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沙田區議會
香港區議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沙田區議會(英語:Sha Tin District Council),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就新界沙田區的事務向政府提供意見。該區議會由8名民選議員、16名地區委員會界別議員、17名委任議員以及1名當然議員組成,為香港委任議員最多的區議會,另與觀塘區及元朗區並為香港民選議員及地區委員會界別數量議員最多的區議會,最新一次沙田區議會選舉在2023年12月10日舉行。
Remove ads
政治派系
自2000年起,該區議會由以下政治派系所控制:
歷史

在沙田區議會成立初期,民主派在此區與葵青區發展比較成功。一些民主派組織,如太平山學會和民協都在此區成功取得議席。直到1991年之後,沙田區兩個領導級人物劉江華和蔡根培離開民主派政黨港同盟,並開始向親中派靠攏。兩人其後成立的公民力量,成功奪得該區不少議席,更被人稱為「沙田執政黨」。自此之後,建制派就成為沙田區的主流。
在2014年,公民力量與新民黨結盟,大部份公民力量成員加入新民黨,使新民黨成為沙田區議會的最大政黨。然而,在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新民黨/公民力量在沙田區大敗(沙田區派出17人參選,最後只有8人當選,其中3人更是自動當選,更只有3席為擊敗民主派對手,其中兩席對手更是激進本土派),議席數目由選前的15個下跌至8個,失去接近一半原有議席,連同一名非公民力量的新民黨沙田區議員黃嘉榮(實際上黃嘉榮亦曾以公民力量名義參選,加入新民黨前亦與公民力量關係密切),新民黨在沙田區只剩下9席,整體建制派在沙田區由上屆的28席減至19席,只佔民選議席的一半。反之,泛民主派在選前的8席,增加今屆的19席,首次在沙田區議會取得半數民選議席。不過,泛民主派同時亦在其重鎮葵青區議會選舉失利,民主黨在葵青區失去了一半原有議席(由選前的8個下跌至4個),直接令泛民主派首次在葵青區不能取得半數民選議席,失去主導地位。從此,沙田區議會便取代了葵青區,成為民主派及非建制派唯一能控制一半民選議席的區議會。
2019年,建制派在區議會選舉中大敗,只因為民主派在帝怡選區協調失敗而險保一席。民主派一舉奪下四十一席民選議席中的四十席,成功取得控制權。由部分沙田區民主派議員組成的沙田區政取得十三席成為最大黨。
2020年1月7日,逾30名沙田區議員及百多名市民,在沙田大會堂「百步梯」參與由地區組織「沙田一隅」發起的「和你plan」活動,讓市民討論社區事務,其中不少人提議建立社區連儂牆。而最關注的議題是「成立地區監警會」及「擴大黃色經濟圈」,其次為「定期舉行居民大會」。[1]
2021年7月21日,沙田區議會召開大會,議程包括重選主席接替已辭職的區議會主席民主黨程張迎,區議會主席一職由獨立民主派李志宏當選。
2021年11月18日,沙田區議會召開特別會議,惟區議會前主席李志宏和前副主席黃學禮在10月的區議員宣誓中裁定宣誓無效,失去議員資格,導致正副主席職務懸空,在會議上選出獨立民主派麥潤培及民主黨冼卓嵐分別當選區議會正副主席。
Remove ads
爭議
- 2020年1月3日沙田區議會首次會議時,區議會主席程張迎動議為2019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犧牲的抗爭者默哀,惟該區兩名建制派區議員,沙田鄉事委員會主席莫錦貴及民建聯林港坤離席抗議;該區的民政專員陳婉雯亦同樣指默哀「係你哋政治立場嘅表態」,亦拒絕默哀站立,[2]被區議員許銳宇批評此舉冷血。[3]另一區議員李志宏指出,昨日西貢及中西區區議會會議上,秘書處亦一同參與默哀,譴責沙田民政處不合作。[4]
- 2020年11月10日,多名沙田區議員發現沙田民政事務處將政府合署內的「沙田區議會會議室」改稱為「沙田民政事務處會議室」,而電梯大堂地圖上「區議會會議室」的字樣亦被刪掉。民政處職員在會上解釋有關改動是「固本清源,撥亂反正」,指現時的名稱可清晰反映其位置。不過由多名區議員組成的「沙田區政」認為相關改動是「妄自竄改」,批評民政處沒有與區議會溝通,有矮化區議會之嫌。[5]
組織
现屆議員
Remove ads
過往議員
2016年-2019年
2004年-2007年
2000年-2003年
Remove ads
選舉列表
Remove ads
參考文獻與註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