败退后,李克用班师途经汴州[22],驻军城外。朱全忠设宴于封禅寺相待,并安置其三百余随从于上源驿。夜间,部将杨彦洪突袭上源驿,李克用仓促应战,乘雷雨突围,史称“上源驿之变[23]。自此,朱全忠与李克用反目成仇,开始长期对峙。[24]

Remove ads

征讨群雄

黄巢败死[25]后,其部下秦宗权收拢残余军队,继续攻掠中原[26][27]。朱全忠多次被其围攻,形势一度危急。为求援助,他向天平节度使朱瑄求救,朱瑄派从弟朱瑾率军救援[28],在合乡击败秦宗权军。此后,朱全忠与朱瑄结为“兄弟”,形成稳定的军事同盟。[29]九月,唐僖宗加封朱全忠为检校司徒、同平章事[30],封为沛郡侯[31],食邑一千户。

此后朱全忠与秦宗权反复争斗,互有胜负[32][33][34][35][36]

中和五年(885年),僖宗返回长安,改元光启[37],加封朱温为检校太保,增加食邑至一千五百户。

光启二年(886年),滑州义成节度使安师儒被部下推翻,朱全忠遣朱珍、李唐宾攻取滑州,以胡真知义成留后[38],控制汴北要冲。同年三月获封沛郡王[39]。十二月又加检校太傅,改封吴兴郡王[40],食邑三千户。

光启三年(887年),为缓解兵力紧张,朱全忠命朱珍赴淄青募兵,得众万余并袭青州获马千匹。随后乘秦宗权军分散之机,在边孝村联合兖、鄆、义成诸军大破蔡军,斩首二万余。其后与朱瑄失和,袭取曹州、濮州,并击斩朱罕,两镇从此交恶。

光启四年(888年),朝命朱全忠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代时溥),诸镇听节度,又加兼淮南节度使、东南面招讨使。其军击退李克用部于温、太行一线,稳固洛—孟—汴防线。朱全忠多路合围蔡州,申叢执秦宗权投降。同年五月加兼侍中,地位进一步提升。

龍紀元年(889年),朱全忠亲送秦宗权至京师处决,因功加兼中书令、进封东平郡王。随后整肃军纪,亲自处斩朱珍,改以庞师古为都指挥使,并遣其南援杨行密,取天长、高邮。在陵亭与孙儒交战失利而还。

大顺元年(890年),加守中书令。配合朝廷“讨李克用”,命丁会、葛从周、牛存节进逼河阳、泽州,澤州—马牢山遭李存孝等击退,旋斩李讜、李重胤以肃军。向魏博、镇州求粮与假道不许,遂自黎阳济河攻魏博,一度下黎阳、临河、淇门、卫县,据河上对峙。

大顺二年(891年),正月内黄—永定桥连胜,斩万余,魏博罗弘信请和称服,汴魏此后以汴为强。时溥部将刘知俊率众降汴,拔为左右开道指挥使,成为其后名将。与朱瑾(泰宁)金乡大战,朱瑾大败;汴军续压兖鄆。曾名义表荐孙儒为淮南节度使,旋杀其使者,重新定位为敌对势力。

掌控中央

唐昭宗时,宦官专权。天復元年(901年),昭宗被宦官韓全誨幽禁,宰相崔胤遂召朱全忠入京救驾。韩全诲被逼无奈,挟昭宗逃往凤翔,投靠凤翔节度使李茂貞。朱全忠随即围攻凤翔,城中粮尽无援。天复三年(903年),李茂贞杀韩全诲等七十余人,与朱全忠议和,护送昭宗回到长安。昭宗返京后不久,朱全忠诛杀宦官数百人,废除神策军,自此完全掌控朝政。

天復元年(901年),朱全忠被封为梁王。

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杀崔胤,逼昭宗迁都洛阳,并指使部下朱友恭氏叔琮蒋玄晖等人弑杀昭宗,改立其子李柷為帝(唐哀帝)。

白马驿之祸与篡唐称帝

天祐二年(905年),朱全忠在白马驿屠杀三十余名朝臣后(史称“白馬驛之禍”),开始筹划受禅称帝。他命宰相柳璨、蒋玄晖筹备加九锡之礼,蒋、柳认为时机未至而推迟,遭蒋殷赵殷衡诬告与何太后谋复唐。朱全忠震怒,命人缢杀何太后,并诛蒋玄晖、柳璨、张廷范等人。

同年十一月,唐哀帝下诏封朱全忠为相国、总百揆,并“以二十一道为魏国”,进封魏王、备九锡,朱全忠辞不受[41][42]。十二月再促册封,仍坚辞,改称“天下兵马元帅”[43]。天祐三年(906年)正月,朝廷再议册命,未果,仍称其为“梁王”[44]。另外,朱全忠拒受魏王封号,除与权臣嫌隙外,亦因“魏”地为魏博节度使罗绍威所据,避嫌而不受[45]

后梁政权与身亡

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攻打幽州、沧州失利,又遭潞州叛乱,威望大减。为稳固局势,他于四月迫使唐哀帝禅位,自立为帝,改名朱晃,建都开封,国号“梁”,改元“开平”[46],由此揭开了五代十国的序幕。不久,朱温杀害被封为济阴王的唐哀帝[47],唐朝遂告灭亡,结束了长达289年的统治。

后梁是五代时期第一个中原王朝,历经三位皇帝,国祚共十七年。其疆域大致包括今河南、山东及陕西、湖北大部,兼有河北、宁夏、山西、江苏、安徽等地部分地区。虽版图不广,却是五代诸国中存续时间最长者。

即位后,朱晃任命张文蔚、杨涉、薛贻矩三人为宰相[48],并改“枢密院”为“崇政院”,以太府卿敬翔为崇政院使,掌机密政务。同年五月,潞州行营都指挥使李思安与晋军交战于前线,结果失利。次年(908年)五月,潞州行营都虞候康怀英在夹城与晋军作战,再次战败。

开平二年(908年)六月,朱温任命忠武军节度使刘知俊为西路行营招讨使,率军讨伐岐国。刘知俊在漠谷与岐军交战,取得胜利。开平三年(909年)二月,延州守将高万兴背叛岐国,投降后梁;然而同年六月,刘知俊反叛,擒其同僚刘捍,率部投岐。朱温闻变,亲赴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处理战局,并命冀王朱友谦为同州东面行营招讨使讨伐叛军。刘知俊终为岐军所收容。其后,商州(今陕西商洛)爆发军乱,刺史李稠被逐奔岐。同年十二月,后梁将领康怀英收复宁、庆、衍三州,并在升平击败刘知俊,扭转西线局势。910年八月,朱温任命护国军节度使杨师厚为西路行营招讨使,继续征伐岐国。

朱温在位期间,曾注重农业恢复,下令除“两税法”外,不得随意征收杂税。一次,他的侄子朱友谅在灾年不恤民困,却进献“瑞麦”以邀宠,朱温震怒,立罢其官,足见其尚存体恤之心。然而连年征战使民力凋敝,流离失所者众,国势渐衰。

開平四年(911年),后梁军于柏鄉之戰中败于晋军。

乾化二年(912年)六月,朱温病重,其第三子朱友珪乘机发动宫廷政变,弑父自立。朱温时年六十一岁,在位六年,死于非命。

Remove ads

身後

朱友珪將朱溫的遺體用破帳裹起埋在寢宮地下,秘不發喪[49],矯詔殺害朱友文後登基,將朱溫的遺體挖出改葬[50]。後梁滅亡後,后唐莊宗下詔誅殺朱溫子孫[51],拆除後梁宗廟,追廢朱溫和朱友貞為庶人,並拆毀朱溫墳墓的殿宇[52]

评价

后唐莊宗:“逆溫碭山傭隸,巢孽餘凶。當僖宗奔播之初,我太祖掃平之際,束身泥首,請命牙門,包藏奸詐之心,惟示婦人之態。”[53]“聖朝以方切招懷,顯行恩渥,使從賊將,委以齊壇,錫全忠之嘉名,居夷門之重地。爾後連侵四鎮,疊擁雙旌,非聖朝恩澤不深,非聖朝有負此賊,而乃結連奸逆,攻逼河岐,謀害近臣,劫遷鑾輅,終成大逆。遂弑昭皇,殺戮宗枝,逼辱妃後,萬民相顧而節淚,百辟飲恨以吞聲。以致神堯萬代之基,陷入碭山豎子之手,人祇痛恨,天地慘傷。”[54]

旧五代史》食货志:梁祖之開國也,屬黃巢大亂之後。以夷門一鎮,外嚴烽侯,內辟汙萊,厲以耕桑,薄以租賦,士雖苦戰,民則樂輸,二紀之間,俄成霸業。

王仲荦:“旧史因朱温出身农民军,后又杀唐昭宗,代唐称帝,故揭其过恶,不遗余力。唯独章太炎先生认为五代帝王中只有后梁租赋、徭役最轻,这一点确是不宜忽略的。”

毛泽东:“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55][56][57]

Remove ads

家庭

妻妾

子女

  1. 郴王朱友裕,904年卒
  2. 郢王朱友珪
  3. 福王朱友璋
  4. 贺王朱友雍
  5. 建王朱友徽
  6. 康王朱友孜,915年为朱友贞所杀
  7. 末帝(均王)朱友贞,正妻张氏所生

義子

唐末藩镇将帅中流行收养义子,朱温也收养了多名义子,其中朱友文最受宠,曾欲立为嫡子,病重时也曾召他入朝,托付后事。[62]

  1. 博王朱友文(原名康勤)
  2. 冀王朱友謙(原名朱簡)
  3. 左龍虎統軍朱友恭(原名李彥威),904年伏诛并恢复本名
  4. 朱友讓(原名李七郎、李让)
  5. 朱汉宾,军校朱元礼子

女兒

影視形象

Thumb
京劇中朱溫的臉譜

電視劇

年份 地區 作品 演員
1982年 無綫電視 十三太保 刘兆铭
2020年 中國 狼殿下 丁勇岱

電影

年份 地區 作品 演員
1970年 香港 十三太保 陈星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