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鐮龍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鐮龍類(Drepanosauromorpha)是群史前爬行動物,屬於雙孔亞綱,生存於三疊紀晚期,約2億3700萬-2億100萬年前[1]。鐮龍類是群高度適應樹棲生活的爬行動物,各屬具有不同程度的可抓握四肢,以及能捲握的尾巴,其中的高尾龍則可能是水生動物。鐮龍類的化石已發現於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紐澤西州、英格蘭、以及義大利北部。
Remove ads
敘述

鐮龍類具有三角形的顱骨,外型類似鳥類。某些屬的嘴部無齒、呈尖狀,貌似鳥類的喙,例如高尾龍。一度被誤認是最早鳥類的原鳥,其化石可能是個嵌合體,其顱骨可能來自於鐮龍類[2]。
鐮龍類是群高度適合樹棲生活的爬行動物,外表類似現代變色龍。
多數鐮龍類的肩膀處脊椎癒合,形成明顯突起的背部前段,這可能是頸部肌肉的附著點,允許頭頸部做出快速的動作,以捕食昆蟲。在鐮龍類的五根手指中,前兩指可獨自運作,做出與其餘三指相對應的動作(如同人類的拇指與其餘四指),使牠們可以抓握樹枝。巨爪蜥的某些標本,腳掌具有可抓握腳趾,類似靈長類;因為並非全部標本都具有這種關節,因此被認為是種兩性異形特徵。大部分鐮龍類具有扁平的捲纏尾,某些物種的最後數節尾椎癒合,形成奇特的鉤狀物。鐮龍類的尾巴高而扁窄,類似蠑螈與鱷魚,因此某些研究人員推測牠們其實是水生動物,而非樹棲動物。在2004年,森特反對這個假設。而Colbert與Olsen在研究高尾龍時,認為高尾龍應該是水生動物,而其他鐮龍類則是樹棲動物[3]。高尾龍的尾巴高而窄扁,不具有纏握能力[4]。
Remove ads
历史和分類

古動物學界目前仍不確定鐮龍類的演化關係與分類位置。
当镰龙属和Dolabrosaurus首次被发现时(分别在1980年和1992年),被认为属于早期的鳞龙超目。巨爪蜥属在1980年被发现时首先被认为属于槽齿目,但后来的研究将其称为属于原蜥形目,甚至可能是鸟类的祖先,尽管后者假设未得到后续的支持。[5]
在2004年,菲力·森特(Phil Senter)將鐮龍科、長鱗龍與空尾蜥科歸類於同一演化支,他命名為鳥首龍目(Avicephala)[3][6]。
菲力·森特又建立一個次演化支,名為猴蜥類(Simiosauria),意為「猴子蜥蜴」,以包含這群高度適應樹棲生活的動物,包含鐮龍科與其近親。原先屬於鐮龍科的高尾龍,可能不屬於鐮龍科,而威萊龍則是鐮龍科的原始遠親。
他也同時提出,鐮龍科的巨爪蜥、Dolabrosaurus有接近親緣關係[3]。
以下演化樹,來自於菲力·森特在2004年的鳥首龍目研究[3]:
猴蜥類 |
| ||||||||||||||||||||||||
Remove ads
在Renesto及其同事的研究(2010)[7] 证明Senter(2004)分支图基于定义不明确的数据集。因此,与之前对鐮龍科或相关类群的任何其他研究相比,由此产生的系统发育是非常不明确的。在最后一项研究中提出的新分支图废除了鳥首龍目(因为鳥首龍目是多系群)和猴蜥類(Simiosauria)。 菲力·森特对猴蜥類(Simiosauria)的定义包括Sauria作为外系群,导致该分支在Renesto及其同事的研究中被淘汰(其中鐮龍科嵌套在Sauria内)。Renesto及其同事将鐮龍類(Drepanosauromorpha)定义为包含高尾龙属和巨爪蜥属的最具包容性的演化支。另一个演化支:Elyurosauria(“带有盘尾的蜥蜴”)也被建立起来。
Renesto及其同事提出的替代分支图(2010年)[7]
镰龙类 |
| ||||||||||||||||||||||||
Remove ads
Pritchard和Nesbitt(2017)在对Avicranium采用了系统发育分析。该系统发育分析发现,镰龙类是分析中双孔亚纲的最早分化组之一,甚至比韦格替蜥科,坦噶蜥科和杨氏蜥形目更基干。 然而,它们并不像油页岩蜥科那样基底,油页岩蜥科是已知的最早和最原始的双孔亚纲之一。 虽然镰龙类只是从晚三叠世才有化石发现,但这一新发现表明,在二叠纪(大约2.6亿年前),镰龙类谱系的第一批成员就已经出现。[5]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