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福康安紀功碑

台灣嘉義市文化資產,設立於1788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福康安紀功碑map
Remove ads

23.483337°N 120.463989°E / 23.483337; 120.463989

事实速览 福康安紀功碑, 位置 ...

福康安紀功碑,位於臺灣嘉義市東區嘉義公園,是紀念福康安林爽文事件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解諸羅縣城之圍,並於次年頒布表揚的清乾隆漢滿文御碑之一。該碑現被列為嘉義市文化資產。

由來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冬,福康安率軍從鹿港登陸,擊敗圍困諸羅城的林爽文軍[1]。平定後,乾隆皇帝御文五篇發交臺灣建立十座碑,其中生祠碑是以滿、漢文字合璧,分刻一式二通[2]

取自烈嶼花崗石碑運來時,屬於諸羅縣福康安生祠的贔屭基座搬運意外落在台南鯤鯓[3]。清朝官員臨時在臺灣以砂岩仿製一隻贔屭代替[4],作工較為粗糙[3]。至於落海的贔屭則直到1911年由漁民撈獲,奉祀於南廠保安宮[2][3][4]

遷移

據考,碑身寬約三尺、高約十二尺的此碑為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秋所建[1]。碑址原在諸羅縣城龍王廟(嘉義東門町派出所)水池西側的福康安生祠,為今嘉義市共和路與公明路附近[5]。隨著時間變遷,生祠在咸豐年間已漸荒廢,乃至同治年間被破壞殆盡[6]1906年梅山地震[4],碑身與基座就暫遷到新榮路慶昇戲院(今慶昇醫院[7])前[5]。今址在嘉義公園大門進入約十公尺的花架後,四周用水泥椅座成圓形圍繞,以茂密的樹蔭遮蓋[1]

地方也有建議將嘉義公園此碑運到赤崁樓,以與另外九座碑共展的建議[8]

觀光

1948年,嘉義市市長宓如卓認為諸羅八景有些在嘉義縣下或已過時,遂邀李德和、許然、朱榮貴、黃文陶林玉書、余慶鐘組成「嘉市新八景評定委員會」選定新的「八景六勝」,其中此碑以「御碑紀績」之名與忠義十九公廟嘉義市忠烈祠、嘉義公園太保樓、顏思齊墓、青芝園等列為「六勝」[9]

2001年中華民國各縣市歷史建築十景票選期間,嘉義市文化局挑出此碑等供嘉義市民在10月4日到14日決選[10]。經十一天票選,該碑獲八百一十六票,名列嘉義市歷史建築十景第六名[11]

在列為文化古物後,市府委由雲林科技大學建立監測系統[4]

參考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