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古琴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古琴谱
Remove ads

古琴谱是用来收录琴曲乐谱的书籍,也称古琴指法谱。到1960年代为止,查阜西已发现超过130部琴谱曾经出版,包含超过3360首琴曲,其中有很多在明朝前失传,很多流传下来的作品也已经有几百年无人演奏了。[1]现存有古琴譜150多部,包含3000多首古琴曲

Thumb
《幽蘭》序和曲名《碣石調幽蘭第五》,叙述了作品起源和文字谱。
Thumb
《琴学丛书》

记谱法

文字谱

古琴最早采用文字谱,以文字详细叙述音高、节奏、指法动作、弦序和徽位这些演奏法。文字谱可能是由战国时代雍門周所创制,采用完整的汉字来记录琴曲的所有细节。现存最早的古琴譜,也是唯一的文字谱為代的《碣石调·幽兰》,原收藏于日本京都西贺茂的神光院,現收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2]

减字谱

文字谱难於使用,晚唐曹柔等简化文字谱而创制减字谱。减字谱是一种指法谱,將原文字譜的文字改成符號,再將符號組合成「減字」而记录指法动作、弦序和徽位,而不记录音高节奏,因此大大简化了琴谱。雖然理論上有1070个代表指法的减字,但常用的指法並不多,所以减字谱沿用至今。

现存最早的減字譜为南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收錄的《古怨》琴譜。[3]最早的減字譜集則為明代朱權所編的《神奇秘譜》。[4]

Thumb
《琴學入門》减字谱旁注工尺谱。

徽分记谱法

明代以前,琴谱记录的徽位為相對位置,会出现含糊的「七八日()」或「六下」,抑或是写「十一」。明末虞山琴派徐青山在其《大還閣琴譜》發展出徽分记谱法以記錄按弦位置:两个徽位间的距离被分为10,如“七徽六分”、“六徽二分”和“十徽八分”。[5]当时有人把1分划分成10,但并不实用[6]

chě

宋代開始出现工尺譜,广泛用于戏曲,在清代的《琴學入門》起被用於古琴譜中,和減字譜並列。

近代發展

  • 楊宗稷的《琴學叢書》除了工尺譜、板拍,還加上由減字譜簡化的弦名譜,形成五行譜(減字譜佔兩行)。[7]
  • 王光祈的《翻譯琴譜之研究》則以簡譜書寫。[8]
  • 楊蔭瀏侯作吾編的《古琴曲匯編》首先以五線譜和減字譜並列記譜。[9]許健王迪主編的《古琴曲集》亦採此法。[10]
  • 林友仁成公亮龔一曾用「上海音樂學院七弦琴小組」的名義發表〈對改進七弦琴記譜法的一點意見〉,以減字譜和五線譜的組合進行改良。(然而林友仁後來堅定反對此法,提倡回歸傳統,去除五線譜,只用直行書寫的減字譜。成公亮則是減字譜和簡譜併用。)[11]
  • 陈长林研发一套计算机程序把文字谱和减字谱翻译成现代乐谱[12]
  • 現在琴人中使用的琴譜一般有減字譜與簡譜對照,也有減字譜與五線譜對照。

琴谱列表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