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迷惑细长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迷惑细长蚁(学名:Tetraponera ambigua)是细长蚁属的一种,属于细长蚁迷惑种团ambigua species-group)。[3] 是爲數不多具有二態性伪切叶蚁亚科(Pseudomyrmecinae)物种。

事实速览 迷惑细长蚁, 科学分类 ...
Remove ads

棲息地

该物种主要居住于枯枝,但也可以在其他環境中生存,在半干旱环境中似乎比在热带雨林中更常见。

分佈國家

安哥拉、博茨瓦纳、喀麦隆、刚果民主共和国、吉布提、埃塞俄比亚、加蓬、冈比亚、肯尼亚、毛里塔尼亚、莫桑比克、纳米比亚、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索马里、南非[模式产地]、苏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也门、津巴布韦,阿尔及利亚、埃及、以色列、利比亚。[4][1]

鑑定

在迷惑种团中,该物种的工蚁特征是其中等大小、相对较小的眼睛(REL2:0.54-0.60)、胸部背廓相对平坦和丰富的立毛。正中額叶的配置、觸角柄节的形状和體表紋路的细节存在一些差异。正如广泛分布的物种所预期的那样,但这种变化似乎具连续性,并且与单一多型物种的假设一致。当然,更详细的遗传和表型分析可能会推翻这一判断。[5]

體態描述

上颚咀嚼缘有四颗小齿;額部前缘从凸形和锯齿形到钝三齿形不等;触角沟的正中叶横向扩展并覆盖大部分触角插入处;中单眼不存在,或发育薄弱;前胸背板外侧亚缘;中胸背板侧轮廓或多或少平坦,背部微凸;并胸腹节的背面长度小于后斜面,该两个表面比其他迷惑种团物种更容易區分;腹柄节粗壯,长度不到高的两倍;腹柄下突缺失。[5]

表皮呈革状或点状且不透明;头部的后外侧角更粗糙的角质层斑块且變化大;前胸背板的一侧有不同数量的弱不规则纵向隆突,延伸到相邻的中胸背板上。立毛較多(CSC和MSC值),存在于中胸背板和前胸背板上;身体大部分有分散的短柔毛,第四腹节上的短柔毛數量为中等密度(毛发與毛发之间的間隙小于其长度)。全身呈淡黄橙色至橙棕色。[5]

數值

(n = 14)。HW 0.61-0.71,HL 0.86-0.99,LHT 0.55-0.63,CI 0.69-0.79,FCI 0.19-0.25,REL 0.41-0.45,REL2 0.54-0.60,SI 0.52-0.60,SI3 0.89-1.07,FI 0.43-0.51,PLI 0.56-0.76,PWI 0.47-0.59,LHT/HW 0.84-0.94,CSC 18-40,MSC 12-44。[5]

分類學

异名

Sima bifoveolata

泰勒(Taylor)與麥加文(McGavin)于2020将次异名S. bifoveolata视为有效物种。他们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来支持这一觀點,且描述的小型工蚁与正模标本的胸部和腹部特徵完全匹配。但同时这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迷惑细长蚁存在工蚁分化。他们將其稱爲:“一种相当小的蚂蚁,小型工蚁體長为3.8-4.2mm(TL:3.8-4.2);大型工蚁体长为4,5-5.0mm(TL:4.5-5.0)。”,沃德(Ward)没有给出任何迹象表明迷惑细长蚁具有大型工蚁。因此沃德对迷惑细长蚁的工蚁品级分化觀點存在一定疏漏。[6]

迷惑细长蚁赤红亚种 Sima ambigua subsp. erythraea

泰勒與麥加文于2020将该分类单元视为有效物种。因为赤紅细长蚁的胸部轮廓为三个浅凸形,有相当丰富的立毛,而在迷惑细长蚁的正模标本中,胸部接近扁平,并且很少有非常短的立毛(基于AntWeb.org的CASENT0904033号标本]。迷惑细长蚁的亚种次异名“S. a. rhodesiana”與迷惑细长蚁的特徵是一样的。他们指出沃德于2006年发表的文章中表明“迷惑细长蚁具有“茂密的立毛””[5],而他们則指出“迷惑细长蚁和S. a. rhodesiana的正模标本并没有显示出茂密的立毛”。AntWeb的CASENT0904033号标本所展示的迷惑细长蚁正模标本标本清楚地显示出其具有几根立毛。但由于这是一个较旧的标本,因此自收集以来可能已受到损坏,所以没有完整的毛发。依靠该单个模式标本来代表整个物种会导致不正确的结论,因为无法测量物种内的不同體態或检测单个标本的损害。在重新评估迷惑细长蚁和所有相关體態之前,将赤红细长蚁作为迷惑细长蚁的次异名是更好的做法。[6]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