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澎湖縣農會

台灣澎湖縣的農會組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澎湖縣農會map
Remove ads

澎湖縣農會,前身為日治時期澎湖廳農業會,創辦於明治43年(1910年)[1],民國34年(1945年)改名澎湖縣農會及合作社聯合社,民國38年(1949年)12月10日全面改組,復更名為澎湖縣農會,最初寫作澎湖縣辳會[2]:133,今隸屬中華民國農會,下轄馬公湖西白沙西嶼望安七美等六個鄉市的農會辦事處。[3]

事实速览 澎湖縣農會, 曾用名 ...
Remove ads

沿革

台灣日治時期澎湖廳政府為增加農產稅收,明治43年(1910年)間成立澎湖廳農業會,並實施「養豬場改良事業計畫」,自台灣本島購入優良母豬,進行豬種改良,養豬業的產額獲得顯著提升,其他連養雞業的飼養雞隻及產蛋量也有所增長。農耕業則陸續從日本、台灣島引來優良種子,在澎湖種植的蔬菜落花生甘藷高粱進行試驗和改良研究。此外,尚有經營試作場、廣植木麻黃、銀合歡等防風林設置。[1]

1945年,日本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撤退,國民政府接收台灣[4],澎湖廳農會被改名為澎湖縣農會及合作社聯合社。民國38年(1949年),政府整併農會及合作社的業務,自此定名為澎湖縣農會,而業務組織幾經變動,名稱仍沿用迄今。[3]

組織

澎湖縣農會組織架構由「農事小組」和「會員代表大會」組成,入會者推選進入「監事會」與「理事會」的成員,從中再推選「總幹事」,其中「總幹事」澎湖縣農會組織的最高負責人。根據「農業會選舉罷免法」,參選總幹事需經候選人資格審核通過之後,全體會員無記名投票通過而成,但其餘理事長、常務監事等職位則是由「監事會」和「理事會」成員互選之。[5][6]

民國106年(2017年)3月14日,澎湖縣農會進行第18屆農會幹部選舉,總幹事、理事長和常務監事為同額競選,分別由陳一正、葉文泉以及許明敏當選,其他如農事小組長、會員代表、理監事等選舉在內,亦是由同額競選的投票結果誕生。[7]

幹部

澎湖縣農會總幹事自民國78年(1989年)第11屆起,便由陳一正當選連任迄今,民國106年(2017年)間第18屆選舉落幕為止,已創下八連霸的紀錄。此外,第18屆理事長為葉文泉、常務監事許明敏。[8][9]

民國110年(2021年),澎湖縣農會進行第19屆改選,陳一正第九度當選總幹事,成為全臺灣農會總幹事任期最久的記錄;理事長王明忠、常務監事陳天想。[10]

部門

澎湖縣農會設立有信用部、會務部、推廣部、保險部、供銷部、會計部、企劃查核部,總計七個部門[11];其中信用部、會務部、保險部等都設於馬公市大勇街30號的本部大樓,地下一樓則開設超市。[12]

更多信息 名稱, 電話 ...
Remove ads

其他

圖輯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