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叔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叔向(?—約前528年[注 1]或稍後)[1],姬姓,羊舌氏,名
家世
羊舌肸出身晉國公族,他的六世祖是晉武公之子伯僑,伯僑之孫突食采邑於羊舌,世稱羊舌大夫,为太子申生军尉。羊舌大夫之子羊舌职善于言谈,为佐中军尉。他生有五子,长子伯华后继承父职,叔向排行第二。叔向和長兄伯華及弟弟叔魚、叔虎合稱羊舌四族。[2][8]
生平
叔向熟悉各諸侯國歷史,於晉悼公時獲司馬侯引薦為太子彪傅。[9]太子彪即位後,為晉平公,他仍為傅。[7]叔向所處的時代,晉國霸業已經衰落,但他仍力圖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為維持晉國的霸主地位而發揮作用。[10]
叔向異母弟叔虎的母親長得很漂亮,叔向的母親因為嫉妒而不讓她陪丈夫侍寢。她的兒子們都勸諫她。她才勉強同意,她同時又警示道:“深山大澤中,容易生出龍蛇。她雖然漂亮,但我擔心她所生的龍蛇會禍害你們。羊舌氏現已衰敗了。國內受寵的是六卿,其中又多壞人挑撥,要想平安無事並不容易。我對自己有什麼好吝惜的呢。”,之後便有了叔虎出生,叔虎美而有勇力,欒盈很喜歡他,而這也一度陷羊舌氏之一族於危難之中。 [11]
欒盈(欒懷子)是欒黡(欒桓子)和士匄[注 2](范宣子)的女兒欒祁的兒子。他為人樂善好施,所以有很多名士追隨他。後來欒桓子去世,欒祁和家宰州賓私通,並將欒氏的家產私吞,欒懷子為此不滿。欒祁擔心他會前來討伐,便聯合和欒黡有隙的士匄之子范鞅[注 3]一同向士匄誣告說欒懷子意圖叛亂,士匄害怕欒盈門客勢力,改任他為下卿,並放逐他去築城。[12]
晉平公六年(公元前552年)秋,欒盈逃到楚國。范宣子盡殺其黨羽,叔虎在這次事件中被害,伯華和叔向也遭到囚禁。有人問叔向:“您受到這樣的罪,是不明智的原因嗎?”叔向回答說:“比那些已經死去和逃亡的人怎樣?”平公的寵臣樂王鮒對叔向說,他可以幫忙求情。叔向沒有理會他。別人問他原因。叔向說:“只有祁奚才能幫忙。”他的下屬很不解:“樂王鮒所說的話,國君沒有不聽從的,他想幫您,您卻不答應。祁大夫無能為力的事,您為什麼又認為他可以做到呢?”叔向回答:“樂王鮒只會順從國君,他怎麼能行?而祁大夫‘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他怎麼會單單不幫我的忙呢?《詩經》中說:‘有覺德行,四國順之。’祁大夫就是這樣的人。”[13]
平公後來向樂王鮒問起叔向的罪狀,樂王鮒認為他“不棄其親”必然有罪。當時祁奚的年紀已經很大了,聽說叔向被囚後,乘車去見範宣子,說:“《詩經》云:‘惠我无疆,子孙保之。’《尚書》曰:‘圣有谟勋,明征定保。’叔向是國之棟梁,即使是他的十世子孫犯了錯,也應該赦免。如今他只是偶然犯了小錯,就要懲罰他,此舉令人無法理解。從前,鯀雖然有錯被殺,但他的兒子禹仍然被重用;伊尹曾放逐太甲,後來卻做了他的宰相;管叔鮮和蔡叔度被殺,而他們的兄弟周公卻在輔佐成王。現在為什麼要因為羊舌虎的錯來懲罰一個國家棟梁呢?”範宣子聽後覺得有道理,便和他一同乘車去向平公求情赦免了叔向。之後祁奚沒有和叔向打招呼就徑直回家,叔向也沒有向他表示感謝,而是直接去朝見國君。[14]
晉平公十二年(公元前546年),宋國向戌發起弭兵之盟。晉楚兩國是主要的參與國。晉國的代表是趙武,叔向為副手。楚國代表是令尹子木。但楚國對晉國極不信任,在衣服中套上皮甲。太宰伯州犁勸子木下令去掉皮甲,子木認為兩國缺乏信任很久了,只要願望達成就可以了,沒有必要講信用。趙武也對楚人裹甲感到憂慮,便諮詢叔向的意見。叔向回答:“這有什麼好害怕的?普通人做出不守信用的事尚且不行。何況是諸侯的卿呢,他做出不守信用的事必然不會成功。食言者不會對別人構成威脅,您不用擔心。假裝以信用來召集別人,卻又有以虛假的東西來對付他們,這樣的人必須沒有人會聽從他,我們又何需擔心他的威脅呢。我們和宋國一起抗敵,哪怕是楚軍增加一倍也無需畏懼。”[15]
會後,宋平公接待兩國大夫,趙武為主賓。子木跟和交談,他無法應答。便派叔向回應,令子木也無法回答。子木回國後對楚共王說:“晉國果然是霸主,有叔向輔佐其正卿。反觀楚國卻沒有這樣的人,跟他匹敵。”[16]弭兵会盟的成功,緩和了晉楚兩國南北對抗的緊張局勢,叔向在會盟過程中起了很大作用。[1]
Remove ads
晉平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37年),晉國韓起以叔向為副手,送平公之女出嫁楚國。途經鄭國時,子皮、子太叔在索氏招待他們。席間,太叔提醒叔向:“楚王驕奢太甚,您需要小心為好。”叔向說:“這是他自身的災難,怎會危及到別人呢?我只需要送上禮物,謹慎保持威儀,遵守信用。遵守舊有的傳統,考察先王的作法,審時以度二國間的關係,他哪怕再骄奢又能怎麼樣呢?”[17]
叔向一行來到楚國後。楚靈王召集大臣議事,他認為晉楚兩國是仇敵,欲削韓起一足,派去做守門人,任命叔向為司宮,並施以宮刑,[18],以此好好羞辱一下晉國。大臣們都沒有回應。只有薳啟強認為:“城濮之戰後,晉國疏於防備,以至敗於邲之戰。邲之戰以後,楚國同樣沒有防範晉國,結果敗於鄢之戰。自鄢之戰以後,晉國沒有放鬆防備,並對楚國一直以禮相待,是以楚國沒有報復的理由而只能向他求親。既然已經成為了姻親,又想羞辱他們,這是在自找仇敵。韓起和叔向的下屬‘皆諸侯之選也’,‘韩赋七邑,皆成县也。羊舌四族,皆强家也。’,如果韓起和叔向有何不測,必然會遭到其下屬的報復。”他又反問道:“令楚國群臣成對方的俘虜,以此來滿足國君自己的慾望,這有什麼不可以?”楚靈王只得作罷。並以厚禮招待韓起。原本還想刁難一下叔向的,也沒有辦法做到,也一並對叔向以厚禮款待。 [19]
Remove ads
叔向的弟弟叔鱼虽然才能出众,却又贪得无厌。晉昭公三年(公元前534年),晉國以叔魚為代理司馬,在平丘召集諸侯。當時,晉國軍隊駐紮在衛國,叔魚為向衛國索賂,故意不管隨意刈草的人。衛國派屠伯送給叔向羹和一篋錦,請求他的幫助。叔向收下了羹,而將錦交給屠伯。並告訴他,以國君的名義將錦賜給叔魚。屠伯照做了,結果還沒等他從叔魚那裡離開,禁止亂刈草木的命令就下達了。[20]
不久,魯國的季孫意如被晉國扣押,後來魯國向晉國恐嚇,如果不放季孫意如的話,魯國要與別的大國結盟。韓起於是要釋放季孫意如,季孫意如卻故意給晉國難堪,不願意回魯國了。韓起問叔向,要怎樣令季孫意如回魯國。叔向說自己不能辦到,叔魚可以。韓起於是派叔魚前去,叔魚騙季孫意如說:“我從一些官吏那邊聽說,將會為你打掃在西河附近的館舍,您打算怎麼辦?”暗示將把季孫意如永遠禁錮於西河,季孫意如感到害怕,便趕緊回去了。[21]
邢侯與雍子為了領地疆界打官司,雍子知道錯在自己,為了要贏,竟把自己的親生女兒獻給法官叔魚(羊舌鮒)。叔魚收了雍子所贈送的女兒,便判雍子無罪。
邢侯知道後,在法庭上把雍子與叔魚都殺了。韓宣子因為三人都是貴族,對裁決感到為難,於是要叔向(為叔魚的異母兄弟)論斷三人之罪。叔向說:「鮒將出賣法紀,讓雍子用女兒賄賂法官,邢侯不是法官卻做法官的事,三人都該判死刑。」自己有錯卻想奪得美名是為錯,貪以敗官是為墨,殺人不忌是為賊。《夏書》說:‘昏、墨、賊、殺。’這是皋陶制定刑罰。請按這樣做吧。”
邢侯聽到消息,連忙出逃,韓宣子便命人將邢侯逮捕後處死[22],而已死的雍子和叔魚屍體再拖出來遊街,當作執行死刑。[23]
思想和政見
晉平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36年),鄭國開始將刑法鑄在鼎上,以做為國家的常規法律。叔向致書子產,表達他對此事的意見。他認為用刑法並不能解決問題,有了刑法人民就會存在競爭之心,放棄禮而以刑法為依據,這樣將會導致,他最後警示道:“‘乱狱滋丰,贿赂并行’,在您的有生之年,鄭國可能就要敗落了。我聽說,國家將要滅亡的時候,必然會出現許多制度,或許就是指的這個吧。”子產回信說:“我沒有能力做到您要求的那樣考慮到後代子孫們,我能做的只有挽救目前的局面。”[24]
叔向和子產的這次書信是整個春秋政治史中重要的文獻。他們兩人在對待“禮”的態度上有著嚴重分歧。叔向認為:“行之以禮,守之以信”,要防止人民有競爭的心態。而子產的鑄刑書,是:“民知爭端矣,將棄禮而徵於書。”即認為人民早就知道競爭,儘早會拋棄禮的。叔向並不認為傳統的社會秩序必將滅亡,他擔心的是刑書公佈後將會有新的矛盾產生。子產則是力圖改變傳統社會秩序,然而他也深知新的辦法並不能徹底的解決問題。於是他說:“僑不才,不能及子孫,吾以救世也。”叔向與子產的主張雖不同,但都表現出在春秋中後期政治家們看不到歷史前途的迷茫和苦悶。[1]
晉昭公元年(公元前531年),楚靈王誘殺蔡靈侯於申,並派公子棄疾率軍圍蔡。[25]韓起向叔向問道:“楚國能成功嗎?”叔向回答說:“可以。蔡靈侯本就是殺父自立,他對自己國民沒有恩惠。這是上天要借楚國人之手除掉他,這有何不能戰勝的?然而我又聽說,以背棄信用的方式獲得利益,不可能會再次成功了。楚靈王早先也曾以安定陳國的理由派陳國的太孫吳攻打陳國。陳國人相信了他,他成功後卻將陳國改置為楚國的一個縣。現在又誘殺了蔡國的君主,以軍隊包圍蔡國。這樣就算是能取勝也會受到上天的懲罰。從前,夏桀戰勝了有緡而失掉自己的國家,商紂攻克東夷卻國破身亡。楚國爵位[26]低下而疆域狹小,其行為卻比桀紂還要暴虐,這樣能避免得掉災難嗎?上天借助於壞人之手,並非是要降臨福祉給他,而是要增加他的罪惡。就像上天有五種材料給楚國使用,材料用完了,也就放棄了楚國,這個國家恐怕不能再振興了吧。”[27]
晉昭公三年(公元前529年),楚靈王的弟弟楚公子比(字子干)、公子黑肱(字子皙)和公子棄疾聯合陳國、蔡國、不羹、許國和叶國軍隊攻入楚國,與靈王爭奪君位。韓起又問叔向:“子比會成功嗎?”叔向說:“不會。取得國家有五點困難:有家世卻沒賢臣,有賢臣卻沒天命,有天命卻沒謀略,有謀略卻沒民心,有民心卻沒道德;公子比在晉國已有十三年,晉楚兩國跟隨他的人都並不出眾,這可算是沒有人才。他的族人和親屬有些被消滅,有些則背叛了他,這可算是沒有人擁護。國內沒有可乘之機輕舉妄動,這可算是沒有謀略。一直在外奔波,這可算是沒有人民。流亡在外其國民沒有人懷念他,這可算是沒有德。楚靈王暴虐而無顧忌,公子比要想取代他有五點難處。最終得到楚國的可能是公子棄疾吧!他擁有自己的領地,上面沒有壞事發生,盜賊們都躲藏起來,雖有私欲卻不想違背禮法,其人民也不怨恨他。上天對他有當璧之命,人民也信任他。楚國有動亂而由幼子即位,這是經常發生的事。”公子棄疾既有上天的幫助、有人民的支持、本身有德行和受到寵愛,又合於常理。有這五項利好去掉五點難處,有誰可以傷害他的?公子比的地位,最高也不過是右尹。他既不受寵,也遠離上天的眷顧。論富貴和寵愛他都及不上,人民也沒懷念他,國內也有勢力擁護他,他如何能成功呢?[28]
韓起問:“齊桓公和晉文公不也是如此嗎?”叔向回答說:“齊桓公的母親是衛姬,有寵於齊僖公。有鮑叔牙、賓須無、隰朋輔佐,在外有莒、衛兩國的援助,在內有國氏和高氏的支持。他善於聽從別人的意見,樂善好施且從不做出格的事,因這樣而得到國家,不是很適宜的嗎?而晉文公是是狐季姬的兒子,有寵於晉獻公。他好學不貳,十七歲時就五人追隨他,有魏犫、賈佗為股肱,有齊、宋、秦和楚國作為外援,在國內也有欒枝、郤縠、狐突和先軫為內助。他在國外流亡的十九年間,一直堅定自己的信念。惠公和懷公拋棄自己的人民,人民就追隨他。獻公當時沒有別的兒子了,人民也不會有異心,上天也在佑護著晉國,那還有誰可以取代文公的呢?他們都和公子比不同。楚共王有自己寵愛的兒子,國君人選也不止他一個。在內部,他不施捨自己的人民。在外面也沒有人援助他。來晉國沒有人相送,回楚國也沒有人迎接,這樣人怎麼可能得到楚國呢?”[28]
當年五月,楚靈王在走投無路之下自縊。不久公子比自殺,公子棄疾即位為楚平王。楚國的政局變動不出叔向所料。叔向的這段談話在他的思想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不僅分析了楚國的局勢,也表現出他對身為國君的要求。[1]
Remove ads
叔向和晏嬰都是春秋中後期著名的人物,他們之間的交流言談都表現出對國家前途充滿了憂慮。[1]
晉平公十九年(公元前539年),晏嬰出使晉國,和叔向一同出席宴會。叔向問:“齊國的情況怎樣?”晏嬰回答道:“已經到季世(末年)了。齊國可能到落入陳氏(即田氏,田乞)的手中了。國君遺棄他的人民,使他們歸順於陳氏。齊國以前有豆、區、釜和鍾四種計量工具。四升為一豆,四豆為一區,四區為一釜,十釜則為一鍾。而陳氏的計量工具都增加了一個基數,採用的是五進制,這樣鍾就變得很大了。他借民眾錢時,用他陳家的計量器,而收債時使用公家的(少收債款,刻意向民眾施恩),山上的木材和海中的水產運到市場上,賣價仍和原地的一樣。人民的三分勞動,有二分是在為國家幹活,一分為自己的衣食忙碌。公室倉庫中的東西都堆積腐爛,而普通老人卻在受凍挨餓。國內的市場裡,鞋子很便宜,而假肢卻很昂貴。人民有了痛苦和疾病,陳氏和對自己父母一樣給予溫暖和關懷。所以人民向流水一般踴躍依附他。陳氏的遠祖箕伯、直柄、虞遂、伯戲已經跟隨陳國始祖陳胡公、太姬來到齊國了。”[29]
叔向說:“不錯。我的公室也已經是季世了。沒有人駕馭和管理車馬軍隊。平民貧困潦倒,而宮室卻奢侈無比。人民聽到國君的命令,表現得尤如逃避寇仇一般。公室的後代欒、郤、胥、原、狐、續、慶、伯八個家族的地位如同平民一般。政令都是出於私家,人民無所依。國君從不知悔改,會進沉湎享樂來逃避。公室的衰微還能持續多久呢?《谗鼎之铭》曰:‘昧旦丕显,后世犹怠。’從來都不肯悔改的話,如何能長久的統治下去?”[30]
晏子說,您打算怎麼辦?叔向回答:“晉國的公族將要完結了。我聽說,公室卑微的先兆是其宗族像樹木的枝葉一樣先掉落,然後公室也跟著調零了。我的同宗一共有十一個家族,如今只剩下我羊舌氏一家了,我沒有兒子。公室無度,我能善終就是萬幸了,還怎能奢求後代子孫的祭祀呢?”[31]
叔向和晏嬰的談話情緒是低沉的,他們都對改變國家顯得沒有信心。但還是按自己的方式作出努力。晏嬰想要改變現狀,而叔向則力圖維護傳統。[1]
晉頃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也就是他倆談話後的第二十五年,當權的趙簡子聯合知氏、韩氏、魏氏、范氏、中行氏消灭了公族祁氏、羊舌氏。叔向的兒子楊食我在這次事變中遇難。再後來,知氏联合韩氏、魏氏、赵氏,灭亡了范氏、中行氏;不久后,如叔向及晏嬰料想的一樣,韓魏趙攻灭知氏,三家分晉,田氏也取代姜姓,接手了齊國。[1]
人際交往
叔向與同時代的各國賢能之士如晏嬰、子產、穆叔和季札都有交往。
晉平公十四年(公元前544年)吳國公子季札週遊中原各國。在晉國和叔向一見如故,臨行前對叔向說:“您多努力吧!晉國現在的國君奢侈,大夫都很富有,恐怕權力以後會落入大夫之手。您為人正直,有必要防範災禍的降臨。”[32]
評價
孔子說:
“ | “叔向,古之遗直也。治国制刑,不隐于亲,三数叔鱼之恶,不为末减。曰义也夫,可谓直矣。平丘之会,数其贿也,以宽卫国,晋不为暴。归鲁季孙,称其诈也,以宽鲁国,晋不为虐。邢侯之狱,言其贪也,以正刑书,晋不为颇。三言而除三恶,加三利,杀亲益荣,犹义也夫!” | ” |
現代有觀點認為以叔向的賢能,如果能任晉國正卿,當大有可為。然而因為時運不濟,叔向一直難以充分展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儘管如此,他也仍然竭盡所能為維持晉國的霸主地位而發揮作用。[10]
婚姻
叔向最初欲和申公巫臣和夏姬的女兒結婚,他的母親卻想讓他與自己娘家人結親。叔向說:“父親有很多妾,所以我的母親很多,但庶母兄弟卻很少,我不想再令舅氏女子受苦了。”其母說:“夏姬令三任丈夫、一名國君和自己的兒子非正常身亡,還令一個國家亡國,二位卿逃亡,這難道還不足以做為戒鑒嗎?我聽說:‘極端美麗的人也必有極端醜惡的一面’她是鄭穆公少妃姚子的女兒,子貉的妹妹。可子貉早亡且無後,上天鍾美於她,必將會通過她來敗壞別人。以前有仍氏生的女兒,頭髮非常漂亮,光彩照人,名叫玄妻。樂正后夔娶她之後,生下了伯封,而這小孩人面豬心,貪婪無餍,後來有窮氏的后羿滅掉了他,夔從此失去了祭祀。再比如夏、商和西周的滅亡,太子申生的被廢都是因為漂亮女人的原因。你想怎樣做呢?漂亮的尤物,足夠改變一個人的性情了。德義不夠的人娶了她必將會遭到禍害。”叔向感到害怕,便不敢再娶她。但後來晉平公強迫叔向娶她為妻,後生下楊食我。食我剛出生的時候,叔向的嫂子向婆婆報信,說:“叔向的妻子生了一個兒子”。叔向的母親準備過去探視,等到堂屋,聽到孩子的哭聲就回去了。並說:“這是豺狼的聲音啊,狼子野心般的人,如果不是他,那就沒有人可以令羊舌氏滅亡”於是沒再探視他。[34]
家庭
- 父:羊舌職
- 兄:羊舌赤,字伯华
- 弟:羊舌鲋,字叔鮒或叔魚
- 羊舌虎,字叔虎或叔羆(左傳原文中,於欒盈之禍中被殺者的名單中,羊舌虎和叔羆為兩個人。而世本中則說叔羆是羊舌虎的字。)
- 季夙[2]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的記載,叔向的兒子楊食我的後代避居華陰,日後衍生出“華陰楊氏”。
趣事
年譜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