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空軍第五戰術混合聯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空軍第五戰術混合聯隊簡稱第五聯隊,前身是空軍第五驅逐機大隊。目前駐守花蓮基地,負責衛戍臺灣東部的空防安全。
沿革
- 1936年(民國25年)第五戰術戰鬥機大隊成立於杭州筧橋的杭州筧橋機場。[1]
- 1945年(民國34年),抗戰勝利後駐防南京大教場並換裝P-51戰鬥機。
- 1948年(民國37年),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而駐守桃園基地,接收部分P-47戰鬥機。
- 1953年(民國42年)擴編為空軍第五戰術戰鬥機聯隊。
- 1954年(民國43年)換裝F-86F戰機。
- 1960年(民國49年),因應納編第12偵察機中隊更名為第五混合聯隊。
- 1976年(民國65年),配合軍方政策改番號為第401戰術混合聯隊,並換裝F-5E/F戰鬥機。
- 1998年(民國87年)7月1日,與828聯隊互換駐地,從桃園基地遷移至花蓮基地,並開始換裝F-16A/B戰鬥機。
- 2001年(民國90年)2月5日,401聯隊黃仁廣與熊厚基兩位飛官,駕駛編號6821號戰機,在屏東海域以魚叉飛彈完成空對海靶船攻擊,創下全球首次以F-16發射魚叉飛彈的紀錄。
- 2002年(民國91年)1月16日,401聯隊F-16A/B戰鬥機成軍。
- 2004年(民國93年),第五大隊裁撤,原第17、26、27中隊提升為第17、26、27作戰隊。
- 2017年(民國106年)12月1日,聯隊番號改回40多年前的「第五戰術混合聯隊」。[2][3]
- 2023年(民國112年)底,第五聯隊的F-16戰機完成升級。[4]
Remove ads
指揮管轄

- 聯隊長少將、副聯隊長上校
- 第十七戰鬥機作戰隊(雷神)
- F-16 AM/BM Block 20 × 20架
- 第二六戰鬥機作戰隊(女巫)
- F-16 AM/BM Block 20 × 20架
- 第二七戰鬥機作戰隊(黑龍)
- F-16 AM/BM Block 20 × 20架
- 第十二戰術偵察機中隊(虎瞰)
- RF-5E虎眼式偵察機 × 5架
- RF-16A戰隼偵察機 × 10架
- 空軍照相技術隊
- 空軍第五修護補給大隊
- 空軍第五基地勤務大隊
- 空軍第七修護補給大隊花蓮修護支援隊
- 憲兵第五中隊
- 第十七戰鬥機作戰隊(雷神)
隊徽含義
黃色飛鵬代表空軍;指揮刀象徵作戰指揮及空軍精神;盾牌代表不畏強權,羅馬數字V表明番號「第五聯隊」,也代表「Victory」表達必勝之意。[5]
參考資料
相關頁面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