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洛克希德星座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洛克希德星座 (英語:Lockheed Constellation),是美國飛機製造商洛克希德公司于1943年至1958年間在加利福尼亞州柏本克生產的四发螺旋桨飞机,共生產856架,大多數配備4具18缸萊特R-3350發動機。该型机曾参加过柏林空運和比夫拉空運。它也是第34任美國總統德懷特·艾森豪的總統座機。
Remove ads
操作歷史
洛克希德在1937年啟動了長程客機研發計劃,稱為洛克希德44型—神劍。這架客機採用4引擎設計,具有增壓引擎功能。在洛克希德股東,同時為環球航空主要決策董事之一的霍华德·休斯建議下,洛克希德投入研究一架可搭載40位乘客,航程3,500英里(5,600公里)的客機,此一性能目標是為了直飛美國東西兩岸機場的目標制訂。但這個性能遠超過神劍客機的性能上限,因此洛克希德另起新計劃發展這架橫貫大陸客機,設計代號洛克希德49型(L-049),也就是後來的星座客機。
星座客機設計的巡航時速550公里、最快時速600公里,加裝機身加壓裝置,實用升限高度24,000英尺(7,300公尺)。為了在中高度飛行,機翼裝置除冰裝置,方向舵也改用液壓裝置控制。
與後世的客機相比,為了爭取更低的空氣阻力表現,星座式客機採用機身輪廓呈海豚形狀的機身,這種機身設計艙壁框體之間沒有一組的形狀共通,雖然空氣阻力較低,但製造成本遠較圓桶型機身要高上許多。
Remove ads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原本為了環球航空而開發的星座式客機被美軍徵用,給予了C-69運輸機這個制式編號。除了環球航空訂購的22架外,美國陸軍航空隊額外增訂了180架。1943年1月9日,第一架洛克希德星座客機原型機(民航註冊号NX25600)於1943年1月9日抵达,從伯班克到穆羅克球場進行短暫的试飞。Edmund T.“Eddie”Allen從波音借來的左邊座位上,洛克希德自己的Milo Burcham擔任副駕駛。Rudy Thoren和Kelly Johnson也登上了賽場。
洛克希德曾建議使用L-249設計改良為遠程轟炸機,這個概念被美軍認同,並給予了XB-30的軍用編號。但是因為戰況有利於盟軍,加上專業長程轟炸機量產步上軌道,不需要此款機種。被戰爭情勢影響的不只XB-30,也包括C-69。由於戰況利於同盟國,超長程運輸機需求暫不迫切,原本增訂的180架軍用型星座客機,也就是C-69B(L-349,由泛美在1940年訂購為L-149)訂單全遭撤銷。除了原先的22架訂單外,1945年洛克希德另外製造了一架為了要人運輸而打造的行政專機,C-69C(L-549)。
二戰中,完成的C-69主要于高速長途運輸任务,在美國陸航於二戰後改組為美國空軍時,C-69繼續作為戰略運輸部隊留用。但主要還是作為軍內客運運用,並持續服役到1960年代,這些飛機中至少有一架具有朝後的乘客座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星座式成為當時美國四發動機設計客/貨機中航速最快的一款機種,並以此賣點嶄露頭角。洛克希德也把陸航取消但已經上生產型架上的C-69半成品以民航客機的身分重新製造。1945年10月1日,環球航空接收第一架星座客機。
1945年12月3日,第一次跨大西洋航班從華盛頓特區出发,中停甘德國際機場、香農機場,于12月4日抵達法國巴黎。环航的跨大西洋航線(纽约-巴黎)於1946年2月6日开航,由此型机执飞。1947年6月17日,泛美航空採用L-749星座式客機「飛剪美國號」開啟了環球航線「汎美1號」航班。該航班直到1982年才停航。
作為廣泛使用的第一款增壓客艙客機,星座式幫助引入了更舒适安穩的航空旅行。星座的運營商包括美国的环球航空,東方航空,泛美航空,以及法國航空,英國海外航空公司,荷蘭皇家航空,澳洲航空,德國漢莎航空,伊比利亞航空,巴西泛空航空,葡萄牙,橫貫加拿大航空(後改名為加拿大航空),愛爾蘭航空,VARIG,古巴航空和Línea Aeropostal Venezolana。
Remove ads
开创记录
L-1049开創了許多飞行記錄。1944年4月17日,由霍華德·休斯和环球航空總裁傑克·弗萊驾驶的C-69,耗时6小時內57分鐘,以平均每小時331節(533 km/h)的速度,從加州伯班克飞到華盛頓特區(約2300英里(3700 km))。
1957年9月29日,环球航空(TWA)的L-1049A耗时18小時32分鐘,以時速292英里(470公里/小時)的速度從洛杉磯飛往伦敦(大約5,420英里(8,720公里)。L-1049A亦擁有活塞螺旋桨动力客機中最長的不間斷客運航班記錄。
1957年10月1-2日,在環球航空的一次的L-1049航班上,该机在高空停留了23小時19分鐘,当时速度为229節(369km/h)。

淘汰
星座式客機的服務因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第一世代喷气式民航客机(如彗星型客機,波音707,道格拉斯DC-8,卡拉維爾客機)投入商業營運而開始落伍。缺少航速優勢的活塞引擎客機退出了跨大西洋航線服務,但機務狀況尚可的星座式客機繼續在美國國內線營運,也有二手星座式客機外銷,提供較不興盛且尚未擴建支援噴射客機營運的國際航線服務。星座式客機在美國國內線定期客運航班是在1967年5月11日,由環球航空執飛從費城飛往密蘇里州堪薩斯城的環航749號班機。
L-1049退出大部分客運行列之後大多用于货运,也被東方航空用作紐約、華盛頓、波士頓航線的備用機。直到1968年。許多L-1049仍然在隔夜貨運航班中使用,直到1990年代。
在星座式客機停產後,洛克希德選擇投資在渦輪軸螺旋槳客機市場,而非噴射客機。到1960年代末洛克希德才開發噴射客機,也就是洛克希德L-1011三星式,但該機銷量不佳,加上在1970年代圍繞著洛克希德客機行銷出現的一系列跨國賄賂刑案,洛克希德在三星式停產後退出了商業客機研製業務。
Remove ads
型號

- 最初的軍用版本是洛克希德L-049 ; 二战結束后,部分转为民用。
- 首先专为民航提供的星座式为引擎功率更強大的L-649,L-749(加大内油携带量的型号)以及L-849(使用R-3350發動機),另有未研发完成的L-949。
- 其次是L-1049超級星座(機身較長),L-1149(更換艾里森渦輪軸螺旋槳發動機)和L-1249(與L-1149類似,使用了R7V-2 / YC-121F 的机身)。以及未完成的L-1449(将L-1049G的机身拉长55英寸(140 mm),装备新式機翼和引擎),和L-1549(將L-1449继续延长240 mm)。
- 最後的民用型號是L-1649 Starliner(装备新式機翼,使用L1049G機身)。
- 軍用版本包括C-69和C-121的陸軍航空隊 / 空軍和R7O R7V-1(L-1049B) EC-121 WV-1(L-749A) WV-2(L-1049B)(廣為人知的 威利維克多)以及海軍的 許多變體EC-121名稱
Remove ads
使用者

規格


- 机组人员数量:5
- 载客量:62-95人(高密度配置為109人)
- 長度: 116英尺2英寸(35.42M)
- 翼展: 126英尺2英寸(38.47M)
- 高度: 24英尺9英寸(7.54M)
- 翼面積:1654平方呎(153.7M2)
- 空重: 79,700磅(36,150 KG)
- 商载: 65,300磅(29,620 KG)
- 最大起飛重量: 137,500磅(62,370 KG)
- 引擎: 4× 怀特R-3350-DA3 18缸發動機,每台3250馬力(2,424 KW)
性能
- 最大速度: 377英里/小時(327 kn,607 km / h)
- 巡航速度: 340英里/小時(295 kn,547 km / h)
- 失速速度: 100英里/小時(87 kn,160 km / h)
- 最大航程: 5,400英里(4,700 mi,8,700 km)
- 实用升限: 24,000英尺(7620 M)
- 爬升速度: 1,620英尺/分鐘(8.23 m/s)
- 翼載荷: 87.7磅/平方呎(429 kg/m 2)
- 功重比: 0.094 hp / lb(0.155 W / kg)
事故
參見
- L-049星座
- C-69星座
- L-649星座
- L-749星座
- 洛克希德L-1049超級星座式
- C-121 / R7V星座
- L-1249超級星座(R7V-2 / YC-121F)
- L-1649A Starliner
相關条目
相關列表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