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社區園圃計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社區園圃計劃(Community Garden Programme)是「綠化香港運動」其中一項活動,旨在鼓勵本地市民將綠化活動生活化,積極參與鄰里層面的綠化活動,及透過體驗種植的樂趣來培養綠化環保意識。計劃讓參加者在合資格的導師指導下,在鄰近的公園學習種植觀賞花卉或蔬菜瓜果,並把收成帶走。
2004年2月起,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逐步在全港各區指定社區園圃(Community Garden)推行本計劃,有興趣人士可透過指定方式報名參加園圃內的種植研習班,經抽籤後須繳付費用租用園圃作種植用途。[1]每名參加者可攜同四名親友出席活動。
爭議
社區園圃計劃的租期為4個月,但有市民認為租期太短僅足夠種植一造蔬菜;而在租期滿後需要清空田地將種植中的植物連根拔起,造成浪費。另外,社區園圃的工作人員一般只會依照規定每天為租戶澆水2次,如遇天氣炎熱會不足夠,需要市民自行到場加以澆水。[2]
社區園圃計劃因為提供的園圃供應量少,不足分配給全港所有申請者。根據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數據,在2019/20年度每期平均有近2萬人申請,全港平均17人爭奪一個園圃,較偏遠的地區如大埔區為6.3人爭一個位,較密集的市區如東區則35.1人爭一個位。[3]
社區園圃列表


截至2023年,現時全港共有30個社區園圃被納入本計劃,超過半數位於市區:[4]
Remove ads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