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石門區
臺灣新北市的市轄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石門區,得名自海蝕石門,前身「石門鄉」,位於中華民國新北市北端,是臺灣本島位置最北的三級行政區[1],境內的富貴角為臺灣本島最北端的岬角,亦為富貴角燈塔所在地[2]。全境位居大屯火山群北麓,南側山高谷深,擁有多個瀑布,中北部多為階狀臺地,並於沿海地帶形成海蝕崖景觀,因海蝕崖長期受海蝕作用而形成海蝕洞、海蝕門等特殊岬角地形[3]。
石門區自清代中葉以來即是北臺灣的茶葉產地,其主要栽植茶葉為日治時期自中國福建省引進的硬枝紅心,是製作鐵觀音茶的重要原料,現今的茶園主要分布於草里里與茂林里等地。此外,在全境地理位置臨海與人口分布稀少的背景條件下,1970年代後的石門區也成為臺電核一廠的所在地[4]。
Remove ads
歷史
石門區地名源自區內有處被稱為「石門洞」的海蝕門,最早出現於1694年,鄭開極所編修之《福建通志》,「石門山,旗干石西,一石中空如圓門,故名」。道光年間臺灣采訪冊記載「石門汛(離艋舺十二里,外委一員,兵三十名),屬艋舺滬尾水師管轄。」[5] 1871年(同治10年),楊浚《淡水廳志》記載「海岸石門」為淡北外八景之一。
日治時期1920年,日本政府因《臺灣街庄制》改設石門庄。1930年,台灣總督府頒布《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並於1933年第一回台灣總督府「國指定之史蹟名勝及天然紀念物」,公告《海蝕石門》(台北州淡水郡石門庄下角字石門)為天然紀念物。
1945年戰後,改設臺北縣淡水區石門鄉。1950年,改設臺北縣石門鄉。2010年12月25日因應臺北縣升格直轄市而更名為石門區。[6]
地理
麟山鼻上的安山岩熔岩長年受風沙的長年磨刮,變成佈滿擦痕的岩面與尖銳稜線,即所謂之風稜石。沙丘中之風稜石有時具有三個面,兩面光滑,另一面較粗糙的向下與地面接觸,光滑面乃因風力搬運之細沙打磨成光面,面與面之間的稜很尖銳,故又稱三稜石或三面石。[7]
藻礁是由藻類分泌製造鈣質或矽質,經長年堆積而成的礁體,與珊瑚礁都屬於生物礁(biotic reef, bioherm)。石門區的藻礁以麟山鼻岬角、富貴角西側、及富貴角東側至石門洞間的海岸最多,藻礁以輝石安山岩塊為基盤,生長至高潮線位置,每年四、五月,石蓴為主的藻類生長茂盛,而呈翠綠。[8]
麟山鼻岬角為70-80萬年前,竹子火山噴發造成大量的安山岩質熔岩流向北流動, 於末端所形成的岬角。火成岩的熔岩,地殼變動產生摺皺、斷層節理、海蝕地形及風積沙丘及風蝕(風稜石)地形,形成豐富的地質景觀。麟山鼻岬角東側海灣沙灘,常夾雜著由安山岩風化後,殘留的磁鐵礦砂,於波浪淘洗過後在沙灘上呈黑黑的一層,在強烈東北季風吹拂下,積成沙丘地形。[9]
富貴角岬角位台灣本島的最北端,與麟山鼻的形成原因相同。另一特色,乃富貴角是與麟山鼻之間的海岸有藻礁,沙中由許多藻礁及貝殼碎屑所構成,顏色較白,稱為白沙灣。
根據新北市政府民政局統計,2024年底石門區戶數約4.3千戶,人口約1萬人,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老梅里與乾華里,2024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2,097人與260人[10]。
Remove ads
政治
- 新北市石門區長[14]
石門區公所是新北市政府在石門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新北市政府。区长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4課3室等7個內部單位[15]。
現今石門區行政範圍的確立,來自於1920年,日本將臺灣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設石門庄屬臺北州淡水郡[13]:167。石門庄轄老梅、石門、頭圍、中角等4個大字。1946年,改為「石門鄉」,屬臺北縣淡水區[16]。1950年,裁撤區署,石門鄉改直隸於臺北縣[13]:167。2010年,臺北縣改制為直轄市,石門鄉改制為市轄區「石門區」,隸屬新北市。石門區的行政區劃轄有德茂里、富基里、老梅里、山溪里、石門里、尖鹿里、乾華里、茂林里、草里里等9個里,共計124鄰[17]。
公共設施
- 警政
-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金山分局
- 金山分局交通分隊
- 石門分駐所
- 老梅派出所
- 乾華派出所
在地文化
- 新北市北海岸石門國際風箏節
教育
- 新北市立石門實驗國民中學
- 新北市石門區石門國民小學
- 新北市石門區乾華國民小學
- 新北市石門區老梅國民小學
- 新北市立圖書館石門分館
交通
特產
- 十八王公肉粽
- 鐵觀音
旅遊

- 老梅綠石槽
- 千年神豬樹公
- 青山瀑布
- 尖山湖紀念碑
姐妹市
相關條目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