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森林浴
利用森林环境开展的保健活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當代的森林浴一詞及其概念,主要是在1982年由日本政府林野廳長官秋山智英所提出[1],靈感據稱源自溫泉浴[2]、海水浴及日光浴等[3]。該詞與森林療癒(或稱森林療法,英語:forest therapy)含義非常相近,指的是讓自己沉浸在森林的環境中[4],有時,經過專業訓練的森林療法從業人員,可以幫助人們更充分的運用感官體驗其中自然環境。[5]
據稱,森林浴的概念源於幽玄(源於佛教和老莊思想,「敏銳地意識周圍世界的美,以至於感受到的深沉情感無法用語言表達」)、木漏れ日(「照在樹木縫隙間的陽光」[6])、侘寂(源自佛教「三法印」等)等概念。[5] 有臨床心理學家認為森林療法涉及純粹的注意到與感知事物,而不是判斷或評估它們,因此類似正念(有意識的處於當下而不去評判)。[5]
雖然相關科學研究尚無足夠資料得出任何明確的結論,但有一些初步的發現。譬如,有研究指出森林療法可能可以使皮質醇減少[7],還有每天在森林中行走四小時會使體內有更多殺死癌細胞的蛋白質和免疫細胞[8],以及對脂聯素產生積極影響[9],並大幅緩和抑鬱症的發生[10]。因此,森林浴被認為可以減緩身心壓力、焦慮和抑鬱等現象的發生。[5]
在森林裡,因氧氣含量相較都市地區及室內環境更多,血氧飽和度將提升,因而有助於健康。[5] 森林中許多飄散於空氣中的自然物質,也會對身心產生積極影響,因此森林療法也是一種芳香療法。[5]
一個以溪頭森林步道與臺北市都會地區公園活動者為研究對象的科學研究指出,就對循環系統的的積極影響來比較,在自然森林中活動的結果優於在都會地區(人造)公園中活動者[11];另一個研究則指出,在都會綠地活動,仍有助於改善情緒、心率,以及記憶等[12]。
有臨床心理學家認為森林療法需要定期實行,才能持續產生效果。[5]
Remove ads
各大森林浴渡假區
- 台灣[13]
相關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