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林觉民

中華民國建國烈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林觉民
Remove ads

林觉民(1887年8月11日—1911年4月27日),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省福州府閩縣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为“黄花福州十杰”之一。[1]

事实速览 林覺民, 性别 ...

生平

Thumb
《与妻书》原件(藏于福建博物院)

1902年考入福州全闽大学堂文科;1905年,18歲的林覺民返鄉與陳元凱(字陶庵,光緒己丑科——1889年舉人,獲花翎四品銜,廣東候补知縣,未及出缺即爆发辛亥革命)之女陳意映成婚。兩人育有長子林依新(又名伯新,9歲夭折)、次子林仲新,後由祖父林孝颖撫養。另為安慰年輕喪夫的陳意映,林家安排林覺民胞兄林元lín(1881年-1956年11月,“麐”為“麟”之異體)次女林暖蘇(1908年11月-2001年12月)過繼為女。[2][3][4][5][6][7]

1907年毕业,考入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文科攻读哲学;后参加同盟会;1911年得到黄兴赵声通知,回国参加同盟会黄花岗起义,4月27日与方声洞等领先袭击总督轅門,受伤被捕,从容就义。遗体后被安葬在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8]

他在参加起义之前,给妻子陳意映留下一封著名的《與妻訣別書[9]台灣國立編譯館中國大陸香港,以及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皆将《与妻书》收录为中学课文,以及李建復的歌曲《意映卿卿》齐豫的歌曲《觉(遥寄林觉民)》[10]。惟林妻因夫就義,早產生下遺腹子,兩年後抑鬱而終[3]

林覺民次子林仲新由祖父带大。民国政府成立后,生活支出与学费基本由民国政府承担[10]。但也有人称林覺民遺族乏人聞問,發生餓死慘劇[11][注 1]

Remove ads

紀念

家庭

  • 養父:林孝穎
  • 生父:林孝凱(林孝穎之兄,因弟弟未有子女予其收養)
  • 妻: 陳意映(1891年-1913年):又名芳佩,福州女子初级师范学堂畢業
  • 子:
    • 長子林依新(又名伯新,9歲夭折)
    • 次子林仲新(1911年5月19日-1983年):遺腹子,前妻於抗戰期間亡故,再婚劉文業,育有一子二女林天立、林蘭及林婷
  • 堂哥:林长民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注释

Loading content...

參見

外部連結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