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重农抑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的一種经济政策,統治者將農業視為本業,商業視為末業,故重农抑商也被称为重本抑末。是指政府只重视农业生产,抑制商业的发展。
歷史
早在春秋時期,管仲在齐国就已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商鞅变法时,商鞅又在秦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戰國時期法家人物韩非子提出耕農為本務、工商為末作,並認為工商业者是国家的“五蠹”(五類害蟲)之一,應予以剷除。荀子則認為農業可使「國富」,而工商業會使「國貧」,《呂氏春秋》也有類似思想[1]。
秦始皇消滅六國后,繼續在秦朝推行重農抑商政策,並多次遣发商人到边境戍守。此後歷代王朝均堅持重農抑商政策。但在南宋時期,葉適率先對重農抑商提出質疑。明清之際的黃宗羲又提出工商皆本[2]。鴉片戰爭後該政策逐步取消[3]。甲午戰爭後,清朝政府甚至發佈命令明確表示支持工商業發展[4]。
参考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