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陆叡 (北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陸叡(5世纪—497年),鮮卑姓伏鹿孤氏(步六孤氏),鮮卑名賀鹿渾[1],字思弼,代人。魏孝文帝时尚书左仆射。平原王陆丽次子。
生平
陸麗和後妻張黄龍所生之子,張黄龍开始是皇太子拓跋晃的宮人,拓跋晃把她賜给陸麗为妻。
陸麗去世,陸叡年十余岁,受号撫軍大将軍,嗣爵平原王。陸叡沈雅好学,折节下士。当时年未二十,时人以为他有宰辅才。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鑑之女为妻。崔鉴说陆叡除了姓名重复为胡姓外,才识风度已甚可观。任北征都督,拜北部长。转任尚書,加散騎常侍。
太和八年(484年)正月,和隴西公拓跋琛持節为東西二道大使,褒善罚恶,声闻京师。後来担任北征都督,討柔然获胜。太和九年(485年)转任侍中、都曹尚書。陆叡经过邺城,见到李彪,引用李彪为馆客,厚礼相待。太和十一年(487年),柔然入侵北魏北境,陸叡率五千騎击破柔然,追至石磧,擒其帅赤阿突,将赤河突属下数百人俘虏,凱旋。加散騎常侍,转任尚書左僕射,兼北部尚書。
太和十六年(492年)正月,降封鉅鹿郡開国公。八月,担任使持節、鎮北大将軍,和陽平王元頤一起为都督,率領軍将軍斛律桓北征,再討柔然。陸叡加尚書令、衛将軍,击败柔然凱旋。母亲去世,陸叡辞职服喪。太和十七年(493年),魏孝文帝準備南征,起复陸叡为官,改号征北将軍。陸叡固辞,孝文帝不听,加陸叡領衛尉之任。後任使持節、都督恒肆朔三州諸軍事、征北将軍、恒州刺史,代行尚書令。
太和十九年(495年)、陸叡上表请求停止南征,孝文帝听从。他再请求皇帝回到平城,参见馮熙葬儀,后来問罪,剥奪都督三州諸軍事之任。改为都督恒朔二州諸軍事,受征北大将軍之号。
定州刺史穆泰以得病为由求转任恒州,孝文帝同意,以陸叡为散騎常侍、定州刺史。当时孝文帝元宏把京师从平城迁往洛阳,所亲任者多是中原地区汉族儒生,迁都引起了北魏皇族及鲜卑贵族中保守派的强烈反对。陸叡还没有去定州,联合穆泰、元丕等保守贵族反对孝文帝的迁都及改革,于平城作乱,反对迁都与改制。得到大多数代北贵族的支持。事败被俘。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孝文帝将他赐死狱中。
Remove ads
姓氏和名字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罗新认为,陆叡的姓氏伏鹿孤就是步六孤,也就是Bilge,据说本意是“智慧”,贺鹿浑与库傉官、骨利干一样,都是Küliqan的汉语音译形式,与高欢的本名贺六浑是同一个词[2]。
家庭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