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片假名

日語表音文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片假名(日语:片仮名かたかなカタカナ katakana *發音:[katakaꜜna, kataꜜkana]),是日语中表音符号(音节文字)的一种,从汉字楷书部首演化而来。与平假名万叶假名等合称作假名。“片假名”一词在使用时常用“カタカナ”表示。签名时如果要表记假名,也一般使用片假名书写。

事实速览 片假名 [片假文], 类型 ...
Remove ads

片假名的使用

主要于以下的情况使用:

片假名一览

下行汉字为片假名的字源。

更多信息 拗音, 促音 ...


  • 」「」原本應為「wi」與「we」,但在现代日语中已经不再使用,羅馬字也改為「i」與「e」。
  • “拗音”、“促音”表内文字为“小写假名”。
Remove ads

片假名的来源

Thumb
从汉字到片假名
Thumb
1938年1月20日,日本軍官在日佔區——江蘇鎮江——教中國人片假名。一個月前,南京保衛戰中國失守,鎮江隨之陷落。

片假名从中国汉字楷书取出符合声音的汉字的一部分簡化而来,一般认为:片假名的“片”是片段、部分的意思。

9世纪初,在进行汉文训读时,用于训点的有平假名、片假名,还有万叶假名。三者并用无分化。至10世纪万叶假名和平假名后退,到了后期即11世纪,片假名占了主流,而到了12世纪后院政期间,基本上在一般的点本中就几乎只有片假名了。片假名源出训读佛经时的有助读解的文字符号,僧人们一边听讲解一边迅速记下,加上行间距离有限,客观上就需要对万叶假名进行简化。而这与产生於官僚世界的平假名不同,产生于佛教世界的字体为独立字体,没有连绵草。[4]

平安時代的初期為了訓讀漢文而發明。現在的片假名字形是在明治時代日本政府以編定五十音而確定下来,在這之前一個發音往往有多個片假名對應存在。

早期中國大陸以及港澳臺的教科書均宣稱片假名是由吉備真備所創製[來源請求],可是這說法遭到質疑。反對的人[谁?]認為,片假名形成的起因是當時的日本人把漢字作約定俗成的簡化,並非一人之功,吉備真備可能對片假名有一部份的貢獻。

Unicode

片假名
Katakana[1]
Unicode Consortium 官方碼表(PDF)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U+30Ax
U+30Bx
U+30Cx
U+30Dx
U+30Ex
U+30Fx
註釋
1.^ 依據 Unicode 15.0
片假名語音擴展
Katakana Phonetic Extensions[1]
Unicode Consortium 官方碼表(PDF)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U+31Fx
註釋
1.^ 依據 Unicode 15.0
Remove ads

参见

外部链接

參考資料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