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福建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福建人是指擁有福建籍貫户籍的華人。通常情况下包括按世居地或父母世居地、祖籍地、父母籍貫地为福建一带(包括金门马祖等地)的人,以及上三代以上(即曾祖父和祖母等)早已移民福建一帶,亦包括长久居于福建境内,与当地文化有强烈文化情感联系,其及後代都被认定为福建人,或世世代代自我认同为福建人。

Remove ads

基因分析

根据复旦大学严实团队的基因调查,O3-M117这一汉藏集团主要的基因,以闽语方言区占有比例最高。而夷越集团的O1基因,在福建主要民系中几乎不存在,说明福建人缺少閩越人基因[3]

历史和文化

历史

自遠古時代起,便有南島民族在福建地區繁衍生息,催生出獨具特色的文化。至周代,福建地區已形成七個大部落,被稱為“七闽”。而後于越領袖無諸統一七閩,于越人也與古闽人融合而形成闽越人,該族擁有不同於漢人的風俗習慣。隨著以中原為中心的中華早期文明逐漸形成,以及華夏民族對周邊地區的擴張與影響,汉文化與閩越文化不斷融匯交流,逐漸成為福建文化的主流。漢人與閩越人的融合歷經秦漢、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四個階段。[4]:10-11

秦朝漢朝對福建地區的政治統一,為漢文化在福建的傳播奠定了基礎。這一時期,前往福建定居的漢人包括留戌落籍的士兵、受流放貶謫的罪人、逃亡避世者與滯留的起義者等。他們的入遷使得福建地區的漢化進程加速,人口、經濟增長,是為漢人與閩越人的第一次溝通和融合。武夷山的閩越王城、福州的冶都遺跡以及福林崗漢墓等遺存均體現了漢人對閩越的深入影響。[4]:11-12

五代十国中后期,南唐吴越清源军三分闽地,由于封建割据和自然经济的封闭性,闽北闽东闽南三地方言的差异越来越显著,这对闽北语闽东语闽南语三大方言区以及相应的民系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5]

第一次鴉片戰爭结束後,清政府被迫允許西方國家在福建招募華工,並簽下「豬仔契約」,到南洋(今東南亞)當苦力[6]。1890年,許多福建人移居世界各地,移居東南亞的居多[7]

文化

福建文化中华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閩菜和各式福建食品更是世界著名。福建人有自己的電影歌曲戲曲閩語文学、美術等。福州泉州是历史十分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和历史文化名城

民族

漢族

衣冠南渡以來,由於漢人遷入福建時受到政治、經濟、文化、地理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促使福建的漢人分化出不同民系。福建漢人的民系文化以方言為載體,其民系的分佈與行政區劃、方言分佈相關。一般而言,福建的漢人可以分為六個較大的民系:福州民系閩南民系閩北民系興化民系客家民系龍岩民系[4]

其他民族

福建省境內擁有眾多少數民族,如畬族回族壯族滿族蒙古族等。自唐宋以來,由於福建省的跨國文化經濟交流十分興盛,也吸引了不少高麗人阿拉伯人占城人波斯人番客前來定居,推進福建文化的多元化。泉州等地的“海路”回族便是宋元時期從穆斯林世界來華的穆斯林與漢人的後裔。[4]:13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