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臺北市舊町名列表

日本時代台北市町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臺北市舊町名臺灣日治時期臺北市所使用的日式町名,始於1920年的行政區劃分制度改革。當時先是將原來的行政單位「街」、「庄」改為「大字」或「字」,後來到了1922年町名改正又將臺北市的部份「大字」重劃為町。這些町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房屋門牌不再使用日式町名,地籍代號的日式町名被改成清代臺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年至1987年間,臺灣地籍圖重新測繪後,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全部廢除。

町名一覽

更多信息 町名, 丁目數 ...
Remove ads

其他町名

日治時代晚期,由於臺北都市擴張,出現新的日式町名,位於當時市區東南的昭和町本鄉町三笠町、神田町、御園町,以及位於當時市區以東的東町、大安町、堀川町,但是這些町名並非行政區劃的町,只是新興的宿舍街或住宅街的地名。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1. 《臺北市志》卷一 沿革志 封域篇.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88-06: 52–61.
  2. 《臺灣總督府行政區域便覽》
  3.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
  4. 《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2019-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9).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