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准噶尔汗国
中亚历史国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准噶尔汗国(蒙古语:ᠵᠡᠭᠦᠨ
ᠭᠠᠷ ᠤᠨ
ᠬᠠᠭᠠᠨᠲᠣ
ᠣᠯᠣᠰ
,鲍培转写:jegün γar-un qaγan-tu ulus,西里尔字母:Зүүнгарын хаант улс;藏語:ཇུན་གར།;維吾爾語:جوڭغار),是卫拉特蒙古族准噶尔部所建立的汗国政權,亦是人類史上最后一個游牧帝国,奉藏传佛教為國教並对西藏有影响力。准噶尔部於17世纪到18世纪中叶控制天山南北,其疆域西起巴尔喀什湖、北越阿尔泰山、东達吐鲁番、西南至楚河、塔拉斯河一帶。由于此时期是卫拉特蒙古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卫拉特蒙古常常就以准噶尔的名称出现于史料中。18世纪末被大清帝國摧毀,其遺民更遭屠滅殆盡,倖存者附牧于赛音诺颜,曰额鲁特;或附牧于青海者,曰绰罗斯。
Remove ads
兴亡历史
明末清初,准噶尔首领最早是哈喇忽剌,後巴图尔珲台吉1635年即渾台吉位,准噶尔部正式建国,以伊犁为根据地兼并卫拉特(厄鲁特蒙古)各部,压迫西方的哈萨克族。1670年巴图尔珲台吉的儿子僧格被杀后,他的异母弟噶尔丹夺得了准噶尔的统治权。1678年,西藏的五世达赖赐噶尔丹可汗号(噶尔丹为准噶尔汗国统治者中唯一一位称汗者)。此年噶尔丹出兵南疆,占领叶尔羌汗国,把广大维吾尔族地区置于其统治之下。1688年噶尔丹突然率兵越过杭爱山,大举进攻土谢图汗,迫使喀尔喀蒙古诸部南迁。1690年6月,噶尔丹又向漠南喀尔喀蒙古进攻,俘掠人口,抢劫牲畜。同年,康熙帝决计亲征,组织左右两路大军,分别出古北口和喜峰口。8月1日,双方大战于乌兰布通(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清军大败噶尔丹军,噶尔丹乘夜向北溃逃。
噶尔丹战败后因原根据地为策妄阿拉布坦占据,不得不滞留科布多地区,集合残部,休养生息,以期东山再起,不断骚扰边地安宁。1696年2月,康熙帝发兵10万,分三路大举出击。5月13日,西路军在昭莫多(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以南的宗莫德)大败噶尔丹军。1697年2月,康熙帝發動第三次遠征,命费扬古、马斯喀分别统率两路大军,共6000人,由宁夏出发,进剿噶尔丹残部。4月康熙帝亲赴宁夏,指挥这次军事行动。正当清军进发之时,噶尔丹众叛亲离,军队只剩下五六百人,遂饮药自尽(又说被人杀害)。
噶尔丹败亡后,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继续任准噶尔部台吉,准噶尔部又逐渐强大起来,和清朝再次发生矛盾冲突。1716年,他派兵于西藏,占领拉萨;同年彼得一世為開辟通往印度洋通道所派的軍隊沿額爾齊斯河向東南卡爾梅克方行進入侵到葉爾羌地區,與汗国的軍隊在雅梅什湖(亞梅什湖)大戰,結果准噶爾方一萬精騎成功包圍俄軍,三千俄軍被滅,數百俄軍被俘[1][2]。
1718年清朝由青海路出兵入藏,在喀喇乌苏之战全军覆没。1720年清朝第二次出动更多兵力赶走准噶尔军,随即在西藏驻军,史称驱准保藏。清朝和准噶尔军在吐鲁番方面也有战斗。
Remove ads
1755年春,清军5万人分西北两路向伊犁进军。不到100天就到达伊犁。达瓦齐率兵6000人扼守伊犁西南的格登山(今新疆昭苏县境内),清军以25人夜袭达瓦齐大营,达瓦齐军惊溃,不战自降。达瓦齐仅带少数人仓皇南逃,於回部烏什遭到阿奇木伯克霍集斯生擒,移送北京。達瓦齊獲乾隆帝寬貸,封綽羅斯和碩親王、賜府第,並移舊屬準噶爾人數十戶入京供達瓦齊役使。達瓦齊舊部準噶爾兵,部分編入伊犁、喀什噶爾等回部各城旗營駐防,部分編入甘肅安西、巴里坤駐防,部分移置八旗察哈爾,稱為「厄魯特兵(額魯特)」。
此后,阿睦尔撒纳自任领袖继续反对清朝。1757年初,清政府开始新的军事行动,分两路推进。准噶尔军在清军的追剿下,全线溃败。阿睦尔撒纳投奔俄罗斯帝国。
1759年8月,清军抵达喀什噶尔,平定了支持阿睦尔撒纳的大和卓波罗尼都和小和卓霍集占兄弟的叛乱。这年秋天,天山南路完全平定,清朝完全控制今日的新疆地区。由于准噶尔部反叛无常,此后清军在兆惠等的带领下,按照乾隆帝的旨意消灭了剩余的准噶尔人[3],除原先歸降編入厄魯特佐領、昂吉的,或病死與逃往国外的以外,數十萬準噶爾人遭到屠殺。据魏源記載:「計數十萬戶中,先痘死者十之四,繼竄入俄羅斯哈薩克者十之二,卒殲於大兵者十之三。除婦孺充賞外,至今惟來降受屯之厄魯特若干戶,編設佐領、昂吉,此外數千里間,無瓦剌一氊帳」[4]。昭槤的描寫更加誇張:「凡病死者十之三;逃入俄羅斯、哈薩克者十之三,為我兵殺者十之五,數千里內遂無一人」[5]。留下的空地由大量移民填充[6]。
历代准噶尔珲台吉
- 准噶尔渾台吉(1634年-1757年),噶尔丹時开始稱“博硕克图汗”
参考文献
研究書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