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齐国

周代諸侯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齐国
Remove ads

齐國周代諸侯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分為姜齊田齊兩個時代。其疆域主要位於今山東省大部、河北省東南部及河南省東北部,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呂尚。齊國是周代重要的封國,齊桓公春秋五霸之一,齊國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原称营丘齊胡公時曾遷都至薄姑(臨淄西北五十里)。姜齊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田齊太公。前386年,田和獲周安王列為諸侯,姜姓齊國被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仍沿用齊國名號,史稱「田齊」,為戰國七雄之一,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齐侯田因齐正式称王(史称齐威王),前221年為秦國所滅。

Thumb
齊國刀幣(貨幣),現藏於山東博物館
事实速览 地位, 国都 ...
Remove ads

歷史

更多信息 山东历史系列条目 ...

姜齊

呂尚受封

Thumb
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復原模型

齊國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當時周武王為了酬謝為周朝的功臣和宗室,大行封建制度,首封身為師父的功臣呂尚於營丘(后改稱臨淄),國名為齊。[5]因國君為姜姓呂氏,故又稱為姜姓齊國呂氏齊國,通称姜齊[6]。太公東去就國,近鄰的夷人萊侯率軍與太公爭奪營丘[7]。太公至營丘後,因應當地風俗,簡化禮節而修政。發展工商業,利用當地魚鹽之利,人口大增,使齊國成為大國[8]

早期歷史

齊國在諸侯中地位崇高,周成王曾在三監之亂後,使召康公命太公呂尚曰:「東至海, 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齊國由此得到征伐之權,成為大國,建都於營丘[9]

周康王時期,周康王分以珍寶之器分給齊丁公呂伋、衛國第二代君主衛康伯晉國第二代君主晉侯燮周公旦之子魯公伯禽[10]

齊丁公三傳至哀公,因受紀侯在周夷王前進讒言被夷王烹殺[11]。哀公死後,他的異母弟呂靜獲立為齊君,是為齊胡公。前866年,齊胡公為防紀國暗算,從營丘遷都至薄姑(臨淄西北五十里)。此舉令齊人震動及有怨言,齊哀公同母弟公子山與私黨率營丘人殺死胡公,將胡公之子驅逐出境,又把首都從薄姑遷到臨淄,是為齊獻公[12]。獻公兩傳至其孫厲公,厲公昏憒暴虐,國民痛恨他,遂聯絡齊胡公之子入齊國攻殺厲公。胡公之子皆戰死,齊人擁立厲公之子呂赤為國君,是為齊文公。齊文公把參與殺厲公的七十人全部處死,結束長達四十餘年的宮廷內亂[13]

Remove ads

僖公小霸

文公三傳至僖公。齊僖公先後與鄭莊公魯隱公結盟,得到兩國幫助,在其後十數年間齊僖公先後主持與多國會盟,平定宋、衞與鄭三國之間的鬥爭[14]。齊國與盟國鄭、魯以宋殤公不向周天子朝覲而討伐宋國、以郕國不聽從周天子之命令而討伐郕國、平定許國逼使許莊公出走,立其弟許桓公為國君、平定宋國華督之亂[15]。前706年,齊僖公又在鄭國公子忽幫助下打敗狄戎[16],但是因贈送禮物給各盟國時,魯、鄭交惡,於前702年,齊國在鄭國要求下聯鄭伐魯[17]。前699年,又應宋國要求,聯合宋、衞、燕三國討伐鄭國,[18]齊國遂形成一個小霸之局面。到了僖公之子襄公在位時,國力更強。在前690年,降服紀國[19]。前686年,齊國又與魯國討伐郕國,郕國降齊[20]

Thumb
春秋諸侯大國簡圖

桓公即位

前685年齊大夫連稱管至父弒殺齊襄公,立其堂弟公孫無知即位。齊大夫鮑叔牙早有預感齊國將發生大亂,在襄公在位期間就保護公子小白逃到莒國(今山東莒縣),另一大夫管仲則協助公子糾逃奔魯國。前685年,齊大臣雍廩殺國君無知與大夫連稱,國內無君,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相回國,魯國派管仲帶兵堵截住莒國到齊國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帶鉤。小白咬舌吐血假裝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這時小白已兼程趕回齊國,高傒迎公子小白回到臨淄即位,是為桓公[21]

齊桓公即位後,發兵迎擊魯國,在乾時(今山東淄博市桓台縣)大戰,魯軍敗走。鮑叔牙給魯莊公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公子糾是齊君的兄弟,不忍殺他,請魯國自己殺他。公子糾的老師召忽、管仲是仇人,請魯國把他們送來,剁成肉泥。如不從命,將要出兵討伐魯國。」魯人害怕,殺公子糾,召忽自殺,管仲被囚。桓公要殺管仲,鮑叔牙勸說:「臣幸運地跟從了君上,君上現在成為了國君。如果君上只想讓齊國成為強國,那麼有叔牙和高傒就夠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業,那麼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能強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聽從他的建議,假裝要殺仇人,把管仲接到齊國。桓公和管仲談論霸王之術,大喜過望,以其為大夫,委以政事[22]

Remove ads

齊國稱霸

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桓公於前681年在(今山東鄄城)召集宋國陳國等四國諸侯會盟,而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自稱為中原盟主的諸侯。後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以周天子的名義,率數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此即為第一次「九合諸侯」。另外,齊桓公還滅了等小國。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即「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弒及抑兼併」,且北擊山戎,南伐楚國,使齊桓公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將齊國的霸業推至高峰。

諸子爭位

桓公晚年昏庸,重用佞臣公子開方易牙豎刁等人,當賢臣管仲隰朋鮑叔牙等相繼逝世,齊國開始走下坡路。

齊桓公和管仲立公子昭為太子,並囑託宋襄公予以照應。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齊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無虧、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黨羽爭位。冬十月,齊桓公餓死。五公子互相攻打,齊國一片混亂。桓公屍體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屍蟲都從窗子裡爬了出來,「身死不葬,蟲流出戶」[23]。後來易牙、豎刁等人擁立的齊君無虧才把桓公收殮。公子昭逃奔宋國[24]。前642年春,宋襄公聯合曹國、衞國、邾國領兵攻齊,以助公子昭歸國爭位。三月,迫於諸侯軍隊的壓力,齊眾大夫在國氏高氏兩家的率領下誘殺豎刁、無虧,迎立太子昭。但其餘四公子的追隨者興兵攻打已入齊境的太子昭,迫使其逃回宋國。同年五月,宋襄公再度發兵,擊敗齊眾公子於甗(今山東濟南附近),太子昭遂得以入齊都臨淄即位,是為孝公。此次動亂之後,齊國國力衰落,齊桓公霸業告終[25]

孝公死後,其子被公子開方殺死,公子潘奪位,是為昭公。昭公死後,其子姜舍在位僅五個月,就被公子商人弒殺自立,是為懿公[26]。四年後,懿公被弒,齊人恨懿公驕恣,廢其子而迎公子姜元於衞[27]。姜元即位,是為齊惠公。一連串的爭位至此結束,但齊國因此國力衰落,只能跟隨晉國與楚國爭霸。

Remove ads

霸業崩潰

惠公死後,齊國國勢日蹙。頃公在位時(前589年),齊軍在鞍之戰中為晉軍所敗。靈公在位時(前555年),齊國因背盟討伐魯國。晉國帥魯、宋、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共十二家諸侯興師伐齊:齊靈公親自率師禦敵,在平陰被聯軍大敗[28]。自此已無力稱霸。

晏嬰相齊

齊國一向由天子二守的國氏、高氏兩公族輔政,其後有鮑氏(鮑叔牙之後)、崔氏(齊丁公嫡子季子之後)、慶氏(公子無虧之子慶克之後)、晏氏(晏弱之後)、高氏(惠公子公子祁之後)、欒氏(惠公子公子堅之後)等卿大夫掌政,卿大夫勢力日大,互相兼併,更開始廢立齊國國君。桓公由高傒迎立。崔杼迎立莊公姜光即位,殺太傅高厚,獨掌朝政。後來因莊公與崔杼妻棠姜有染,崔杼大怒,聯合棠無咎弒君,另立莊公弟公子杵臼為君,即齊景公。前546年,左相慶封(慶克之子)攻滅崔氏,崔杼自殺。前545年,鮑氏、高氏、欒氏攻滅慶氏,慶封逃到吳國。此後,齊國由上大夫晏嬰主持國政。晏嬰生活節儉,謙恭下士。對內匡輔國政,屢次勸諫景公,拔擢賢才司馬穰苴、越石父等;對外出使別國,機敏善辯,不辱使命,使齊國名揚諸侯。

田氏專權

前532年,惠公後代的欒氏、高氏被鮑氏、田氏聯滅,欒施高彊奔魯,齊國公族勢力大大減弱。

田氏為陳國公子田完的後代,因陳國內亂,田完流亡至齊國,獲齊桓公任命為工正。田完傳五世至田桓子田無宇,田氏施惠於民,民心歸田氏,田氏因而強大,晏嬰曾暗地對叔向說:「齊國之政卒歸於田氏矣。」。

田氏的支系子孫田穰苴因打敗晉、燕兩軍獲任命為大司馬,因田氏勢力擴大而警惕的高張國夏對齊景公說穰苴的壞話,司馬穰苴被免官。田僖子田乞立志要除掉高氏和國氏[29]。前500年,晏嬰去世。由高、國兩家把持朝政。前489年,景公病重,遺命國夏、高張扶立少子公子荼為太子,驅逐群公子,遷他們至東萊[30]。不久,田乞發動宮廷政變,滅高、國兩家,高張被殺、國夏奔莒、晏圉奔魯。田乞弒殺安孺子,與鮑牧及諸大夫另立年齡較長的公子陽生為國君,是為悼公[31]。前485年,田成子田恆唆使大夫鮑息弒殺齊悼公,立公子壬為國君,是為簡公。前481年,田恆發動政變,殺死了闞止和簡公,擁立簡公弟弟公子驁為國君,是為平公。

自此之後,田恆獨攬齊國大權,盡誅鮑、晏諸族。田氏家族專權於齊國平公、宣公康公三代。

Remove ads

田齊

田氏代齊

前391年,齊康公被田和放逐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32][33],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齊太公。前386年,田和獲周安王列為諸侯,姜姓齊國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以顯示別於姜姓齊國,史稱「田氏代齊」,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前379年,齊康公死,田氏並其食邑,姜太公至此絕祀[34]

戰國稱王

太公三傳至其孫威王時,威王任用鄒忌為相改革政治,任用田忌孫臏為將,齊國遂變得強大。前353年,齊國大敗魏國於桂陵。前341年,齊又大敗魏軍於馬陵。前334年,威王與魏惠王「會徐州相王」,正式稱王。威王晚年,國相鄒忌與將軍田忌爭政。前322年,田忌中了反間計攻打臨淄、謀取鄒忌,戰敗後逃亡至楚國[35]直至宣王即位後,才召他回國恢復舊職。[36]

秦齊稱帝

前314年,燕國發生「子之之亂」;在孟軻勸說下[37],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眾」攻破燕國。前301年,齊聯合韓、魏國攻楚,大敗楚國。前298年-前296年,齊聯合韓、魏連年攻秦,攻入函谷關,迫秦求和。前288年十月,秦王稱西帝,遣使立湣王為東帝,且在互相稱帝之後,欲約與共伐趙。蘇代勸說湣王後,湣王稱帝二日後而復歸王號。同年十二月,呂禮自齊入秦,秦王亦去帝復稱為王[38]。前286年,湣王滅宋國,南侵楚國,西侵三晉,齊國勢到達巔峰。湣王意欲吞并二周,成為天子[39]

樂毅破齊

前284年,燕昭王樂毅為上將軍,合燕、秦、韓、趙、魏伐齊攻入臨淄,連下七十餘城,齊城不下者只有即墨[40]。湣王逃入莒,被楚將淖齒殺死。[41][42]王孫賈與莒人殺淖齒,立湣王子法章為齊襄王[43]

田單復國

燕軍引兵東圍即墨,城中推舉田單為將。雙方相持達五年。前279年,燕昭王逝世,燕惠王繼位,田單用反間計使樂毅被廢職,燕惠王改派騎劫代替樂毅為將領,樂毅被迫出奔趙國。田單組織反攻,以「火牛陣」大敗燕軍,收復失地。齊雖復國,但元氣大傷,無力再與秦抗衡[44]

秦滅齊國

前265年,齊襄王死後由其子田建即位,由母親君王后輔政。前249年,君王后逝世後,王后的族弟后勝執政。后勝為人貪婪,在秦國不斷賄賂之下,齊王建聽信了后勝的主張,對其餘五國袖手旁觀,也不加強戰備[45]。終於到五國滅亡後,齊王才頓感到秦國的威脅,慌忙將軍隊集結到西部邊境,準備抵禦秦軍的進攻。前221年,秦王在滅亡韓、趙、魏、楚、燕之後,以齊拒絕秦使者訪齊為由,命王賁率領秦軍伐齊,秦軍避開了齊軍西部主力,由原來的燕國南部南下直奔齊都臨淄。齊軍面對秦軍突然從北面來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齊王建出城投降,齊國滅亡。秦國統一天下,在齊地設置齊郡琅邪郡[46][47][48]。自此秦國統一天下,並建立秦朝

齊國君主列表

姜齊君主列表

更多信息 稱號, 國君本名 ...

田齊君主列表

齊國田氏稱王之前的領袖

更多信息 稱號, 領袖姓名 ...

田齊君主

更多信息 稱號, 國君姓名 ...

附:楚漢之際齊國君主

更多信息 稱號, 國君姓名 ...

參考文獻

参见

延伸阅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