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唐賓 (唐朝)
唐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李唐賓(9世纪—889年),陝州陝縣人,唐末將領。早期為黃巢部下尚讓的偏將,后因戰敗而歸降唐末軍閥朱溫,爲朱溫早期起家的重要將領。
李唐賓驍勇絕倫,擅長使用矛,在朱溫征討安師儒、秦宗權、朱瑄和時溥的戰鬥中立下大功,多與朱珍共同作戰,功績和治軍行兵都與之齊名。后李唐賓受朱溫密令調查朱珍,兩人產生矛盾,最終在攻打時溥時被朱珍所殺,朱珍也因此被朱溫所誅,兩人的地位被龐師古、霍存取代[1][2]。
生平
早年是黃巢部下尚讓的偏將。中和三年(883年)四月,黃巢由藍關撤離長安。撤離長安后,黃巢軍和蔡州刺史秦宗權共圍陳州,驅趕虜掠百姓,將其殺害作爲軍糧,號為「舂磨寨」,期間李唐賓奉黃巢命焚毀陳州西闉。中和四年(884年)二月,尚讓率領驍騎五千人攻打繁臺,李唐賓、李讜和霍存等人跟從,与朱全忠[註 1]战於尉氏門外。三月,瓦子寨被攻破,李唐宾和王虔裕投降朱全忠[註 2]。之後的王滿渡之戰、王夏寨之戰,李唐賓都有參與。
光啟二年(886年)十月[註 3],義成軍節度使安師儒治下發生兵變[註 4],朱全忠下令朱珍與李唐賓襲取滑州,兩人率領軍隊入境后遭遇大雪,但仍連續行軍至城下,百余雲梯並起,一舉攻陷滑州[3][4]。
光啟三年(887年)二月,當時秦宗權攻打夷門,朱珍承制為淄州刺史,受命前往淄州募兵,李唐賓同往,所到之处都能击败敌人。四月募兵歸來,朱全忠得此新軍,又聯合盟友天平軍節度使朱瑄、泰寧軍節度使朱瑾,連戰連捷,最終大破秦宗權。秦宗權自此衰弱轉爲守勢,朱全忠陸續占領其地盤。
在秦宗權勢力衰落后,朱全忠開始圖謀占領兗州、鄆州,藉故和曾經的盟友朱瑄、朱瑾開戰,派朱珍、葛從周等將領前往作戰[5]。期間朱珍曾失利退守濮州,未经禀报就派人自汴州接家眷到軍中。朱全忠很生氣,派人將朱珍妻子追回,殺死汴州的守門人,又命令蔣玄暉召回朱珍,以李唐賓接替朱珍,在館驛巡官敬翔的勸諫下,朱全忠擔心由此生變,派人追回蔣玄暉,繼續讓朱珍領兵[6]。朱全忠暗中命令李唐宾监视朱珍的举动[7]。朱珍果然起了疑心,十一月丙子(887年11月25日)晚上,朱珍召集部将在帐中喝酒,李唐宾疑其有异心,連夜斬關回汴州向朱全忠报告。朱珍知道後,也单骑緊隨其後奔回汴州。朱全忠两惜其材,都不加罪,將兩人遣回濮州[8][9]。
光啟三年九月甲戌(887年9月24日),淮南節度使高駢被牙將畢師鐸所殺,廬州刺史楊行密和秦宗權部將孙儒爭奪淮南,朝廷無法控制局勢[10]。楊行密派使者向朱全忠求救,朝廷制授朱全忠為檢校太尉、侍中,兼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充淮南節度觀察等使、行營兵馬都統[11]。閏月甲寅,朱全忠奏請行營司馬李璠為權知淮南留後,派遣都將郭言領兵護送其赴揚州,支援楊行密[12][13][14]。文德元年(888年),郭言、李唐賓沿淮河進兵,互爲犄角攻陷盱眙。后李璠、郭言在泗州為時溥所阻,而楊行密又已攻陷揚州,因而退軍而還[15]。
文德元年三月,魏博兵亂,相州刺史樂從訓被圍於内黃,向朱全忠求援。朱全忠此時正在宋州準備攻打蔡州秦宗權,收到樂從訓求救后,朱全忠移兵滑州,派都押牙李唐賓率步騎三萬攻蔡州,另分兵派都指揮使朱珍從白馬渡河救援樂從訓,連續攻占黎陽、臨河、李固[註 5],抵達内黃,直到樂從訓被殺後班師,在此期間朱珍和李唐賓功勞相近[註 6][16][17]。
五月,朱全忠進攻蔡州秦宗權,朱珍由西南攻破羊馬垣,李唐賓則從東北攻入。九月,天大雨,糧運不繼,班師而還,轉而攻打徐州時溥軍[18][19]。
九月丙申(888年10月10日),朱全忠派朱珍領兵五千聲稱送楚州刺史劉瓚回楚州[20]。時溥軍攔截朱珍、劉瓚,雙方多次交戰[21][22]。十一月,時溥親自率領步騎七萬人屯駐在豐縣南的吳康鎮,朱珍與之作戰,未能立即取勝,李唐賓率本軍出擊,於是大勝,攻陷豐縣、蕭縣[23][24]。
龍紀元年(889年),朱珍攻占蕭縣,對抗感化节度使时溥,下命諸軍修葺馬廄以迎朱全忠,李唐賓裨将嚴郊怠惰不肯聽命,被軍候範權所責[25]。李唐賓不服,反而前來理論,朱珍也大怒,拔劍將李唐賓斬殺于帳中,派騎兵向朱全忠報告李唐賓謀反。揚府左司馬敬翔,擔心朱全忠因怒倉促處置失當,於是留使者過夜再從容告知朱全忠。朱全忠聞知大驚,為李唐賓痛惜累日,在敬翔獻策下,佯稱將李唐賓妻兒下獄,並譴親使攜帶手書去前方慰撫,軍心才告安定。
七月,朱全忠前往蕭縣,離蕭縣一舍路時,朱珍帥將校出迎,朱全忠命武士將朱珍逮捕,責其擅殺之罪,令丁會行戮[26]。霍存等數十將領叩頭為朱珍求情,朱全忠大怒,舉胡牀擲向諸將,說:“李唐賓被朱珍所殺時,你們怎麽不為他求情呢?”[27]最終,朱珍因擅殺之罪被縊殺。朱珍被誅殺后,朱全忠令李唐賓妻兒到軍中收葬李唐賓,並加以吊祭。
评价
李唐賓以武勇聞名,史稱其“驍勇絕倫”,是朱溫帳下早期的重要將領,與朱珍齊名,兩人常并肩作戰。
薛居正《舊五代史·梁書·列傳十一》:“及取滑平蔡,前後破鄆、淮、徐之眾,功與朱珍略等,而驍勇絕倫,善用矛,未嘗不率先陷陣。其善於治軍行師之道,亦與珍齊名。”“每興師必與珍偕用,故往無不利,然而剛中用壯,遂為珍所害。”
歐陽修《新五代史·梁臣傳第九》:“梁兵攻掠四方,唐賓常與珍俱,與珍威名略等,而驍勇過之,珍戰每小却,唐賓佐之乃大勝。”
司馬光《資治通鑒》:“初,宣武都指揮使朱珍與排陳斬斫使李唐賓,勇略、功名略相當,全忠每戰,使二人偕,往無不捷,然二人素不相下。”
注释
延伸阅读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