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松江鱸
杜父鱼科松江鲈属的一种鱼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松江鱸(学名:Trachidermus fasciatus),俗稱媳婦魚、花鼓鱼、四腮鱸魚,為輻鰭魚綱鮋形目杜父魚亞目杜父魚科的其中一種,也是松江鲈属下的唯一種。以中国上海松江所产者最为著名。中國將其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第二級的保護物種。而IUCN則未做評估。
Remove ads
古代
《后汉书》曾提及左慈在曹操举办的宴会中当场钓来松江鲈鱼[2]。葛洪《神仙传》也说“松江出好鲈鱼,味异它处”。[3] 隋大业《拾遗记》载,隋朝時,隋煬帝到江都,吳郡松江獻鱸魚,煬帝赞赏曰:「所謂金齏玉膾,東南佳味也。」[4][5]可見隋煬帝也很喜歡吃魚膾。除了蘸醬佐食外,亦有並用各種生菜拌食的食法,這種食法還很講究色彩和造型上的視覺美感。
分布
依《东海鱼类志》记述,松江鲈分布于菲律宾、朝鲜、日本以及中国东海、黄海、渤海等海域(及沿岸江河下游);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菲律宾。[1] 但《黄河鱼类志》作者及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王幼槐根据松江鲈产卵期(一般在二月中至三月中)要求水温较低(4°C - 5°C)等条件,认为此鱼分布南达菲律宾的记载似不可信。[6][7] 在中国见于鸭绿江口到福建九龙江口等邻海淡水江河下游地区。[8]
深度
水深0至25公尺。
特徵
本魚體前部平扁,後部稍側扁。頭平扁,棘和稜均為皮膜所覆。口大,端位;上頷末端延伸至瞳孔後緣末端。前鰓蓋骨具4棘,上棘最大,後端向上彎曲。上下頷、腭骨和鋤骨具絨毛狀齒。體無鱗,被骨質小突起。背鰭2個,連續;胸鰭寬大,下部鰭條不分枝;尾鰭為凸。體背側褐色,腹部白色,頭側具4條暗色橫斑。第一背鰭的第2至4枚硬棘有一暗色斑;第二背鰭、胸鰭、臀鰭和尾鰭均有褐色小斑點形成的橫紋。體長可達14公分。
生態
為肉食性底棲小型魚類,在生殖季節,成魚頭側鰓蓋膜上各有2條橘紅色斜帶,似4片鰓片外露,故有「四鰓鱸」之稱。為降河洄游魚類。繁殖季節到來時,生殖群體由內河向河口聚集,並將卵產於近海的貝殼內,孵化後的幼魚則集體向淡水作溯河洄游,在淡水中索餌、成長。
經濟利用
肉味鮮美,極具經濟價值。目前人工放養已有相當的成效,是有價值的養殖對象。
参考文献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