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拉克所希望建立的是一个同时具有洛伦兹协变性和薛定谔方程形式的波方程,并且这个方程需要确保所导出的概率密度为正值,而不是像克莱因-戈尔登方程那样存在缺乏物理意义的负值。
考虑無場勢自由粒子的薛定谔方程式:
 
薛定谔方程式採用的时间項為一阶导数,而空間項為二階導數,因此不具有洛伦兹协变性。若要符合洛伦兹协变性,很自然地需建構一个具有空間項一阶导数的哈密顿量。
 
而動量算符恰好是空间一阶导数。將動量算符
 
代入式子中,從而得到
狄拉克方程式(原始版本)
![{\displaystyle i\hbar {\frac {\partial \psi (\mathbf {x} ,t)}{\partial t}}=\left[{\frac {\hbar c}{i}}\left(\alpha _{1}{\frac {\partial }{\partial x_{1}}}+\alpha _{2}{\frac {\partial }{\partial x_{2}}}+\alpha _{3}{\frac {\partial }{\partial x_{3}}}\right)+\beta mc^{2}\right]\psi (\mathbf {x} ,t)\equiv H\psi (\mathbf {x} ,t)}](//wikimedia.org/api/rest_v1/media/math/render/svg/aa4a9c6914cebb6e335877764a51e495af6edd5d) 
 
亦可以向量符號寫為:
 
其中的系数 和
和 不能是简单的常数,否则即使对于简单的空间旋转变换,这个方程也不是洛伦兹协变的。因此狄拉克假设这些系数都是N×N阶矩阵以满足洛伦兹协变性。如果系数
不能是简单的常数,否则即使对于简单的空间旋转变换,这个方程也不是洛伦兹协变的。因此狄拉克假设这些系数都是N×N阶矩阵以满足洛伦兹协变性。如果系数 是矩阵,那么波函数
是矩阵,那么波函数 也不能是简单的标量场,而只能是N×1阶列矢量
也不能是简单的标量场,而只能是N×1阶列矢量
 
狄拉克把这些列矢量叫做旋量(Spinor),这些旋量所决定的概率密度总是正值
 
同时,这些旋量的每一个标量分量 需要满足标量场的克莱因-戈尔登方程。比较两者可以得出系数矩阵需要满足如下关系:
需要满足标量场的克莱因-戈尔登方程。比较两者可以得出系数矩阵需要满足如下关系:
 
 
 
满足以上条件的系数矩阵 和
和 本征值只可以取±1,并且要求是无跡的,即矩阵的对角线元素和为零。这样,矩阵的阶数N只能为偶数,即包含有相等数量的+1和-1。满足条件的最小偶数是4而不是2,原因是存在3个泡利矩阵。也可以用狹義相對論慣用四維矩陣來理解,如四動量。
本征值只可以取±1,并且要求是无跡的,即矩阵的对角线元素和为零。这样,矩阵的阶数N只能为偶数,即包含有相等数量的+1和-1。满足条件的最小偶数是4而不是2,原因是存在3个泡利矩阵。也可以用狹義相對論慣用四維矩陣來理解,如四動量。
在不同基中这些系数矩阵有不同形式,最常见的形式为:
 
这里 即为泡利矩阵:
即为泡利矩阵:
 
因此系数矩阵 和
和 可进一步写为:
可进一步写为:
 
 
按照量子场论的自然單位制習慣,設 ,狄拉克方程可写为:
,狄拉克方程可写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