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异涡虫属

一类身体构造简单的海洋无脊椎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异涡虫属
Remove ads

异涡虫属(拉丁名:Xenoturbella)是一类生活在海底的小型无脊椎动物,身體構造極為簡單,现被單獨歸至異無腔動物門下的異渦蟲亞門(Xenoturbellida),已得到公認的物种僅有六個[7],分布於東北大西洋欧洲近岸海域以及北太平洋墨西哥美国日本近岸海域。

事实速览 异涡虫属, 科学分类 ...

1915年,瑞典动物学家西克斯滕·博克瑞典文:Sixten Bock)在瑞典西海岸採集到已知的第一種異渦蟲的標本,但直到1949年才被瑞典动物学家埃纳尔·韦斯特布拉德(Einar Westblad)正式描述,韦斯特布拉德為紀念西克斯滕·博克,將該物種命名為博克異渦蟲Xenoturbella bocki[1]

Remove ads

分类简史

異渦蟲類自被發現以來,牠們在動物界中的系统发生位置便一直被認為是個未解之謎。

早期的 DNA 分析表明異渦蟲与软体动物關系密切[8],但这可能是由於牠們以软体动物的卵為主食,從而导致大量软体动物的 DNA 混入其體內[9]

2006年的相關研究將異渦蟲屬單獨置於一,即異渦動物門(Xenoturbellida),作為後口動物演化支步带动物姐妹群[4],後續研究證實了該門是後口動物中的基底類群[10][11]或是步帶動物姐妹群[12]的觀點。然而,一些形態學特徵(例如上皮細胞纖毛結構)顯示,異渦蟲和另一類存在疑問的動物——無腔動物有着緊密的關聯[13]。對異渦蟲胚胎阶段的研究也顯示牠們為直接發育,無幼虫阶段,與無腔動物的發育模式近似[14]。基於數百種蛋白质分子研究最終揭示了一個由異渦蟲和無腔動物组成的单系群[15][12][16],被命名為異無腔動物門(Xenacoelomorpha)[12],原本的异涡动物门隨之降級為亚门

異無腔動物的单系起源很快便被確認,但其系統發生位置是處於两侧对称动物基部還是後口動物基部一直未有答案,直到2016年,隨着基因分类单元採樣的增加,兩項新的研究再次将異渦蟲作為異無腔動物門下無腔動物的姐妹群,并將異無腔動物門作為腎管動物(包括原口动物和後口動物)的姐妹群,亦即两侧对称动物中最為基礎的類群[17][18]

異渦蟲屬在動物界中的系統發生位置[17]
動物界

 多孔动物门 Porifera

真后生动物

 扁盘动物门 Placozoa

 浮浪幼蟲樣動物 

 刺胞動物門 Cnidaria

 两侧对称动物 
異無腔動物門

 異渦蟲屬 Xenoturbella

 無腔動物亞門 Acoelomorpha

 Xenacoelomorpha 
腎管動物
 原口动物

 蛻皮動物 Ecdysozoa

 螺旋動物 Spiralia

 Protostomia 
後口動物
步带动物

 棘皮動物門 Echinodermata

 半索动物门 Hemichordata

 Ambulacraria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Deuterostomia 
 Nephrozoa 
Bilateria
Planulozoa
 Eumetazoa 
 Animalia 
Remove ads

下級分類

异涡虫属現有六個被普遍接受的物种[7]

  • 博克異渦蟲 Xenoturbella bocki (Westblad, 1949)
    =韦斯特布拉德异涡虫 X. westbladi (Israelsson, 1999):博克異渦蟲的異名[19]
  • X. churro Rouse, Wilson, Carvajal & Vrijenhoek, 2016[17][20]
  • X. hollandorum Rouse, Wilson, Carvajal & Vrijenhoek, 2016
  • X. monstrosa Rouse, Wilson, Carvajal & Vrijenhoek, 2016
  • X. profunda Rouse, Wilson, Carvajal & Vrijenhoek, 2016
  • 日本異渦蟲 X. japonica Nakano et al., 2017[6][21]

其中博克異渦蟲(韦斯特布拉德异涡虫)發現於瑞典苏格兰冰岛挪威北海沿岸,以及克罗地亚亚得里亚海沿岸[22];日本異渦蟲發現於日本的西北太平洋沿岸[6];其餘四種異渦蟲發現於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美国蒙特雷湾[17]

六種異渦蟲分為兩個演化支,分別棲息於淺海和深海:博克異渦蟲與 X. hollandorum 體型較小,身長約4厘米,生存於水深650米以內的海域,二者與身长略超过5厘米、已知棲息深度不到560米的日本異渦蟲共同組成一個演化支;其他三個種 X. churroX. monstrosaX. profunda 體型較大,身長達到或超過10厘米,生存於1700–3700米以下的深水中[17],三者組成另一個演化支。

異渦蟲屬的分支图,基於線粒體 DNA 蛋白質序列構建[17][6]
異無腔動物門
异涡虫属
 淺海異渦蟲 

 日本異渦蟲 X. japonica

 博克異渦蟲 X. bocki

 X. hollandorum

 深海異渦蟲 

 X. monstrosa

 X. churro

 X. profunda

 Xenoturbella 

 無腔動物亞門 Acoelomorpha

 Xenacoelomorpha 
Remove ads

形态特征

異渦蟲的身體呈兩側對稱,內部結構極為簡單,除平衡囊以外幾乎沒有真正的器官[22][23],也缺乏呼吸系統循环系统排泄系统性腺,但可產生配子;嘴是腹中孔,通往胃腔,無肛门[22][23],排泄口與攝入食物的開口為同一個[24]

参考文献

延伸閱讀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