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臺灣漢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臺灣漢人,或稱臺灣漢族,是指出生或居住在臺灣群島澎湖群島漢族,主要由17至19世紀間、1945年至1949年間等兩大批來自中國大陸漢族構成[2]末至清代零星由山東[a]江蘇[b]浙江[c]江西[d]福州府[e]興化府[f]廣州府[g]以及多數福建廣東兩省的閩南裔臺灣人[h]客家裔臺灣人[i]等地渡臺移民後裔形成最早的一批。民國時期(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仍不斷有人來到大正昭和年間日本治下的臺灣謀生[j]。而1945年至1949年的移民成分更為複雜、來源更廣。其為臺灣人口最多的族群[37],佔臺灣總人口中約97%[1]。现在的主要語言有中華民國國語臺語臺灣客家語等三種;臺灣日治時期受官方同化政策的影响,日語也曾與臺語(時稱臺灣語)、客家語(客語)並列為主要語言之一[38]二戰後因的語言政策所致,現今以中華民國國語為通用語言[39]

事实速览 臺灣漢人Tâi-uân Hàn-jîn(臺語)Thòi-vàn Hon-ngìn(客家語), 總人口 ...

臺灣漢族並沒有簡單、統一的規定,常見的標準包含:有移民背景(主要從中国大陸)、會過漢族傳統節日。有時會使用反面的定義。像是臺灣漢族可以被定義為:不使用臺灣原住民族(如阿美族西拉雅族)的語言,也不過這些民族的傳統節日。

Remove ads

移民祖籍與人口統計

臺灣漢人有兩波主要的移民潮:來自十七至十九世紀的清朝,以及1945年至1949年的中國大陸

更多信息 年份, 人口 ...

1926年的普查統計中,3,116,400人籍貫為福建、586,300人為廣東。(以移民時清朝明朝的區域劃分福建省廣東省。)數據顯示,以福建安溪人和廣東惠州[k]的地理分布最為集中。

更多信息 省份/居民(千人), 福建 3,116.4 ...
Remove ads

歷史

清治時期

族群間的衝突,被清朝稱為「分類械鬥」,造成的結果就是決定了族群的分佈。多數衝突是漳州和泉州之間的漳泉械鬥 [59] ,以及閩南、廣東(多為客家)間的閩粵械鬥(閩客械鬥)。

臺灣第一位進士鄭用錫,寫了篇〈勸和論〉,希望藉此解決衝突。[60]

某些地區,因為某種語言的強勢,導致人口較少的族群去適應多數人使用的語言,並失去了原本的語言。他們被稱作「福佬客」或「客福佬」。[61]

戰後時期

臺灣漢人大多來自二戰前的福建和廣東,二戰後,漢族移民來自中國大陸的各個不同的省份(不限於閩粵)。除了與臺灣漢族一樣的閩南民系(包含潮州民系)和客家民系能較快融入二戰前移居的臺灣漢族外,其他漢族民系由於不同的語言、生活習慣、思想等原因,有時導致這兩個群體之間生活習慣或觀念的不同。

其他

在臺灣,漢族最早接觸到台灣原住民族,清治時期漢人男女比例嚴重失衡,有極少部分(不足1%[62])漢人男子遂與平埔族女子成婚。末至代漢人亦經由教會洋行歐洲人交流,荷蘭西班牙墨西哥等地鑄造的錢幣也出現在日常生活[63]

目前分佈

臺灣漢族分佈在臺灣島澎湖群島,在臺灣島以西半部漢族人口最密集,東半部花蓮縣臺東縣因較晚開發,漢人人口沒有西半部的高。在澎湖群島,全境分佈漢族閩南族群,主要為泉州同安裔[m]

與其他亞洲族群的生物特徵和關係

75%亞洲人口最大似然估計樹狀圖:[64]

日本人(大和族,關東

日本人(大和族,關西

琉球人(琉球族)

韓國人(朝鮮族)

中國大陆漢人(北京

中國大陆漢人(上海

臺灣閩南民系漢人

臺灣客家民系漢人

新加坡福建裔漢人(閩南語使用者)

中國大陆漢人(廣東

赫蒙族瑤族

Remove ads

語言

臺灣漢人使用的語言包含漢語族中華民國國語臺灣閩南語臺灣客家語及其他漢語族語言,文字以臺灣漢字為主並以注音符號羅馬字母(台羅)拼音。

語言多樣性

洪惟仁將臺灣區分為七個語言區(不含金門、馬祖),其中一個為南島語區、五個漢語區、及一個混合區。[65]

更多信息 地區, 涵蓋的語言 ...

非漢族語言影響

漢族移民來到臺灣後,與島上其他的語言相互影響。例如臺灣閩南語中,一種土地面積的單位「甲」(0.9699英畝),來自荷蘭語「田地」一詞「akker」(akker>阿甲>甲)。

更多信息 原始語言, 羅馬拼音 ...
Thumb
Yehliu (野柳, 闽南语Iá-Liú),北台灣的一個風景區。這個名字來自西班牙人Punto Diablo, 意思是魔鬼岬(Cape Devils)
更多信息 原始語言, 漢字 ...
Remove ads

文化

烹飪

Thumb
滷肉飯,一種臺灣漢人的菜餚
更多信息 民系, 食物 ...

宗教

臺灣漢人大多數信仰道教佛教(包含臺灣民間信仰),有11,796間登記立案寺廟(78.4%道教、19.6%佛教)[66],近現代亦多有信仰基督宗教者。

孔廟

Thumb
臺北孔廟

祭孔是早期漢族士紳生活中,很重要的信仰之一,著名的孔廟臺南孔子廟彰化孔子廟臺北孔子廟等。

姓氏

更多信息 漢姓, 威妥瑪拼音 ...

至清代結束前,臺灣已擁有福建漢人160姓[o]廣東漢人約110姓,及少數其餘省份的漢人各姓[p]移民當中的傳統大姓往往出自眾多村庄地點渡臺匯聚而成,一些相對少見的姓氏,有時也具有多個來源[q]。在傳統的漢人社會中,孩子繼承父親的姓氏。基於男性特異性的Y染色體上的短串聯重複序列,臺灣漢人析在大多數顯示出高單體型多樣性。[74]

藝術

更多信息 民系, 分類 ...

文字記錄

二十世紀前由台灣漢人所著或與台灣相關的作品包括:東番記陳第,1603)、裨海紀遊郁永河,1697)、臺海使槎錄黃叔璥,1722)、台北道里記姚瑩,1821)、勸和論(鄭用錫,1854)、臺陽見聞錄(唐贊袞,1891)、臺游日記(蔣師轍,1892)。地圖及地誌類作品則有康熙臺灣輿圖(約1699~1704)、臺灣府志(1685~1764)、諸羅縣志周鍾瑄,1717)、海國聞見錄(陳倫烱,1730)、噶瑪蘭廳志(1852)、臺灣輿圖並說(1880)等。

參見

備註

參考文獻

註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