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遊記 (無綫1996年電視劇)
無綫1996年電視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西遊記》(英語:Journey to the West),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古裝著名神話電視劇,29周年台慶劇,1996年11月18日在翡翠台首播,1998年在明珠台首次以粵語及英語雙語重播,2000年、2003年、2012年在翡翠台重播,2014年在TVB星河頻道重播,2020年2月20日至4月1日在TVB经典台重播。中国大陆湖南卫视引进名为《齐天大圣I》。[1]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5年8月7日) |
Remove ads
选角
据編劇葉廣蔭於網站“編審有話兒”述,起初編劇張華標屬意古巨基飾演,另一邊戲劇總監梁材遠原意吳家樂飾演,但葉本人希望孫悟空由张卫健接演,而本劇監製也覺得可行,但在确定前张卫健起初并不想回港拍攝,因為他剛剛在台灣走紅,擔心離開台灣後會遭歌迷摒棄,像以前香港的影迷一樣。但經過電視台多次邀請和胞弟說服之後答應。至于猪八戒第一人选原为吴孟达,但因为档期问题而辞演,而改由黎耀祥饰演。至于沙僧一角则由麦长青饰演。而令监制最烦恼的一角唐三藏,因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演员饰演而悬空,直至监制找來在亞視擔正《郎心如鐵》、《九王奪位》、《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的江华到無綫,不少曾效力友台的無綫幕後人員皆認為以其演技,足以饰演慈悲为怀的唐三藏,最后唐三藏一角鐵定江华饰演。
剧集未播出前,無綫內部只少許看好,但重視度不如同年台慶劇《新上海灘》(《新》翻拍1980年舊版,而且請來了首席小生鄭少秋及久未拍劇的鄭裕玲主演,但沒有多大反响)。然此劇收視击败《新》,而且奪得全年收視第一。
Remove ads
演員
Remove ads
Remove ads
Remove ads
Remove ads
歌曲
台灣播出版
本剧与原著相同之处
在中国影视作品中首次呈现“唐太宗地府还魂”、“袁守诚与泾河龙王打赌”、“泾河龙王更改施雨点数触犯天条”、“魏征梦中斩龙”的情节,相比与中国央视版《西游记》剧情遗漏,在本剧中这些剧情均已完整展现。
劇中犯駁之處
劇中各角色均以廟號“唐太宗”)稱呼唐朝皇帝李世民,然而中國皇帝於駕崩後才有廟號。
劇中的唐三藏多次唸《心经》,惟《心经》乃是唐三藏取经后所翻译的梵文佛经。
劇中(第11集),夢魔話〝呢一餐,馬騮,臭和尚,肥豬肉,滿漢全席,我地食硬〞,然而〝滿漢全席〞為清朝宮廷料理。
劇中(第16集),沙僧提到豬八戒以豬扮死,就好像“狸貓換太子”,然而“狸貓換太子”是宋朝初年發生的。
劇中孫悟空扮成書生唸情詩,曾唸出北宋女诗人李清照之「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劇中豬八戒多次唸出「多情自古空餘恨 此恨綿綿無絕期」,惟此兩句的創作者(清代魏子安及中唐的白居易)當時均未誕生。
原著《西遊記》中西海龍王三太子是因為誤吞唐僧的白馬坐騎,之後被觀音菩薩點化才成為白龍馬。劇中西海龍王三太子因為要躲避孫悟空的追殺而變成白馬,之後被觀音菩薩點化才成為白龍馬兼唐僧的坐騎,與原著不同。
评价
《西遊記》是無綫電視於1990年代末期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此劇首播時創下高達44點的收視紀錄,為1996年全年十大香港電視影集中排名首位,保持(自1992年起計)歴年十大最高收視第七位(平均36點)。此劇在香港被譽爲由《西遊記》改編的影視作品中的經典。此劇演出之部份演員亦因為是次演出而人气急升,包括當中四大主角,尤其是令張衛健在香港再度爆紅。此系列(包括《西遊記(貳)》)亦為黎耀祥的成名作品。
《西遊記》在1997年壹電視大獎十大電視中為第一位,而張衛健也獲1997年壹電視大獎十大電視藝人第三位和1999年萬千星輝頒獎典禮 最難忘男主角。
本片播出時在香港大熱,普遍受到小童及年輕人的喜愛,當中張衛健始創的名句「呦!打妖精!使乜驚啊!」(粵語)(「唷!打妖精!有什麼好害怕的!」)成為當年香港人的口頭禪。但部分家長批評此片其中的口頭禪代表動作有挑釁性,而不准自己的子女觀看。
轶事
影碟發行
以下影碟發行由電視廣播(國際)有限公司授權:
香港發行代理商現代音像(國際)有限公司於2001年推出發行了《西遊記》VCD影碟零售版本,此影碟將已播放的集數並製作成20隻碟版本,每隻碟跟電視劇的每集片長約60分鐘一樣,設有粵語及國語發音版本並配上繁體中文字幕。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