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美國駐法國大使

外交機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國駐法國大使
Remove ads

美國駐法國大使(英語:United States ambassador to France,法語:Ambassadeur des États-Unis en France),是美國總統法國總統正式代表。自美國獨立戰爭以來,美國一直與法國保持外交關係。1893年,兩國關係升級為大使級。外交關係貫穿法國的兩個帝國、三個君主國和五個共和國。自2006年起,駐法國大使兼任駐摩納哥大使。

事实速览 美國駐法國大使, 官邸 ...
Remove ads

列表

凡尔赛宫廷大臣(1778年–1792年)

美國與法國凡爾賽宮廷之間的關係於1778年通過簽署《友好通商條約英语Treaty of Amity and Commerce (France–United States)》而建立。作為一個共和國,美國無權派遣大使。相反,關係維持在較低的外交官銜的公使級。該職位正式名稱為美利堅合眾國駐凡爾賽宮全權公使(英語:Minister Plenipotentiary from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t the Court of Versailles)。

更多信息 名稱, 任命 ...
Remove ads

第一共和国公使(1792年–1804年)

更多信息 名稱, 任命 ...

1796年,由於法國對美國在第一次反法同盟戰爭中保持中立的憤怒,兩國外交關係破裂。在督政府拒絕接受查尔斯·科茨沃斯·平克尼的全權證書後,任命了一個委員會與法蘭西共和國進行談判。該委員會的成員——平克尼、約翰·馬歇爾埃爾布里奇·格里——都被授予「特命全權公使銜」。[1]法國官員在開始談判之前索要賄賂,導致XYZ事件中的任務泡湯。敵對行動最終導致美法短暂冲突之間。1800年公約才恢復外交關係。

更多信息 名稱, 任命 ...

1803年,詹姆斯·門羅被任命為駐法蘭西共和國全權公使,負責路易斯安那購地的談判。[2]然而,羅伯特·李維頓仍然擔任代表團團長。

杜伊勒里宫廷大臣(1804年–1848年)

由於凡尔赛宫法國大革命期間被拆除,拿破崙一世將法國宮廷歸還至1682年之前的杜伊勒里宮所在地。所有未來法國君主的美國大臣都將被委派到杜伊勒里宫维也纳会议標準化了外交官銜制度後,美國繼續派出一名公使,並被正式授予特命使節和全權公使銜。

更多信息 名稱, 任命 ...
Remove ads

第二共和国公使(1848年–1852年)

更多信息 名稱, 任命 ...

杜伊勒里宫廷大臣(1852年–1870年)

更多信息 名稱, 任命 ...
Remove ads

第三共和国公使(1870年–1893年)

更多信息 名稱, Appointment ...
Remove ads

驻第三共和国大使(1893年–1942年)

成为共和国后,法国继续与其他大国互派大使。这结束了长期以来只有大国君主国才能与其互派大使的规定。

更多信息 名稱, 任命 ...
Remove ads

驻第四共和国大使(1944年-1961年)

更多信息 名稱, 任命 ...

驻第五共和国大使(1961年至今)

更多信息 名稱, 任命 ...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