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陈心陶
中国蠕虫学家、血吸虫病防治专家、医学教育家(1904~1977),中国现代寄生虫学奠基人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陈心陶(1904年5月4日—1977年10月29日),福建古田人,中国寄生虫研究的先驱。曾任岭南大学、中山大学教授,在医学寄生虫的研究、教育与防治方面作出卓越贡献,尤其是为中国血吸虫病防治作出了重大贡献。[1][2]
1925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学系。历任岭南大学生物系助教、讲师。1928—192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寄生虫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29—1931年 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比较病理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1年任岭南大学生物系主任、理科研究所所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归国,任岭南大学医学院(1953年改为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授、寄生虫学教研室主任。1950年夏受广东省人民政府委托到四会县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使广东省成为中国第一批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并能巩固下来的省份。兼任广东省血吸虫病研究所所长、广东省热带病研究所所长、广东省生物学会理事长、广东省寄生虫学会理事长、1973年担任《中国动物志》副主编、 《中国吸虫志》主编。1956年应邀参加最高国务会议。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选为中共中山医学院委员会委员,中共广东省委委员,第三届及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4]
他于1935年发现的广东住血线虫(学名: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被公认是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太平洋周边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脑膜炎病原。[5]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