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Remove ads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英語:Myofascial pain syndrome縮寫:MPS),也稱為慢性肌筋膜疼痛Chronic myofascial pain,縮寫:CMP),大陆称肌筋膜炎。特徵是有多個激痛點和緊繃筋膜結締組織)的慢性疼痛症候群。激痛點的症狀包括:焦點壓痛、觸診可再現激痛點疼痛、觸診有肌肉緊繃點、相關肌肉有假性無力、轉移痛英语Referred pain、激痛點按壓五秒可致關節活動度英语Range of motion受限[2]

事实速览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异名 ...

一般認為病因是肌肉組織的緊繃或痙攣[1]。診斷主要基於症狀來判斷,也可能搭配睡眠檢查[1]

治療可包括止痛藥物理治療護齒器英语Mouthguard,偶爾會使用苯二氮䓬类藥物[1]。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為顳頜關節痛英语Temporomandibular pain相對常見的原因[1]

Remove ads

症狀與體徵

肌筋膜疼痛是指肌肉或筋膜(一種包圍肌肉的結締組織)的疼痛,可發生在身體上不同的獨立區域[3]。因為身體任何肌肉或筋膜都可能患病,所以能導致多樣的局部症狀。

一般來說,這種肌肉疼痛是穩定不變和深沉的。根據情況和位置的不同,疼痛的嚴重度可以從輕度不適到極難忍受和閃電般痛感。皮下可能看到或感覺到激痛點。即使經過典型的自我照護英语Self-care[4],例如冰敷熱療、休息,疼痛也無法自行緩解[5]創傷過度使用後,某些緊繃的肌肉纖維可能會形成敏感的區域,這些區域稱為激痛點[3],觸診激痛點時可引起非皮節痛。在患部可以發現自主神經紊亂和自發性的肌電活動

病因

詳細致病機轉仍不明朗。肌肉的激痛點可能會導致該整塊肌肉的疼痛[3]。但也有至少一項研究不主張激痛點會引起肌筋膜疼痛症候群[6]。有些系統性疾病英语Systemic disease,例如結締組織疾病,亦可能導致此病症[7]姿勢不良英语Poor posture情緒不安英语Emotional disturbance也可能引起此病症[8]

診斷

診斷通常基於症狀來判斷,也可能搭配睡眠檢查[1]

治療

使用激痛點放鬆術的按摩療法可有效緩解短期疼痛[9]物理治療如採取溫和的牽拉英语Stretching鍛鍊可能有助於恢復關節活動度英语Range of motion運動協調性。一旦激痛點消失,可以開始進行肌力訓練,從而有益於局部肌肉系統的長期健康[10]

肌筋膜放鬆術英语Myofascial release溫和地按摩筋膜,可能改善病情[11]

一項系統綜述認為乾針治療英语Dry needling似乎可用於輔助下背部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標準治療,但是由於該研究規模較小且品質較差,因此無法作為明確的建議[12]

姿態評估並利用人體工學可以在早期治療階段緩解症狀[13]。在舒適的關節活動度內進行溫和且持續的牽拉運動可以減輕症狀。也鼓勵進行規律且低強度的運動[14]

物理治療尚包含熱療[15]經皮神經電刺激英语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16]等。

藥物治療可包含止痛藥[15]肌肉鬆弛劑[17]抗憂鬱劑[15]等。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參考書籍

Loading content...

外部連結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