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马来西亚伊斯兰党
马来西亚政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馬來西亞伊斯蘭黨(馬來語:Parti Islam Se Malaysia),簡稱伊斯兰党(PAS),民間簡稱為伊黨或回教黨。该党成立于1951年,初名泛马来亚回教党(Persatuan Islam Sa-Malaya/Sa-Tanah Melayu),1971年改名为泛马来西亚回教党,2011年10月1日60周年党庆时将中文改为现名[4]。该党自马来西亚獨立以来持續活躍,最早自巫統分離,1980年代後受中東伊斯蘭復興趨勢影響而逐漸回教化,曾加入人民聯盟對抗國陣,2015年與聯盟成員黨立場不同而分裂,黨內開明派也分裂為國家誠信黨,立場逐漸保守,並逐漸向極端民族主義靠攏。2018年5月9日马来西亚大选國民陣線敗選後,與國陣巫統合作,並在國陣的領導下連續贏得了幾場補選,但在2021年後又轉向與土團黨合作。2022年马来西亚大选,伊党夺得多个国席,成為下議院第一大黨。伊斯兰党更赢下北马地区绝大多数国会议席以及吉兰丹和登嘉楼的全部议席,创下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
![]() |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1月30日) |
Remove ads
草创时期
左翼馬來國民黨滅亡後,其黨員及支持者除馬共與巫統外,主要還是流向人民黨及回教黨。
回教黨在思想意識上與馬來國民黨反殖民、爪哇式民粹主義與大馬來民族主義的傳統是一致的,不過其社會主義色彩並不鮮明,反倒是十九世紀末才自中東興起的回教改革(現代化)思潮對其影響深遠。

回教黨在組織上脫胎於巫統。1950年,為了抵銷兩個已遭殖民當局壓制,但勢力猶存的回教團體(泛马来亚宗教最高理事会和马来亚穆斯林人民党)之影響,巫統主催了一場回教學者(烏理瑪,或謂回教的宗教師)的大會,並因之促成泛馬來亞回教學者協會(Persatuan Ulama Sa-Malaya)成立。翌年協會改名為泛馬來亞回教協會(Persatuan Islam Sa-Malaya),並逐漸脫離其母體巫統,惟直到1955年大選前夕,在政治上並不活躍。
1955年大選,回教黨只取得聯合邦議會五十二席中的一席,其餘全為聯盟囊括,當時也未舉行州議會之選舉。
回教黨的崛起不僅吸引了不少來自前馬來國民黨,泛馬最高宗教理事會與回教徒黨的活躍份子,也成了巫統黨內外反對者的另一選擇。這無疑有助於早期回教黨的壯大,與此同時卻也帶來了一一些問題,那就是激民族主義者、回教改革者(Kaum Muda)與傳統守舊回教徒(Kaum Tua)之間的矛盾不易調和。
黨內的激進民族主義份子部份帶有世俗與社會主義色彩,具回教改革意識者則多來城鎮中的中產知識階層,而傳統派的主力則是回教黨基層經營的靈魂人物──一些保守和回教學者及教師們。
前述矛盾可以從布哈努丁在領導回教黨時期所面對的黨內挑戰窺見端倪。
布哈努丁是在1956年12月中旬才加入回教黨,12月尾即在黨代表大會,以八十四比十二的懸殊票數,擊敗其對手祖基菲里莫哈末,被選為主席。
马来亚独立初期
回教黨在布哈努丁的領導下迅速壯大,1959年大選以十三席國會議席與四十二席州議席的成績震驚全國,並奪下吉蘭丹與登嘉楼(丁加奴)兩州的執政權。
本屆大選成績,回教黨除了在霹靂奪得一州席外,其餘所有國、州議席皆來自吉蘭丹及丁加奴的大本營。其中丹州卅席州議席中,回教黨奪得廿八席,丁加奴廿四席中,奪得十三席,順利執政。
1961年,由於部份州議員變節跳槽巫統,導致登嘉楼州政權丟失,但此後回教黨在玻璃市、吉打、丁加奴及吉蘭丹長期展現強大的影響力。
马来西亚成立后
1964年大選,聯盟大勝,回教黨只獲得廿五席州議席,九席國會議席,勉強維持他的傳統勢力範圍。雖然保住了丹州政權,但國會得票率從1959年的21.3%跌至1964年的14.6%。
1965年,由於黨主席布哈努丁涉親印尼活動而被捕。
1969年的大選中,回教黨獲得十二席國會議席,四十席州席,國會得票率為23.8%。
五一三事件後,巫統成功將心腹大患回教黨收編進國陣陣營內。這方面的努力早在1970年12月已開始,但是由於回教黨內部的反彈而作罷。
但是以黨主席莫哈末阿斯里為首主張與巫統合作者取得主流的地位,雙方的不斷接觸,終於在1973年1月達成協議,並在1974年6月1日國陣正式成立時,與民政黨、人進黨、砂拉越人民聯合黨、砂拉越聯盟、及沙巴聯盟各黨大結盟。但是,此舉卻造成黨內的紛爭加劇。
與此同時,回教黨加入國陣後,兩黨之間的矛盾並未消泯,在巫統鼓動下,造成回教黨發生內爭分裂而大傷元氣,最後,回教黨在1977年尾因「丹州危機」脫離國陣,結束短短五年的盟友關係。
「丹州危機」使回教黨與巫統的關係鬧僵,這事件引發的群眾示威也趨激化之勢。巫統於是在國會促成丹州於1977年11月8日進入紧急状态,並由中央暫時接管州政府,直至1978年3月州選舉為止。
由於黨爭惡化,黨譽也受損,使該黨不但在接下來的大選中失去吉蘭丹州的江山,也使該黨走向末落。
這種情況直至1982年,黨主席莫哈末阿斯里下台,回教黨提出建立「回教國」的理念後,才出現轉機。由尤索夫拉哇頂替。
邁入1980年代,回教黨在中東回教復興運動的影響下,該黨內部具原教旨主義傾向,且大多有中東教育背景的少壯派已經崛起。
1982年大選中,回教黨在丹州共奪下四國十州,得票率雖未見突破,但已有逐漸恢復傳統勢力的跡象。
1990年,在第七届全国大选中,回教党夺回了吉兰丹州政权。
世纪之交的契机
1999年,随着当时副首相安华被革职及被判入狱所引起的烈火莫熄运动,回教党与民主行动党和安华的妻子旺阿兹莎所创立的国民公正党(现为人民公正党),组成“替代阵线”的反對黨聯盟,参与第十届全国大选。结果,回教党从国阵夺下了登嘉楼州。
2003年11月12日,回教党推出了著名的《回教政体文件》。2004年,由于新首相阿都拉巴达威的“新首相效应”,第十一届全国大选中,回教党只有七个国会议席中选,跟上届大选夺下的27国席明显减少,党主席哈迪阿旺也败选。州政府方面,回教党失去了登嘉楼州,以微差的3席保住了吉兰丹州的政权。之后彭嘉兰巴西州议席补选中再失利,继续以一席之差捍卫州政府。
2005年6月1日至5日,回教黨在全國大選慘敗後首次代表大會,掀起改革風,多名專業派領袖打入領導層,取代以宗教師為班底。
2008年第十二届全国大选,回教党在大选中告捷,不仅继续执政吉兰丹州,而且与公正党执政吉打州,与行动党和公正党在霹雳州与雪兰莪州组成联合政府,并在国会下议院拥有23席。
2013年5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大选,由回教党、人民行动党和人民公正党所组成的人民联盟赢得国会下议院222席中的87席,比上一届多出了7席;但同时也失去了与公正党共同执政的吉打州。
退出人民联盟
2015年,伊斯兰党因为执意希望执行伊斯兰固定刑事法,而招致民主行动党的不满。其后两党矛盾继续加深,直到2015年6月15日,伊斯兰党宣布与行动党断交。6月16日,民主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宣布民联不复存在。6月17日,公正党承认民联瓦解,并推动各别与行动党及伊党结盟合作的“双联盟”模式。[5][6][7]
较后,伊斯兰党在党选期间要职一律由保守派当选,引发开明派的不满,遂闹分裂成立新希望运动。之后新希望运动(馬來語:Harapan Baru)成立新政党,名为国家诚信党,与行动党和公正党合作,成立希望联盟。
巫伊结盟
2018年马来西亚大选中,国阵在选战中落败后,马哈迪·莫哈末所领导的希望联盟取代国阵成为执政党,伊斯兰党则担任反对党角色。希盟执政中央后,对前朝国阵政党展开司法调查(如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丑闻调查),导致巫统在此期间与伊斯兰党关系越加密切。
2019年7月15日,土著团结党署理主席慕克里·马哈迪出席活动后,向记者指出,若伊斯兰党为了马来西亚穆斯林团结而有意加入希望联盟,希盟会以开放态度看待,惟该党不能设下苛刻条件排挤其他种族[8][9]。7月16日,哈迪阿旺在国会走廊针对此事受询时直接回应:“没胃口,够了。”[10][11]
2019年9月14日,巫统和伊斯兰党在吉隆坡世界贸易中心举行“穆斯林团结集会”,正式签暑合作宪章,以维持及争取更多选票和抗衡希望联盟。这是双方自1980年代终止合作后再次联盟。巫统与伊斯兰党提出以“全民共识”( 馬來語:Muafakat Nasional)为合作模式,采取一对一方式与希盟竞争选票。在2020年7月4日的2020年珍尼补选中,国阵以1万2650多数票狂胜对手,证实该合作模式取得成功。
2020年沙巴州选举中,伊斯兰党评估了州选举情况后,宣布让路给盟党上阵。最终沙巴人民阵线(沙民阵)成功在州选举击败民兴党后,国阵巫统建议给予伊党官职以“报答”该党在州选举的“不上阵之恩”[12],引起沙巴立新党和沙巴團結黨的反对[13][14]。10月8日,伊斯兰党秘书阿里阿巴(Aliakbar Gulasan)受委沙巴州议员,也是沙巴有史以来,所出现的第一名伊党州议员[15]。
当选代表
伊斯兰党目前在马来西亚上议院占有7席。
伊斯兰党目前在马来西亚下议院占有43席。
伊斯兰党目前在全国11个州议会拥有145名州议员。
历届大选成绩
历届州选举成绩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