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最佳台語男歌手獎 (金曲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獎是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在臺灣舉辦的金曲獎現行頒發獎項。1990年首屆設立「最佳男演唱人獎」後,台語男歌手便可報名角逐。獎項於1991年(第3屆)及2003年(第14屆)兩度依演唱語言劃分後便獨立設獎,並於2007年(第18屆)更名為「最佳台語男歌手獎」迄今。在歷屆獲獎及入圍者中,蕭煌奇獲獎4次居冠,洪榮宏獲獎3次居次,蔡振南、陳建瑋、謝銘祐和蘇明淵則各獲獎2次;王識賢共獲提名11次,居入圍次數之首位。
Remove ads
沿革
1990年,首屆金曲獎設立「最佳男演唱人獎」。
1991年,第3屆起,演唱人獎始依照演唱語言劃分為「國語歌曲」及「方言歌曲」兩類。
2003年,第14屆時,方言演唱人獎再依方言分別設立:台語男演唱人、台語女演唱人、客語演唱人以及原住民語演唱人四個獎項;其中「最佳台語男演唱人獎」
2007年,第18屆起,更名為「最佳台語男歌手獎」迄今。
歷屆獲獎暨入圍名單
獲獎者 |
- 1990年 第1屆:設立「最佳男演唱人獎」
首兩屆演唱人獎尚未依演唱語言劃分。非以台語專輯獲獎或入圍者,以「†」符號標示。
- 1991年 第3屆:依演唱語言分設為「最佳方言歌曲男演唱人獎」
非以台語專輯獲獎或入圍者,以「†」符號標示。
Remove ads
- 1997年 第8屆:更名為「最佳方言男演唱人獎」
非以台語專輯獲獎或入圍者,以「†」符號標示。
Remove ads
- 2003年 第14屆:再依方言分設為「最佳台語男演唱人獎」
第14屆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演唱人獎以「從缺」作結,發生無人獲獎之糗事。該屆評審團總召李坤城表示:創作和製作水準與以往落差大,從缺是為了刺激進步,因此共有11位委員贊成從缺。雖然此說法引起各界抨擊,質疑演唱人獎項不該受製作環境影響,但獎項結果最終仍維持原判。不過自隔年起,籌委會決議「從缺不入圍,入圍不從缺」:只要有入圍者就必有得獎者,若是要從缺則無入圍者。
Remove ads
- 2007年 第18屆:更名為「最佳台語男歌手獎」迄今
Remove ads
統計
已獲獎歌手
未獲獎歌手
歷屆評論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