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美日同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日同盟
Remove ads

美日同盟(日语:日米同盟にちべいどうめい Nichi-Bei Domei)是日本美國之間的軍事聯盟,联盟最早于1951年签署,1952年生效的《美日旧安保条约》,1960年修改后签署《美日安保条约》。该联盟进一步被改革成一系列“行政”协议、“部队地位”的公开协议和秘密协议,这些协议在两国都没有经过立法审查。

Thumb
美日安保条约正本(日文版)

根據該聯盟的條款,美國承諾在遭到第三國襲擊時保衛日本,作為回報,日本允許美軍駐紮在日本領土上,並支付可觀的“同情費”來承擔費用美國在日本的基地。駐紮在日本領土上的美國軍隊比美國以外的任何國家都多。 [1]在實踐中,保護日本免受攻擊的承諾包括將美國的“核保護傘”擴大到日本列島

兩國還在有限的基礎上共享國防技術,努力確保各自軍隊的互操作性,並經常參加聯合軍事演習。[1]

雖然日本国憲法第九條禁止日本保持進攻性軍事能力,但日本通過金錢捐助和派遣非戰鬥地面部隊支持了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等美國大規模軍事行動。[2]

Remove ads

组成

美日同盟是作为结束美国领导的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1945-1952)的条件而强加给日本的。最初的《美日安全条约》在1951年9月8日与旧金山和约同时签署,和约结束了亚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于1952年4月28日正式结束占领日本时生效。[3]

最初的安全条约没有明确的终止日期或废除方式,允许驻扎在日本的美军在不事先与日本政府协商的情况下用于任何目的,有一项条款专门授权美军镇压日本国内的抗议活动,并且没有承诺美国在日本遭到第三方袭击时保卫日本。

由于最初的条约过于片面,它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都是日本抗议的目标,最著名的是1952年5月1日的“血腥五一英语Bloody May Day (1952)”抗议活动,日本领导人不断恳求美国修改条约。[4]

吉田主义

吉田主义是在1948年至1954年担任日本首相吉田茂采取的一项战略。他专注于重建日本国内经济,同时严重依赖与美国的安全联盟。吉田主义于1951年出现,它塑造了日本进入21世纪的外交政策。首先,在冷战中,日本与美国坚定地结盟。其次,日本依赖美国的军事力量,将自卫队的力量限制在最低。第三,日本强调经济外交。吉田学说被美国接受;实际术语是在1977年创造的。吉田主义的经济政策是由担任财政部长和后来担任日本首相的池田勇人推动的。有历史学家认为这项政策是明智和成功的,但也有人批评它幼稚且不恰当。[5]

50年代日本反驻日美军抗议

即使在1952年军事占领日本结束后,美国仍在日本领土上保留了大量军队。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仍有26万美军,在全国(不包括冲绳)使用2824个军事设施,占领了1352平方公里的土地。[4]

大量的军事基地和美军与当地居民产生了摩擦,并出现了一系列反美军抗议活动,包括1952年至1953年的内田抗议活动、1955年至1957年的日川斗争和1957年的吉拉德事件。[6]

随着抗议的规模越来越大,使美国总统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大幅减少驻扎在日本本土的美军人数(同时在美国占领的冲绳保留大量军队),并最终重新谈判关于美日同盟的条约。[7]

1960年条约危机

Thumb
1960年6月18日,针对修订的《美日安保条约》的大规模抗议活动

1960年,日本首相岸信介试图在日本国会批准修订后的条约,但遭到了民众和反对派的大规模抗议。

与原始条约相比,修订后的条约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承诺在袭击中保卫日本,在派遣驻日美军到海外之前需要事先与日本政府协商,删除了授权镇压国内动乱的条款,并规定了最初的10年有效期,之后任何一方都可以提前一年通知废除该条约。

然而,许多日本民众,尤其是左派人士,甚至日本政府内部一些中间派和右翼人士,更倾向于在冷战中采取中立路线,因此反对修改后的条约,以此表达他们对整个美日同盟的反对。

当岸信介不顾民众的反对在国会强行通过该条约时,抗议活动的规模急剧升级,迫使岸信介辞职,并取消了艾森豪威尔为庆祝新条约访问日本的计划,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池田勇人约翰·肯尼迪担任领导人,他们致力于修复美日同盟。肯尼迪和新任驻日大使埃德温·赖肖尔提出了“平等伙伴关系”的新口号,并试图将联盟置于更平等的基础上。1961年6月,池田和肯尼迪还在华盛顿特区举行了一次首脑会议,池田在会上承诺日本将更多地支持美国的冷战政策,肯尼迪承诺将日本视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亲密盟友,像美国和英国的关系一样。[8]

Remove ads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秘密条约

为了防止1960年修订条约时再次发生危机,日本和美国发现,通过签署秘密协议而不是需要立法批准的正式修订来改变美日联盟的条款更方便。

20世纪60年代初,美日达成了一项秘密协议,根据该协议,日本政府允许美国海军舰艇在经过日本基地时携带核武器,并向日本港口排放限量的放射性废水。

同样,作为20世纪60年代末冲绳回归日本谈判的一部分,日本首相佐藤荣作和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达成了一项秘密协议,即使在冲绳回归日本控制后,美国仍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向冲绳的美国基地引入核武器,这违反了佐藤荣久公开宣称的“无核三原则”。

日本参与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1990年,美国呼吁其盟友日本在海湾战争中提供援助。然而,当时日本和平宪法规定禁止向海外派遣日本军队。因此,日本在战争中提供了90亿美元的经济支持。

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期间,日本政府修改了对宪法的解释,因此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日本能够派遣非战斗地面部队提供后勤支援,以支持美国在伊拉克的行动。

当前对美日同盟的看法

尽管在20世纪50年代美日同盟成立之初,日本对美日同盟的看法是负面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对该同盟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根据2007年的一项民意调查,73.4%的日本公民赞赏美日同盟,并欢迎美军在日本的存在。

对美日同盟反对最强烈的一个地区是冲绳,那里的驻日美军比日本其它地区集中,反对联盟的抗议活动仍然很强烈。冲绳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岛屿,拥有32个独立的美国军事基地,占日本基地的74.7%,其中近20%的冲绳土地被这些基地占用。冷战结束后,日本是驻外美军人数最多的国家,2021年约为55000人。2024年7月28日,日本和美国国防部长和外交官在东京举行会议,在中国威胁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加强军事合作和导弹生产。他们重申了他们的联盟,并解决了涉及中国和朝鲜的地区安全问题。2025年1月,由于亚洲紧张局势加剧,日本首相石破茂、菲律宾总统小费迪南德·马科斯和美国总统乔·拜登承诺深化三边关系。三方同意加强经济技术合作。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