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神曲
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神曲(義大利語:Divina Commedia,英語:Divine Comedy)是意大利诗人但丁·阿利吉耶里创作的长诗,約於1308年開始創作,1321年前後完成。《神曲》被廣泛看作義大利文學的經典[1]及世界文學的瑰寶[2],詩中對死後世界的描寫向後人展示了14世紀西方教會的世界觀。全詩以托斯卡納方言寫成,為日後的標準義大利語奠下基礎。[3]
![]() |

《神曲》敘述但丁本人遊歷地獄、煉獄以及天堂的旅程[4],描寫人死後的情況與神聖正義的獎懲[5]。但丁的行程象徵人對上主的皈依:首先是地獄,象徵「認罪」;其次是煉獄,象徵基督徒的「悔改」;最後是升至神前的天堂[6]。但丁借鑑了中世紀天主教神學思想,特別是多瑪斯·阿奎那《神學大全》(Summa Theologica)的托馬斯主義基督教哲學[7],因此《神曲》又被稱為「韻文大全」(Summa in verse)[8]。埃里希·奧爾巴赫認為但丁首創將人類描述為特定時間、地點和環境的產物,人類從此跳脫出神話原型,抑或惡習與美德的集合體。《神曲》的想像世界開創了現代小說的寫實主義和自我描摹傳統。[9]
Remove ads
簡介
但丁並未替《神曲》给出明確的標題,只在《地獄篇》中提到兩次「Comedìa」一词(發音:[komeˈdiːa],托斯卡納語,原意為喜劇,相當於現代義大利語的Commedia),1492年首刷版本亦以「Comedìa」作為標題。爾後義大利文學家喬凡尼·薄伽丘以Divina(神聖)一詞形容此部詩作[10][11],並初見於威尼斯人文主義者洛多維科‧多爾切1555年委託加百列‧喬利托‧費拉里印製的版本中。[12]
在中世纪,commedia代表着一种游离于贵族与平民两者之间的风格。但丁一改通常一般中世纪的风格,以丰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神学、哲学修养和新颖的构思,将神曲以多层次、多色调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学、神学观点,又赋予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实性,奇而不诡,精微致深,使人如身临其境。[來源請求]
Remove ads
《神曲》一共有14,233行詩,分為三篇(cantiche,單數cantica):
- 〈地獄〉(Inferno),4,720行
- 〈煉獄〉(Purgatorio),4,755行
- 〈天堂〉(Paradiso),4,758行
三篇皆以「群星」(stelle)一詞作結。每篇包含33首詩(canti,單數cantos),加上開頭作為介紹的詩篇,總共100首詩,其中前兩首可以視為全詩的序言。[13][14][15]
數字「三」在《神曲》中很突出:全詩分為三篇,每篇三十三首,每首詩皆用義大利三行體,十一行詩使用ABA BCB CDC DED的韻法,因此每首詩原則上有三十三個韻腳[16]。三大場景的地貌遵循相同模式:9+1=10。地獄有九圈,其底部是路西法;煉獄有九環,其山頂是伊甸園;天堂有九重,最頂端是至高天。每個「九」當中,會包含七個對應於特定道德體系的元素,分為三個子類別,之後再加上兩個特殊的元素,組成「九」。例如,煉獄中淨化的七宗罪對應於墮落的愛,可以分為過度的愛(色欲、暴食、貪婪)、缺乏的愛(懶惰)和惡意的愛(憤怒、嫉妒、驕傲),再與臨終悔改者、被絕罰者合在一起,組成煉獄的「九」。[17]
《神曲》以第一人稱寫成,故事背景設定於1300年耶穌受難日前夕(聖周四濯足節)至復活節後的周三。故事中,但丁一共有三位嚮導:象徵理性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帶領他穿越地獄與煉獄,象徵恩典、幸福、信仰與啟示的貝緹麗彩·波爾蒂納(名字意為「賜福者」)將他從煉獄山頂帶進天堂[18][19],象徵神祕主義沉思的伯爾納鐸引領他一窺三位一體的奧祕,詩篇在此戛然而止。[20]
貝緹麗彩是但丁童年時認識的一位翡冷翠女子,但丁以當時流行的宮廷愛情傳統模式遠遠的崇拜她,這一點在他過去的詩集《新生活》中曾被多次強調。[21]
但丁在旅途中遇到许多名人的灵魂,有些名人曾與他交谈。他将自己钦佩和厌恶的人物分别安排至不同場景當中,例如將他痛恨的教宗及翡冷翠政敵打入地狱。在意大利中部圭爾夫派和吉伯林派的權鬥中,但丁屬於支持教宗的圭爾夫派。翡冷翠的圭爾夫派在1300年左右分裂為黑白兩派。1302年,應支持黑派的教宗博尼法斯八世要求,瓦盧瓦伯爵查理率領軍隊入侵翡冷翠,但丁等白派人士於1302年被市長坎特·德·加百列流放,但丁餘生不曾回到翡冷翠。在《神曲》中,從但丁流亡的預言到他對仇敵的詛咒,在在體現了政治對他的影響。[22]
Remove ads
一、地獄篇

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共9层。第一层是靈薄獄,生于基督之前,未能接受聖洗聖事的古代异教徒,在这里等候天主的审判。在其余8层,罪人的灵魂按生前所犯的罪孽(贪色、貪食、贪婪、愤怒、信奉邪教、強姦、欺诈、背叛),分别接受不同的刑罚。在地獄中,每種罪惡都會遭到反向懲罰,例如算命師和占卜者的頭被向後扭,看不到前方,因為他們一生都一直想往前看。[23]
故事始於1300年耶穌受難日破曉之前[24][25],但丁「人生的中途」(Nel mezzo del cammin di nostra vita[26])。
但丁時年三十五歲,是聖經提及人生的一半([27])。他误入一座黑暗的森林(selva oscura[28],象徵罪)[29][30][31],無法找到「直路」(diritta via[32],也可翻譯為「正道」)通往「山後的太陽」(象徵救贖)。在一座小山腳下,有三隻野獸擋住他的去路:
- 一隻豹獅(lonza)[33]:象徵惡意欺騙,或者代表翡冷翠黑派。
- 一隻獅子(leone)[34]:象徵暴力,或者代表瓦盧瓦伯爵查理。
- 一隻母狼(lupa)[35]:象徵縱欲,或者代表教宗博尼法斯八世。
這三隻野獸典出〈耶肋米亞〉5:6[36],約翰‧恰迪認為牠們分別對應地獄罪惡的三種等級:縱欲、暴力、惡意欺騙[37]。多蘿西·L·塞耶斯的看法雷同,但她認為豹獅象徵縱欲,母狼象徵惡意欺騙[38]。
面對野獸,但丁無法逃避,在太陽沉寂的地方('l sol tace),他大聲呼救,於是出現了第一位嚮導: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亡靈(象徵人類的理性),維吉爾告訴他無法戰勝野獸,必須走另一條路,於是兩人開始了冥界之旅。
- 地獄之門上的銘刻: 「這裡直通悲慘之城,由我這裡直通無盡之苦,這裡直通墮落眾生. . .我永存不朽,我之前,萬象未形,只有永恆的事物存在,來者啊!快將一切希望揚棄!」(Inferno III 1-9)
- 地獄過道:無作為者的亡魂在此受苦受難,他們跟隨著一面永遠無法停止的無主旗幟四處飄蕩,一邊受可怕的牛虻和馬蜂叮蜇。其中包含撒旦成為叛天使時沒有表達鮮明立場的天使。以及教宗策肋定五世。
「我看出、并且也认得那个人的魂灵,他就是那曾出于怯懦而放弃重要权位的人。」
這時將目光放遠一點,看見大河河畔聚集著無數亡魂,這條河名為阿刻戎河(Acheron),亦名苦難之河、禍川。船伕卡戎(Charon)在此將安葬的亡魂送到對岸的冥府。
Remove ads
I.靈薄獄
未受洗者,「他們沒有犯罪‧‧‧他們生時基督教未立,無從向你所信仰者回歸,有慾望而無希望,鬱鬱不樂但沒有痛苦。」 另外還特別提到那些:「才能超卓,卻要在地獄邊境徘徊」者,有詩人荷馬、賀拉斯、奧維德、卢克莱修、維吉爾;有英雄,例如與阿基裡斯齊名的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伊利亞德中的埃涅阿斯和尤里烏斯·凯撒;也有哲人,像柏拉圖、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等,其他才能超卓者還有希波克拉底、欧几里得、西塞羅、托勒密...。
接著但丁和維吉爾來到第一層和第二層的交界,並見到冥界的判官米諾斯(Minos),生前為克里特國王-(希臘神話中所提),執法嚴明,死後因而成為冥界判官。他的面前,亡魂一個個聽候裁奪,依罪孽輕重發配,被米諾斯的尾巴擲入深處。
「地獄的颶風吹颳不已,用狂暴的威力鞭戮陰魂。」在此見到諸多英雄美人如:愛上埃涅阿斯的迦太基女王狄多、埃及豔后克麗奧佩脫拉 、海倫與帕裡斯、阿基裡斯、崔斯坦與伊索德. . .。最後看見保羅與法蘭西斯卡,「他們一起,在風中似乎飛的輕靈而悠遊。」,並且聽法蘭西斯卡講述這個淒美的悲劇。
- 「愛慾,不容被愛者不去施愛。
猛然藉此人魅力將我擄住。
你看,他現在仍不肯把我放開。
愛慾,把我們引向同一條死路。」(Inferno V 103-106)
- 「有一天,我們一起看書消遣,
讀到蘭斯洛(又名蘭斯洛特,是亞瑟王圓桌騎士中的一名)如何遭愛情桎梏,
那時,我們在一起毫無疑懼。
那個故事,好幾次使我們抬頭相望,
因而視線交錯,使我們面色泛紅忽變。
不過,把我們征服的只有一處。
那一刻,就決定了我們的命運。
當我們讀到那微笑的嘴唇,如何為她的情人所吻。
他,我永恆的伴侶,向我靠攏。
全身震顫著,親吻我的嘴唇。」(Inferno V 127-136)
守衛為凱洛貝羅斯(Cerberus),地獄三頭犬。神話中職責為看守冥府之門不讓活人進入。觸犯此罪的人將受寒冷且滂沱不絕的凶雨、冰雹、與汙水暴淋,於臭氣肆虐的惡泥中痛苦翻滾。
守衛者為財神普魯托斯(Plutus)(並非希腊神話中的冥神黑帝斯,常有人把他與古羅馬時期的普魯托混淆,普魯在拉丁文及希腊文中,皆有富有的意思,因此到了古羅馬時期,普魯托也擁有掌管財富的神職。),傳說宙斯為了讓他施財時不分善惡而將他雙眼弄瞎。貪婪分為揮霍與吝嗇,兩種人推著巨石互撞,重複到永遠。
兩人來到第五層,看見一道無名的湧泉,其源頭為斯堤克斯河(Styx)(也名為冥河,並非日本那條),又作悔恨之河、誓川。在希臘神話裡,眾神常在此河立誓,違反誓約者將九年無法說話。憤怒分暴怒與慍怒;前者刑罰為相互肉搏,撕咬皮肉;後者浸在黑沼斯提克斯河下發不出聲音。
前進間,兩人來到狄斯之城(或譯狄斯之牆,The walls of Dis)外,看見斯堤克斯河引渡的船伕弗勒古阿斯(Phlegyas)駕著小船而來,兩人登船,越過斯提克斯泥沼,來到狄斯城牆外,卻遭到復仇女神和蛇髮女妖梅杜莎的阻擋,幸有天使降臨,並為他們以神之棒將城門開啟。
進入狄斯之城後,但丁和維吉爾來到了地獄的第六層,在這裡異端者將站立在墳墓中,下肢受烈火灼燒的刑罰。其中有古希臘哲學家伊比鳩魯,因不相信靈魂不滅之說,主張靈魂隨肉體見滅,與基督教義相悖,受中世紀神學家聖奧古斯丁猛烈抨擊,故在此被打入異端。
守衛為米諾陶洛斯(Minotaur),克里特島的牛頭怪。第七層暴力之罪依施暴對象的不同分三圈,分別是對他人,殺人犯和擄掠者;對自身,自殺者和敗家者;對天主、自然及技藝,瀆神者、雞姦者和放高利貸者。以對天主、自然和技藝者施暴的罪孽為最深重。
- 第一圈:殺人犯和擄掠者在一條名為弗列革吞河(熔岩之河、火川,Phlegethon)的沸騰的血河中受刑,由人馬克倫(Chiron)等看守。若有亡魂不守本分或欲逃避刑罰將被人馬們用弓箭射穿雙眼。
- 第二圈:自殺者和敗家者因生前不愛惜自己的身體或是家產,死後將化作樹在妖鳥之林中受妖鳥哈耳庇厄的啄食之苦。
- 第三圈:瀆神者、雞姦者和放高利貸者在燃燒的無垠沙漠,降下的大片火雨中受刑。
來到第七層的最末,眼前出現一懸崖,維吉爾用但丁身上的一繩索為餌,自深淵中喚出怪獸格里昂(Geryon),但丁對他形象的描繪預示著第八圈的詐欺之罪。「代表詐欺的骯髒形象. . .他的面龐是一張義人的面龐,表皮由善良的外貌包裹,其餘卻全是毒蛇的軀幹和心腸。」(Inferno XVII 7-12)
- Malebolge,共有十囊。
- 淫媒、誘姦者:被妖怪用帶刺的皮鞭鞭打。
- 諂諛者:泡在一堆糞便中。
- 買賣聖職者:身體倒埋在一個小坑洞,腳掌著火。
- 預言者:眼睛長在背後,看不見前方。
- 汙吏:沸騰的瀝青中折磨和黑魔鬼的虐待。
- 偽君子:穿著鍍金的鉛衣,為虛偽的重量所苦。
- 盜賊:跟毒蛇合體(人蛇形互換)。
- 獻詐者:被焚體的火焰包裹,吐著火舌。
- 挑撥離間者:肢體殘缺內臟外流。
- 作偽者:受病痛的永遠折磨並散發腐爛惡臭。
- 分為四界。
二、煉獄篇

炼狱共7级,加上净界山和地上乐园,共9层。生前犯有罪过,但程度较轻,已经悔悟的灵魂,按人类7大罪过(傲慢、嫉妒、愤怒、懒惰、贪婪、暴食、色欲),分别在这里修炼洗过,而后一层层升向光明和天堂。在净界山顶的地上乐园,维吉尔隐退,貝德利采出现。
- 淨界山下海岸
- 環山平地圈
- 諸王的花谷
- 淨界之門
- 第一層:滌除傲慢
- 第二層:滌除嫉妒
- 第三層:滌除憤怒
- 第四層:滌除懶惰
- 第五層:洗滌貪婪
- 第六層:懲罰暴食
- 第七層:滌除色欲
- 伊甸園(地上樂園)
三、天堂篇

贝亚特丽切责备但丁迷误在罪恶的森林,希望他忏悔,并让他观看表示教堂种种腐败的幻景,饮用忘川水,以遗忘过去的过失,获取新生。随后,贝亚特丽切引导但丁游历天堂九重天。这里是幸福的灵魂的归宿;他们是行善者、虔诚的教士、立功德者、哲学家和神学家、殉教者、正直的君主、修道者、基督和众天使。在九重天之上的天府,但丁得见天主之面,但天主的形象如电光之一闪,迅即消失,于是幻象和《神曲》也戛然而止。
九重天說:
- 月球天
- 水星天
- 金星天
- 太陽天
- 火星天
- 木星天
- 土星天
- 恒星天
- 原動天(水晶天)
- 至高天(天府)
版本
Giorgio Petrocchi的版本,至今仍然值得參考。
Giorgio Inglese編輯的但丁逝世700年紀念版,和 Elisabetta Tonello、Paolo Trovato 合編的版本,是最新的校勘版。可參考Rosario Coluccia於Zeitschrift für romanische Philologie第139卷904—939頁的書評。

- 《神曲》原題La Divina Commedia,意為《神聖的喜劇》。而森鷗外在翻譯《即興詩人》之時,有「神曲,吾友而貴公子也」之章。該章講述《神曲》之魅力,配合森鷗外優秀的譯筆,東亞對La Divina Commedia之譯文遂定案為《神曲》。
- 漢譯神曲的第1人是錢稻孫,從意大利語原文譯出,譯成文言楚辭體,只譯出片段,题为《神曲一脔》[39]。
- 商务印书馆于1939年出版王维克翻译的《神曲》散文译本,1948年再版。此后,作家出版社于1954年和1956年用该纸型重印过两次。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对该版本重新修订出版,为一卷本,散文体裁,到1983年第三次印刷时,印量计249500册。这个译本是王维克根据意大利原文,并参照法英等其他译本翻译而成,是史上第1個神曲汉语全譯本,采用漢語白話散文體。三个篇章分别译为地狱、净界、天堂。但丁游历三界的引导者名字译为维其略(即“维吉尔”或“浮吉尔”),贝雅特丽齐(或译贝雅德丽采、俾德丽采)则译为贝亚德,或貝阿朵利切。
- 上海译文出版社於1984年2月,出版了朱维基根据英文版转译的诗歌体《神曲》,三个篇章分别译为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
-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田德望從意大利語原文譯出的全譯本。
- 2000年,黃文捷根據意大利原文譯出的詩歌體全译本《神曲》由廣州花城出版社首度出版,呂同六主編。
- 黃國彬譯,3冊全譯本(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華文世界首部保留但丁所創的三韻體的中文全譯本,以義大利文原著本直譯中文,並以英文、法文、德文和西班牙文的譯本作對照,翻譯耗時二十餘年,譯者更專程遠赴意大利鑽研意大利文及神曲,台灣,九歌出版社,2003年。
- 译林出版社2005年3月重新出版黃文捷根據意大利原文譯出的詩歌體全译本《神曲》。页數:1224,ISBN:7806576770,条形码:9787806576779。
- 张曙光根據英譯本翻译的《神曲》(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其他
《神曲》有多种版本。在有插图的版本中,以古斯塔夫·多雷(1832年-1883年)为《神曲》所作的135幅蝕刻版畫插图最为著名。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