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滑液關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滑液關節(英語:Synovial joint)又稱滑膜关节,另稱動關節(英語:Diarthrosis),內部空間充有液體的關節,以纖維構成的關節囊連結相鄰的骨骼。關節囊延續接連骨骼的骨膜,構成滑液腔的外邊界並圍繞骨骼的關節表面。滑液腔充填有滑液。關節囊由外層(纖維膜)和內層(滑液膜)構成,外層維持骨與骨之間的連結結構,內層可製造與密封滑液[1][2]。
Remove ads
結構
滑液關節包含以下構造:
- 滑液腔:所有滑液關節在骨骼之間都有一個充填滑液的特有空間。
- 關節囊:延續自骨膜的纖維囊,包圍關節並連結組合該關節的骨骼。關節囊由兩層組成:(1)外層纖維膜,可包含韌帶;(2)內層滑液膜,分泌能潤滑、減震、滋養關節的滑液。關節囊富含神經,但沒有血管和淋巴管,是通過擴散(緩慢的過程)或對流(較高效率的過程,運動時產生)從周圍的血液供應中獲取營養。
- 關節軟骨:滑液關節內的骨骼被透明軟骨覆蓋,該層軟骨在骨骼末端的骨骺上襯有光滑的表面,使骨頭不會黏合在一起;關節軟骨的功能是吸收震動並減少動作過程中的摩擦。
許多(但不是全部)滑液關節也有以下額外的構造[4]:
Remove ads
滑液關節的血液供應來自關節周圍吻合的動脈。
滑液關節有七種類型[5]。有些類型相對不易活動,但比較穩定。其他類型有多方向的活動自由度,但必須以受傷風險為代價[5]。按照活動性由低至高,依序是:
功能
滑液關節的動作可以有:
- 外展:遠離身體中線的動作。
- 內收:移近身體中線的動作。
- 伸展:在關節處伸直肢體。
- 屈曲:在關節處彎曲肢體。
- 旋轉:圍繞定點的圓周運動。
臨床意義
關節間隙等於關節內骨骼之間的距離。關節間隙變窄是骨關節炎和發炎性退化的徵兆[17]。正常的關節間隙在髖關節(上髖臼處)至少2mm[18],在膝關節至少3mm[19],在肩關節至少4到5mm[20],顳頜關節在1.5到4mm之間[21]。因此,關節間隙變窄的程度是骨關節炎的放射學分類要素之一。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