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竹之塚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竹之塚站
Remove ads

竹之塚站(日语:竹ノ塚駅たけのつかえき Takenotsuka eki */?)是日本東京都足立區竹之塚日语竹ノ塚六丁目境內的東武鐵道伊勢崎線鐵路車站。位於「東武晴空塔線」的愛稱路段。車站編號是TS 14

事实速览 竹之塚站, 日语名称 ...
Thumb
西口(2015年7月)
Remove ads

歷史

本站是在伊勢崎線開業約7個月後的1900年(明治33年)3月21日開業。開業當時屬伊興村,1932年併入東京市後成為東京市(之後的東京23區)最北的車站至2008年東京都交通局日暮里·舍人線見沼代親水公園站開業為止。

由於鄰村竹塚村在喚呼時的發音較好,因此成為本站站名[2]

交通立體化

過去本站前後有少數採用人為操作的手動式平交道。由於交通量大,是所謂的「打不開的平交道日语開かずの踏切」。其中南側平交道(伊勢崎線第37號踏切道[3])稱作「大踏切」,北側(同第38號踏切道[4])稱作「小踏切」[5]

1974年(昭和49年),北千住站至本站進行複複線工程,在運行班次的增加之下,本站周邊平交道的遮斷時間也隨之增加。1987年(昭和62年)起,足立區為了消除平交道開始研究鐵路高架化。接著2001年(平成13年)成立「竹之塚站周邊地域道路、鐵道立體化檢討會」。雖然平交道都是位於足立區道上,但是當時特別區無法擔任事業主體實施交通立體化工程。 2005年(平成17年)3月15日,大踏切因遮斷機操作失誤造成2人死亡,2人受傷。同年4月6日起地方聯合會發起鐵道高架化連署運動,同年8月12日取得216,993人聯署。事故半年後的同年9月,兩平交道完成自動化。2005年度起,特別區可擔任事業主體實施交通立體化工程[6]

2015年(平成27年)3月1日,同個平交道發生汽車闖入平交道遭列車追撞,造成汽車駕駛死亡。2016年(平成28年)5月29日,行人闖入平交道自殺。

2006年(平成18年)3月9日,大踏切側設置跨線天橋。此時仍持續有人進行全天候監視。2006年(平成18年)至2008年(平成20年),本站進行無障礙工程。

足立區在2011年(平成23年)3月31日決定都市計畫,同年12月20日取得事業認可,2012年(平成24年)3月30日與東武鐵道締結施工協定。之後,同年11月4日舉行動工典禮[7]。本次是首次以區為主體的交通立體化事業。立體化工程原先預計在2021年3月完成[8],但因需移除草加側建設高架橋時所使的鋼板,因此將完工時間延後至2022年3月[9]

Remove ads

年表

  • 1900年(明治33年)3月21日:開業。
  • 1962年(昭和37年)5月31日:開始與營團地下鐵日比谷線(現東京地下鐵日比谷線)相互直通運轉。
  • 1968年(昭和43年)11月3日:竹之塚車站大樓開幕[10][11]
  • 1974年(昭和49年)7月2日:北千住站 - 本站間複複線化。
  • 1988年(昭和63年)8月9日:本站 - 草加間複複線化。
  • 2001年(平成13年)2月27日:西口設置一座電扶梯[10]
  • 2002年(平成14年)
    • 2月27日:付費區內設置電扶梯[10]
    • 12月: 車站大樓內設置電扶梯[10]
  • 2003年(平成15年)
    • 5月26日:東口設置電梯[10]
    • 5月29日:車站大樓以「竹之塚 T BOX」重新開幕[10]。車站大樓4樓 - 10樓的出租公寓拆除[10]
  • 2005年(平成17年)
    • 3月15日:16時50分左右,竹之塚站第37號平交道發生事故造成傷亡[12]
    • 6月:第37號平交道的步道拓寬約0.7公尺,第38號平交道拓寬約0.4公尺。
    • 9月24日:西口設置電梯。第38號平交道自動化。
    • 9月29日:第37號平交道自動化。
  • 2006年(平成18年)3月9日:第37號平交道附設電梯的跨線天橋啟用。
  • 2008年(平成20年)12月27日:月台設置電梯。
  • 2011年(平成23年)3月31日:交通立體化都市計畫通過[12]
  • 2012年(平成24年):配合交通立體化,「竹之塚 T BOX」全店鋪結束營業。
  • 2013年(平成25年)3月16日:改點,此日白天區間準急降格為各站停車,改從本站起訖(行駛區間為淺草-竹之塚)。\
  • 2016年(平成28年)
    • 5月8日:下行急行線舉行鐵路步行活動[12][13]
    • 5月29日:下行急行線高架化[12][5]
    • 11月30日:臨時地下通道啟用[12][5]
    • 12月14日:第38號平交道往北移動約15公尺,成為行人、自行車專用平交道[5]
  • 2017年(平成29年)
    • 8月26日:跨站式站房停止使用。
    • 8月27日:臨時地下剪票口與臨時月台啟用,下行緩行線切換至臨時下行緩行線[12][14][15]
    • 10月:跨站式站房開始拆除[16]
  • 2018年(平成30年)
    • 9月22日:舊月台關閉。
    • 9月23日:上行緩行線切換至臨時上行緩行線[17]
    • 10月:舊月台開始拆除[17]
  • 2019年(令和元年)6月29日:上行急行線將切換至臨時上行急行線。
  • 2020年(令和2年)9月:預計上行急行線高架化[9]
  • 2022年(令和4年)
    • 3月20日:上下線轉高架並開始新站樓運營[18][19]
    • 4月16日:正式啟用高架車站後月台門[20]
  • 2024年(令和6年)3月:計劃通過將上拉線轉換為高架結構來完成該項目[12]

車站結構

本站是島式月台1面2線架空車站,過去曾是地面車站[21][22]。原月台在現在的臨時月台東側。過去的跨站式站房也已在下行線原月台停止使用同日關閉。

西新井側有東京地下鐵日比谷線車輛基地千住檢車區竹之塚分室日语千住検車区竹ノ塚分室(以下簡稱竹之塚分室)。本站的配線從東側起為上行急行線、上行緩行線、車站月台下行緩行線、高架線上的下行急行線4線。以前下行緩行線與下行急行線之間有前往竹之塚分室的切換線,但現在因高架化工程進行已被拆除,改從上行緩行線進入竹之塚分室。現在列車要前往竹之塚分室,須先進入車站北側的轉向線轉換方向進入上行緩行線,接著與下行緩行線平面交匯後前往竹之塚分室。另外,2016年5月28日以前的下行急行線一樣位於地面,因此入庫時也會與下行急行線平面交匯。

谷塚側的轉向線主要供本站折返的列車使用。該轉向線原先可容納四列車輛進入,但因高架化工程縮減至一列車輛。因此,東武在草加站北方增設了轉向線,將部分本站折返的列車回送至草加站轉向。由於本站是竹之塚分室最近車站,加上有轉向線,因有許多往來日比谷線、淺草方向的區間電車以本站為起訖點。

東口站房原先設有高層住宅,但之後改建成三層商業設施。現在因高架化工程已結束營業。

廁所過去設於跨站式站房的付費區內,現在設於月台上。

2010年(平成22年)12月10日,起,本站導入發車音樂(與谷塚站、草加站同日導入)。

Remove ads

月台配置

更多信息 月台, 路線 ...

使用情況

2017年度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為73,186人[23]。在伊勢崎線車站中次於北千住站、新越谷站、東京晴空塔站(包括押上站)、草加站、春日部站排行第6位。也是東武鐵道只停普通列車的車站當中最多人次上下車的一站。

近年1日平均上下、上車人次的推移如下表。

更多信息 年度, 1日平均 上下車人次[25] ...
Remove ads

車站周邊

東口

東口站前圓環在東武線各站中頗具規模。

西口

巴士路線

東口與西口都有巴士總站,可搭乘東武巴士中央東京都交通局的路線巴士。

東口

竹之塚站東口(東武)、竹之塚站前(都營)

更多信息 乘車處, 系統 ...
Remove ads

西口

竹之塚站西口

因應竹之塚站高架化工程,2014年(平成26年)4月14日起巴士站移往赤山街道的平交道前(竹之塚保健綜合中心、西友竹之塚店前)。

更多信息 乘車處, 系統 ...

站名寫法

本站所在地寫為「竹の塚」,不過實際上正確的站名為「竹塚」。念法也非「たけのか」(Takenozuka),而是「たけのか」(Takenotsuka)。

相鄰車站

東武鐵道
TS 東武晴空塔線
急行、區間急行、準急、區間準急
通過
普通
西新井(TS 13)-竹之塚(TS 14)谷塚(TS 15)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